過去一陣子以來,全球對於總合需求無緣無故地銷聲匿跡,有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追根究柢,就是世界各大經濟體紛紛透過貨幣寬鬆政策來救經濟,箇中代表,當然就是當今經濟與軍事首強─美國。搶搭寬鬆列車 全球總合需求銷聲匿跡貨幣寬鬆表面上對於美國經濟景氣復甦有所幫助,失業率以及相關勞動數據,如非農就業人口、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還有消費者信心指數等,都可以看到明顯改善。不過,回過頭來檢視真正與經濟相關的CPI或是核心CPI指數,卻未見到明顯上漲,包括聯準會所訂定的二%溫和通膨門檻,一次也都沒有跨過,其中,與通膨幾乎畫上等號的油價,又在聯準會準備升息前,因為伊朗與美國的核武談判完成,對伊朗石油的解禁造成油價再次向每桶三十元逼近,也讓美國離通膨目標又更遠了。根據經濟學理論,國家貨幣代表的是該國經濟強弱的表徵,貨幣強勢(升值)代表人民購買力強、需求強勁,國家經濟自然強盛;反之,貨幣弱勢(貶值),代表人民購買力弱、市場需求弱,國家經濟則如死水一灘。對照現在各主要國家都在貶值的狀況來看,全世界的購買力道本來就處弱勢,需求自然也就相對疲弱。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量化寬鬆的行列,各國政府犧牲了人民的購買力後,所引發的惡性循環就是全球經濟市場總合需求加速衰退,這點可以從CRB指數、波羅地海指數,以及鐵礦砂、銅價等大宗原物料於近年來的國際報價,就可以明顯地發現,全球景氣並未如同各國實施量化寬鬆時的股市表現亮眼,其中,又以新興市場更為明顯。舉凡幾年前的金磚四國、東協,都是因為全球熱錢過剩所吹捧出來的經濟體,其金融資產皆呈現虛胖現象。如今中國大陸同樣因為經濟體疲弱,開始放手讓人民幣趨近市場合理價格,因而其所帶動的新興國家貨幣重貶,使得新興國家可謂雪上加霜。人民幣貶值引爆中美貨幣戰爭八月十一日,中國人民銀行無預警地將人民幣的中間報價區間向下調整二%,並且交由市場機制自由波動。政策一出,當天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隨即出現重貶,甚至連續兩天都看到人民幣的在岸報價(CNY)出現跌停板(因為是官定市場,有漲跌幅二%的限制),至於離岸市場報價(CNH)更出現超過四%以上的貶值,也連帶影響全球新興市場貨幣的重貶,頓時全球交易市場措手不及,殺聲四起,尤其新興市場還出現股、匯、債市的三殺局面。這樣的市況,可以說是中國間接地提前替美國營造出聯準會升息的氛圍,由全球貨幣競貶大戰,昇華為中美貨幣戰爭。事實上,中國近年來的政策,就是要將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從外部需求轉型為以內部需求為主的經濟體,因此極力地透過外匯存底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性,從而維持人民的購買力,此舉也讓其外匯存底出現大幅度且快速的下降。中國內部消費力道轉弱然而,由於全球總合需求太弱,造成中國外部需求不足,企業獲利狀況大不如前,再加上六月的股災,使得中國人民消費力道轉弱,重創了內部需求市場。雖然自從去年第三季開始,中國就持續透過貨幣寬鬆政策,企圖刺激內需,不過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政府同樣在匯率市場裡賣匯(賣美元、收人民幣),造成「一邊放錢,一邊收錢」的正負抵銷效果,也弱化了原先所預期的刺激效果。近期中國正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談判人民幣的特殊提款權(SDR),而最為IMF所詬病的便是人民幣並不夠國際化,此卻正好讓中國央行師出有名,放手讓市場來決定人民幣的匯價。由於弱勢經濟所帶來的勢必是弱勢的貨幣價值,而且因為壓抑已久,一放手就如同脫疆野馬般,一次貶到位,加上中國之前透過諸多政策參與新興市場的建設與投資,其深化程度也就隨著人民幣的重貶,引發新興亞洲的金融風暴。中國主導全球經濟野心強烈此次人民幣的重貶,間接地讓聯準會升息後的全球反應提前發生,目前市場預期九月聯準會升息的機率已經下降。從美元指數可以發現,在人民幣貶值的同時,美元指數並未劇升,此除了部分反映市場對於九月升息預期的減緩之外,更可以看出中美兩國之間的貨幣角力。尤其先前全球重要商品報價,都是以美元為基礎,以石油為例,過去美元與石油一直都是掛?的,如今全球出現總合需求大幅下降,但石油生產國卻仍不間斷地生產石油,造成以美元報價的石油出現大幅度下跌。再者,一向對於石油價格具有掌控力的OPEC近來也出現勢微的現象,尤其在伊朗解除經濟制裁後更是如此,由於OPEC不願意為了穩定油價而犧牲自己的市場,遂造成價格暴落。另一方面,中國之前為了讓人民幣能成為全球主要交易貨幣,在鄭州設立了以人民幣報價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若是以人民幣報價的石油價格,因為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的關係,反而是呈現上漲的,更何況中國過去石油採購占了全球超過二○%以上,為石油出口國的最大市場,故對於報價自然有影響力,不難看出中國主導全球經濟的野心。人民幣重貶同樣也帶動新台幣的貶值,新台幣近期已經提前出現挑戰三二.五元兌一美元的關卡。對此,國內以出口為主的產業紛紛讚聲,甚至機械產業同業工會還大聲疾呼要到三十四元才有感,最好貶到三十六兌一美元,如此台灣的出口產業才有競爭力;然而反過來想,台幣若真的貶到這般程度,台灣的進口業又會如何?到目前為止,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布的出口數據,已經出現連六個月的衰退,進入第三季的情況看來會更嚴峻,因為去年下半年的基期高,而今年的衰退幅度高,預估今年到年底為止,出口數據可能都會是負成長。近期市場上持續討論在人民幣貶值下的台灣受害股,以及新台幣貶值受惠股,其實,在人民幣與新台幣同向貶值的過程中,已經沒有太過明顯的差異。原本產業前景看的是訂單數量的增加,營收成長只是參考,如果訂單沒增加,只有營收因為匯率貶而增加的產業,如同短線吃了類固醇,中長線還是依然進入蕭條。換言之,依當前的環境而言,建議讀者還是要停、看、聽,營收絕不是判斷產業成長的唯一標準,在全球總合需求消失的同時,覆巢之下無完卵,因而空頭格局之中,現金為王才是真正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