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達電正式宣布精實整體營運規劃,目標達成減少三五%營運費用,並要裁員一五%。沒有錢財也沒有人才的宏達電,面對越來越險峻的智慧型手機戰場,是否還有東山再起的實力?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統計,宏達電(2498)智慧型手機在二○一二年第三季出貨量勉強以八四二.八六萬台、市占率二%,在全球手機廠排名第十;到了二○一二年第四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排行前十名,就再也看不到宏達電的身影了。宏達電概念股如曇花一現宏達電曾經被喻為台灣之光,在王雪紅的帶領下,不僅左打蘋果(Apple),也右踢三星(Samsung),然而才不過短短四年,宏達電在智慧型手機全球市占率,竟從高點的逾一五%,掉到二%以下,不僅已無法跟過往對手蘋果、三星競爭,甚至連中國品牌廠都已經把宏達電甩開。二○一一年,因為蘋果開始率先將Any-layer HDI(任意層高密度連接板)引入到iPhone使用,當時不少台系印刷電路板廠也陸續開出產能,但並不是每家廠商都能打入蘋果供應鏈,因此不少遂將客戶目標轉回到台系品牌廠,其中又以宏達電為主要目標,包括燿華(2368)、軟板廠毅嘉(2402)都被視為宏達電概念股。也因為宏達電在那兩年的表現優異,因此宏達電概念股確實也曾經紅了好一陣子,甚至還有廠商直接買宏達電手機送給旗下員工,不少的印刷電路板廠還以打入宏達電供應鏈的題材,令股價一度波動。只是誰也不知道,才好了不到兩年光景,二○一三年隨著宏達電出貨量跟市占率持續下滑,加上蘋果iPhone出貨量繼續增加,原本的宏達電供應鏈反而轉向去啃蘋果,對於宏達電的訂單變得興趣缺缺。在台灣市場,宏達電依然可以維持前三名的地位,不過台灣一年手機銷售量約九百萬到一千萬台,就算全部被宏達電囊括,這樣的出貨量也不過是宏達電之前高峰期的四分之一,因此,光是靠台灣市場是沒有辦法讓宏達電起死回生的。唯一的辦法,也是拯救台灣品牌的方式,就是讓目前台灣幾家主要的智慧型手機廠商進行整併,大家一起重新整合資源,才有機會讓台灣品牌衝出一條路。裁員變資敵 如何整併資源成關鍵產業人士分析,目前宏達電一年的手機出貨量約一千萬到一千五百萬台,而華碩(2357)去年出貨量為八百萬台,今年則設定要衝高到二千萬台,如果再加上宏碁(2353)約二百萬到三百萬台,推估台灣主要智慧型手機廠商的出貨量約三千五百萬台。這樣的數量雖然大約僅能勉強擠進全球前十名,但是對於廠商來說,該數量基本上已有相當程度的經濟規模,壓低成本才有跟供應商講價的空間。宏達電在全球大約有一萬五千名員工,若是裁減一五%,換算下來大約有二二五○名員工會被裁員,這對已是強弩之末的宏達電來說,裁員就等於是資敵,是把人才送給競爭對手,而不僅是縮減開支那麼簡單。就像之前谷歌(Google)宣布退出中國市場時,被裁撤的員工才一離開辦公室,馬上就被中國的入口網站搶走。看看過去宏達電曾歷經的教訓,其持續走下坡的關鍵,在於不像競爭對手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如不像三星,可以自己主導關鍵零組件的供給,透過垂直整合的生產模式,控制成本及生產流程;其更不像蘋果,可以自己研發手機最核心的處理器,而且因為品牌夠強勢,能有效地控制供應鏈。由於宏達電所有的零組件全部需要靠供應鏈,只要有一個零組件供應商無法配合,公司就只能「剉咧等」。產業人士指出,在台灣,產業要整合的難度確實相當高,而且整合的結果也不一定能盡如人意,但畢竟還是有整合成功的案例,如面板廠友達光電(2409)。原名為達碁科技的友達光電,成立於一九九六年八月,二○○一年與聯友光電合併後更名為友達光電,二○○六年再度併購筆電代工大廠廣達(2382)旗下面板廠廣輝電子。經過這兩次合併,友達得以擁有製造大、中、小尺寸面板的各世代生產線,成為台灣最大的面板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