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廠股價受到近期股市大跌衝擊,廠商的「被併購價值」逐漸浮現,其中,被動元件產業正瀰漫著另一場併購潮,尤其國巨旗下的智寶能否藉此搶占電動車商機,業界都在看。台灣電子廠股價受到近期股市大跌衝擊,許多公司股價甚至都跌到淨值以下,廠商的「被併購價值」也逐漸浮現。除了封測大廠日月光(2311)宣布將以溢價三四%、約每股四十五元公開收購矽品(2325)普通股外,事實上國內被動元件產業也正瀰漫著另一場併購潮。被動元件是一個產值並不大的產業,因此很多大廠不會將垂直整合的目標看到這邊,連向來最積極進行擴充集團版圖的鴻海(2317),也沒有跨足被動元件領域。除了台灣之外,主要的被動元件廠集中在日本及韓國,尤其是韓國,近年來屢屢透過大舉擴產,搞得業界烏煙瘴氣。國巨透過併購布局全球談到台灣被動元件的併購史,就不能不談到國巨(2327) 。原名「台灣阻抗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巨,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爾後合併其經銷公司「國巨股份有限公司」,並完成更名,主要生產積層陶瓷電容(MLCC)、晶片電阻(R-CHIP)、高頻天線、電解電容、電感、導線電阻、磁性材料等被動元件。二○一四年國巨的晶片電阻全球市占率約二八%,為全球晶片電阻第一大廠,領先ROHM(羅姆)、Panasonic 及KOA;至於MLCC全球市占率約為一三%,次於村田(MURATA)、TDK和太陽誘電(TAIYU YUDEN)。國巨是國內最會透過企業併購方式來加速全球布局的廠商,一九九四年收購新加坡最大電阻廠ASJ公司,成功打入東南亞被動元件市場後,一九九六年又收購德國維特龍(Vitrohm)集團,一九九七年國巨投資奇力新電子公司,從晶片電阻進入電容器和磁性材料元件。國巨成為台灣最大的被動元件廠後,為了縮短與日本競爭廠商的差距,公司於二○○○年斥資一八○億元,買下飛利浦(Philips)全球被動元件事業部,包括十個生產據點、二個發貨中心。吃下飛利浦 國巨如虎添翼產業人士指出,透過買下飛利浦全球被動元件事業部,國巨順利取得了飛利浦的研發團隊。從技術角度來看,當時大家都在競逐錍金屬製程(BME),其中日本廠商已經研究了超過十年,卻只有兩家能進行規模經濟的量產,至於韓國也投入七年,但依然沒有成果,反而國巨透過併購,就取得了飛利浦技術,成了最大受益者。在擴大市占率方面,透過飛利浦的產能挹注,國巨的晶片電感與晶片電容產品市占率躍升為全球第二,電阻器產能也增加五九%,全球市占率則提升到三○%穩居第一、積層陶瓷電容器產能成長六○%,排全球第三。由於飛利浦的產品是以通訊用電阻為主,產品組合又包括高、中、低層次產品,使得國巨產品的應用領域,不再完全依賴電腦周邊,包括其他通訊、汽車及消費性電子比重,也可望逐年提高。到了二○○六年,國巨又在公開市場收購晶片電阻廠旺詮(2437)約四○%股權,順利入主旺詮,持續穩固公司在晶片電阻領域的龍頭地位。當然國巨的併購也不是每次都成功。二○○六年七月,國巨透過多家私人投資公司,包括旭泰投資、昇泰投資、旭昌投資和士亨興業,分別取得大毅七.三%、七.○一%、五.一八%與三.一二%股權,占大毅總股數的二二.六一%;另外,國巨還透過旗下國新投資,累積取得大毅五.二三%股權。雙方經過重重的法律交手,最後國巨卻遭大毅在股東會祭出全額連記法,未能取得任何一席董事席次。二○一一年,當時市場傳出經濟部有意修改《公司法》,取消全額連記法的選舉方式,大毅因此提前進行董監事改選改選,搶在修法前再適用全額連記法,繼續排除國巨進入董事會。智寶入股凱美、光頡 鞏固電容地位隨著產業逐漸轉變,這次併購的主角換成國巨旗下的鋁質電容廠智寶(2375)。鋁質電容原本是電容主要產品之一,不過因為固態電容的崛起,雖然其價格稍高,但不會像鋁質電容有所謂的「爆漿」問題,所以在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越來越多電容廠商轉為生產固態電容,鋁質電容的生產廠商也逐漸減少。智寶日前分別買入同業凱美(5317)與光頡(3624)各九五四三張及六四一九張股票,引發市場揣測。法人指出,智寶近幾年因為陸續處分廠房和土地,截至二○一五年上半年為止,智寶帳上現金與約當現金逼近十億元。智寶透露,由於凱美具有品牌,且技術基礎好,是理想的併購對象,只要有助於雙方合作,不排除繼續買進持股。一般推估,智寶之所以鎖定凱美,應該就是看中了凱美的「超級電容」,特別是在電動車聲勢越來越大的趨勢下,超級電容的電容量,比起傳統的電解電容高上數百倍至千倍不等,而且超級電容主要用於能源儲存,並非通用電路元件,尤其適合用在精密能源控制和瞬間負載設備裡。超級電容取代電池 商機可觀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曾說,電動汽車未來的突破將來自超級電容器,而非電池,這也讓電容產業發現了另一波的新機會。以往大家都把電動車的動力來源往改進電池效能的方向去發想,一旦超級電容可以成功取代電池,電容廠的身價將不同凡響。產業人士直言,這也是智寶為何要鎖定凱美的理由。智寶之前在國巨入主後,表現還算優異,不過到了二○○五年,智寶併購世昕和二線廠輝城,原本以為世昕的產品線夠完整,可以補足智寶所缺,不過併購後才發現過多的產品線,反而在管理上產生很大的問題,甚至還埋下了人事鬥爭的隱憂。合併後的第一年,新智寶就出現虧損,甚至在二○○八年與二○○九年,公司虧損更擴大到了半個股本。二○一○年,智寶前任董事長翁啟勝上任,隨著人事趨於穩定,公司於二○一○年及二○一三年分別進行虧損減資四七.二四%及二九.四一%,並持續集中化生產、簡化投資架構,終於到了二○一三年,公司再度轉虧為盈。當時智寶大舉進行產品調整,降低消費性電子與資訊相關產品訂單,轉攻車用電子及工業領域。法人指出,汽車領域還是比較封閉的產業,就算現在汽車的電子化比率越來越高,但是台系被動元件廠要打入汽車領域的難度還是很高,而且很多也都只能打入比較無關緊要的部分,像是電動窗等等。目前切入車用領域比較有成果的,是一樣同為電容廠的立隆(2472),主要打入安全控制項目的汽車安全氣囊、點火器。搶占電動車先機 智寶首當其衝據了解,國巨對於旗下子公司各有不同的目標規劃,像是電感廠奇力新(2456),就是主攻智慧型手機使用的HEI(Mini Molding Choke,一體成型小型化電感),目前已打入蘋果供應鏈;至於旺詮(2437)則是主攻利基型金屬電阻。不過相較於智慧型手機已經是成熟產品,電動車才是未來的趨勢。產業人士指出,進軍汽車領域一直是國巨集團的終極目標,國巨董事長陳泰銘雖然在之前的私有化失敗後,就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不過他對於集團布局並沒有因此放鬆,而具備電容核心能力的智寶,就成為國巨集團未來要搶攻電動車市場的先鋒。產業人士指出,超級電容可以配合普通電池使用,大大提高電動汽車的動力,目前在中國的混合動力電動公車裡,已經開始藉超級電容來快啟引擎,同時減少電池負載。另外,豐田的混合動力賽車TS040也搭載超級電容,增強車輛的運動性能,諸多例子都顯示,超級電容在汽車領域的應用確實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只不過,現在的超級電容還不足以單獨成為電動車的電池,尚需搭配電池使用,一方面是因為超級電容的容量還不夠儲存夠多的電力,另一方面,超級電容的能量密度僅是鋰電池的十分之一,需要繼續研發。隨著智寶營運已經重新回到軌道上,如何找到新的成長動能,就是智寶接下來要面對的課題,尤其陳泰銘在經過沉潛之後,會不會再次藉由智寶重新擦亮他「併購大王」的招牌,外界都睜大眼睛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