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產能過剩,經濟成長趨緩,構成了併購的完美條件。國發基金已匡列兩百億台幣作為併購基金,因此留意購併消息,尋找有潛力的投資標的,相信會給有眼光的投資人賺進不小的收益。全球產能過剩,經濟成長趨緩,企業滿手現金,構成了併購的完美條件。上半年全球企業購併的熱度,到達了頂點,一~六月全球宣布的購併案交易金額達一.八兆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二二%,創史上同期的新高紀錄。值得注意的是,多年來對購併興趣冷淡的台灣企業,也開始尋求整併的可能。在紅色供應鏈影響出口連月衰退,且價格低迷、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整併幾乎是唯一的出路。近期聯發科(2454)閃電購併立錡(6286),日月光(2311)則公開收購矽品(2325)股份,但矽品抗拒合併,轉與鴻海(2317)結親,這幕三角戀還在爭執不休,十月十五日的矽品臨時股東會將有進一步的發展。併購潮再起 葡萄已成熟中國經濟放緩,造成資金取得愈來愈難,難以維持過去高成長率的網路企業,開始藉由併購來達到以合作整併代替競爭的過時思維。包括滴滴打車合併了快的打車,兩家APP公司合併後,改名為滴滴出行;樂視和奇酷手機,也宣布合併,希望以樂視的內容加上奇酷的硬體,進行互補,打造新的行動視訊載體;另外像優酷與土豆網合併、趕集網與58同城合併,近日又有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看來這波整併潮只是一個起點而已。今年以全球的高度來看企業購併活動,仍以美國為領頭羊。德勤(Deloitte)財務顧問公司指出,受到美元強勢的影響,不少企業第三季獲利表現預估會低於預期,甚至較去年同期衰退,這使企業執行長們無不面臨股東的壓力;既然連國際貨幣基金(IMF)都已調降今明年的全球經濟成長,則成長趨緩已是定局,必將驅使更多企業把目光放在購併,以便取得最快速的規模擴張和營收成長。目前標準普爾S&P500指數成分股,企業手上還有一.六二兆美元的現金盈餘,股息殖利率為二%,美元企業債殖利率為三.一一%;在利率尚處於低檔,標的物股價已經藉市場幫忙打了折,可以說沒有比這更好的購併條件與環境了。也因此今年以來,全球已有逾二千四百億美元的惡意購併交易,創二○○七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歐洲、中國、新興市場成整併主流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曾表示,由於購併風險大,因此宣布購併案後,股價平均至少會跌七%。可是在當下這樣低成長的環境中,整併似乎反而成了連市場都認可的道路。在未來,除了美國市場這個購併領頭羊仍將持續壯大外,還有哪些購併趨勢是可以注意的?德勤研究報告指出以下三大方向:一、歐洲企業成為購併絕佳標的歐盟預估歐元區今年的經濟成長可達一.五%,為二○一一年以來最高水準。歐元從二○一四年初以來,迄今兌美元已貶值了一八%,且因為歐洲央行持續進行貨幣寬鬆而維持低檔,這並不利歐洲當地企業去購併其他國家的企業,但是歐洲一些具有良好基本面和技術競爭力的企業,卻會是其他有意購併的外國企業的最佳標的。二、中國IPO熱潮將促進購併活動中國企業近兩年積極前往美國和香港股市掛牌上市,雖然大陸官方暫時停止了A股的新股發行,但未來恢復之後,必然還會讓籌足銀彈的企業,以購併作為維持成長動能的方向。德勤指出,今年以來,大陸企業大約四成的國際收購,都是由上市公司從股市IPO獲得的資金來進行,該比例已是五年來最高的水準。三、新興市場企業購併已開發國家企業今年以來,新興市場企業到海外購併G7企業的金額達二八七億美元,超過了G7企業收購新興市場企業的一八八億美元,但這不是第一年才發生的情況。二○一四年,新興市場企業購併G7企業的交易金額合計四四六億美元,而G7企業收購新興市場企業的交易金額,則為三六五億美元,其中,中國當然是一個主要的角色,而印度、墨西哥和土耳其的企業,其實也頗有海外購併的實力和興趣。德勤指出,今年東南亞國協經濟共同體(AEC)成立,會使區域內的企業成為極有吸引力的購併標的,促進整體購併活動的成長。現在連國發基金都已匡列兩百億台幣作為併購基金,將協助企業整併,因此,留意購併消息,尋找有潛力的投資標的,相信未來企業購併與產生綜效後的爆炸性成長,會給有眼光的投資人賺進不小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