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LED價格戰持續延燒,台灣LED封裝廠也不得不開始對中國LED晶粒廠產品進行認證。不過,在台廠技術仍具優勢,且在成本與技術的雙重結合下,不啻為另一個轉機。中國紅潮持續襲來!繼面板、相機鏡頭、觸控面板等零組件,隨著LED價格戰持續延燒,廠商降低成本壓力持續,台灣LED封裝廠也不得不開始對中國LE D晶粒廠產品進行認證,甚至已經開始採用。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曾與面板、太陽能及DRAM,被外界稱為是台灣「四大慘業」之一,最大的主因,就是中國LED晶粒廠在中國政府的補貼政策下,大量安裝LED生產設備「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沈積法」(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機台,在市況明顯不佳狀況下,中國廠商一度出現一波倒閉潮,使得很多MOCVD機台還來不及運作就被閒置,讓產業供過於求狀況稍稍減緩。中國LED晶粒廠挖角不手軟不過現在中國LED產業經過一番整合後,原本被閒置的MOCVD機台又重新安裝進行生產,為了去化這些產能,加上台灣LED封裝廠也因為降低成本需求,陸續進行相關產品的認證,LED另一波紅潮隨時湧現。產業人士表示,中國LED晶粒廠目前在專利部分仍有不足,因此確實有部分以新興市場為主要市場的廠商,會選擇中國LED晶粒,加上中國產能持續開出,在價格競爭與客戶要求的雙重因素下,迫使LED封裝廠不得不採用中國LED廠的晶粒產品。台灣與中國LED晶粒廠之前的「敵我意識」相當分明,由於中國廠為了提升本身的技術能力,大舉從台灣廠,尤其是龍頭廠晶電(2448)挖角,最高紀錄甚至一年之內就挖角超過一百人,而且是從高層挖到基層,整批挖走,讓晶電被挖到「哇哇叫」,對此董事長李秉傑也只能信心喊話:「三安光電挖多少人,晶電就再培養兩倍的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LED擴產主要都是集中在LED晶粒,相較之下,兩岸LED封裝的競爭反而沒有那麼激烈,縱使中國廠木林森在短短幾年內已大幅擴充產能,不過因為下游應用極廣,因此LED封裝廠之間,反而沒有那麼劍拔弩張。中國低價LED晶粒競爭威力有多強?連向來堅持只用台灣LED晶粒廠產品的封裝大廠億光(2393),也開始採用中國LED晶粒廠產品。儘管億光董事長葉寅夫表示,公司採用中國產品的數量跟金額都相當低,而且都是低階產品,億光主要的LED晶粒還是會以晶電的產品為主。不過,億光因為封裝產能大,加上近年來積極進軍中國市場,因此對LED晶粒的用量也相當大,如果要降低成本,在不要求品質必須達到最高標準的原則下,自然會選擇較低價格的供應商,而且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對於LED所要求的品質也不若先進市場來的高,因此如何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就會是在中國市場勝出的關鍵。高性價比領銜 中國已非吳下阿蒙LED封裝的產值雖然無法跟半導體產業相比,不過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台灣LED產業早已是全球一方之霸,產值與韓國不相上下,而億光又是台灣LED封裝的龍頭,億光董事長葉寅夫向來有「台灣LED教父」之稱。產業人士指出,廠商降低成本無可厚非,畢竟這是攸關競爭力的一部分,不過如果連億光這種對於成本管控在業界相當有名的廠商,都開始採用中國晶粒廠的產品,表示在持續降低成本的要求下,台灣封裝廠似乎已無法再靠管理來降低成本,也讓採用中國LED晶粒成為選項。億光董事長葉寅夫對於中國LED晶粒廠,態度其實並不是太友善,由於葉寅夫本身也是晶電的副董事長,因此二○一二年十一月,中國LED晶粒龍頭廠廈門三安光電,與台灣LED晶粒廠二哥璨圓,雙方共同宣布廈門三安光電將認購璨圓的私募案,取得璨圓一九.九%股權,同時躍居璨圓最大股東時,葉寅夫就親自跳出來反對,指這樣的私募案將會讓台灣LED技術外流到中國,甚至還用了「引清兵入關」,來形容璨圓與廈門三安光電的合作案。然而時間才過不到三年,隨著LED產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低價產品在全球各地流竄,加上中國政府一方面補貼晶粒廠購買設備,另一方面還透過其他業外補助的方式,讓中國廠商幾乎是不計成本地低價到處傾銷,甚至報價都是直接以競爭對手的八折價開始喊,打得不管是台灣、日本、韓國,以及美國等地的LED晶粒廠商,全都叫苦連天。產業人士分析,億光會選擇中國LED晶粒廠產品,隱約透露出其晶粒品質應已經到了一定水準,畢竟就算再怎麼不要求專利的市場,品質要求還是不能打折,而以億光在台灣的領頭地位,能夠通過億光的認證,表示中國LED晶粒品質已非吳下阿蒙。紅潮襲來 台廠苦思對策價格競爭一直是LED產業揮之不去的惡夢,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LED晶粒產能持續開出。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LEDinside,最新「二○一五年全球LED產業供需資料庫」報告顯示,預估今年全球MOCVD機台安裝量將達到三一三○台,其中中國地區累計安裝數量就達一四七三台,占全球總機台數量的四七%。LEDinside研究協理儲于超指出,預估中國LED晶粒廠今年新產能也大舉開出,包括廈門三安光電、乾照光電等廠的新MOCVD機台,下半年新增單月投片數量就高達五十萬片,初估今年整體LED晶粒供過於求的比例高達二二%。這對台灣晶粒廠來說,價格壓力相當龐大;反觀對封裝廠而言,則有更多便宜的晶粒可以選用。儲于超表示,會造成如今嚴重供過於求的困境,主要還是源自於中國政府支持LED廠商大幅度擴產。以中國最大的廈門三安光電為例,過去幾年收到的地方政府補貼金額,大約就占了營收的一○%到一四%左右。台灣LED晶粒廠經過這幾年的整合,包括晶電在二○一二年合併子公司廣鎵、二○一四年晶電再併了已經跟廈門三安光電策略聯盟的璨圓,目前台灣檯面上的LED晶粒廠,除了晶電,就只剩下新世紀(3383)和億光旗下的泰谷(3339),以及可成(2474)旗下的光鋐(4956)。只是,就產能規模來說,新世紀跟光鋐都是以利基型產品為主,產能規模完全無法與晶電相比。法人指出,面對中國LED晶粒廠所擅長的低價策略,基本上,晶電的策略是不與競爭對手直接衝突,畢竟晶電要負擔的成本比對手多太多,如果都要去搶低價訂單,晶電怎樣都沒有勝算。因此,晶電所選擇的應對方式,是以客製化產品來區隔市場,以及直接與下游客戶進行策略合作,擴展出海口。掌握技術、區分客層或成解方如果從成本因素來看,億光、東貝(2499)等LED封裝廠,才是會跟中國LED廠商直接競爭,尤其中國市場龐大,台灣LED封裝廠的中國產品營收比重都不高;中國LED晶粒雖然缺乏專利,但成本是它們最大的優勢,在不需要專利的地區,價格是唯一的硬道理,如果透過低價LED原料,再加上台灣廠商的封裝技術,要跟中國廠競爭,也並非不可能的事。產業人士分析,億光跟晶電的聯盟關係向來相當深厚,以晶電產品的品質,就算億光拿B級品,這樣的成本應該要跟中國LED晶粒產品競爭,而且還是有得拚,但是億光卻直接選擇採用中國晶粒,而非與晶電找出更具競爭力的方案,顯示中國廠的品質以及價格優勢,確實對億光和其他的台灣LED封裝廠,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法人指出,與面板、太陽能等中國同樣大舉擴產的產業相比,由於LED的終端應用相當分散,尤其是照明領域,並沒有所謂的國際霸主,因此中國LED擴產的衝擊,主要還是集中在上游的LED晶粒。面對這波LED紅潮來襲,表面上對於台灣產業似乎有所衝擊,但是細觀來看,已經不再像從前完全是弊大於利了。畢竟要進軍中國市場,採用比較便宜的中國LED晶粒,本來就是降低成本的方式之一,而且在台灣LED封裝廠商技術仍具有優勢,且在成本與技術的雙重結合下,根據不同市場,採用不同的策略,預料在未來的LED競爭戰場,或許不啻是台廠另一個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