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瑞昱、力旺、聯傑、偉詮電、創惟、啟碁、華美、群聯、同亨等切入線下行動支付相關供應鏈,可望卡位未來大商機。隨著行動網路盛行,在中國,每個人幾乎都是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因此,中國的線上支付相當盛行,不管是支付寶、財付通、百付寶等等,都是相當知名的行動支付平台,中國在線上支付的發展,大概領先台灣超過十年。不過,由於行動網路電波容易遭有心人士攔截,因此安全性也成為線上支付最大的問題。線下支付,簡單來說,就是相對於線上支付的領域,也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支付現金的交易場景,像是貨到付款、網購面交、銀行郵局匯款等,都算是線下支付的一種。不過行動支付則是要透過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搭配有儲值金額的電子錢包,取代使用現金來進行消費支付行為。線下支付 台灣遠遠領先中國然而,相較於線上支付在中國的盛行,台灣反倒是在線下支付發展遠遠領先中國,例如在台灣幾乎是每個人都有超過一張以上的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票證,就是最常見的線下支付工具,像是之前悠遊卡只能用來搭捷運、公車,隨著悠遊卡端點設備逐漸擴展到鐵路、便利商店、公家機關,甚至是其他交易場所,不僅擴展了悠遊卡等線下支付的使用範圍,也增加了使用者。像是悠遊卡之類的線下支付工具,在中國的發展卻是遠遠落後給線上支付。產業人士指出,這是因為電子票證需要有端點機器來讀取感應,因此如果端點密集度不夠,消費者使用的意願就會受到嚴重的考驗,然而對於店家來說,多增加一台端點機器都會增加成本支出,基於成本考量,店家寧願接受線上支付,或是乾卻直接收現金,也不願多花成本來接受線下支付,因此讓線下支付在中國的普及率遲遲無法擴大。不過隨著電子票證越來越成熟,端點的布建也越來越廣,尤其是在蘋果(Apple)推出獨立開發的Apple Pay後,為了滿足iPhone用戶的需求,商家也得必須要增設端點設備,讓線下支付的市場因此逐漸被打開。產業人士透露,其實線上支付的安全性問題相當嚴重,使用者帳號被盜用的事件其實層出不窮,只不過在中國,這些問題都沒在新聞媒體上揭露。就是因為被盜帳號的事件太多了,為了安全性的要求,也減少帳號被盜後的損失,另外不僅Apple Pay上線,Andriod Pay也陸續完成了與主要發卡機構的簽約授權,中國線下支付市場將逐漸起飛。電子票證助長穿戴式裝置普及法人指出,原本的線下支付工具主要都是電子票證,這個市場確實相當龐大,不過,現在因為穿戴式裝置產品如雨後春筍地陸續出現,將線下支付與穿戴式裝置結合,就成為新的戰場,預料也將引發一波新的供應鏈戰爭。目前最夯的穿戴式裝置,當然就是Apple Watch,另外包括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小米、華為、聯想等,也接連推出自有品牌的智慧手表產品,線下支付的需求可望隨著穿戴式裝置出貨的增加,而跟著普及。研究機構拓墣產業研究所穿戴裝置分析師蔡卓卲表示,Apple Watch自預售開始就供不應求,而Apple Watch的硬體本身和所能創造出的營收,並非是這波熱潮下應該被關注的焦點,重點是如何藉由智慧手表這個跳板,強化後續衍生而出的功能服務,進而改變消費者行為並開拓不同以往的全新收入。 小米也開始跨足線下支付領域蔡卓卲指出,尤其Apple Watch的推出更為Apple pay提供了另一個除了iPhone6以外的最佳使用途徑,若進一步提高Apple Pay的便利性,Apple Watch將得以增加消費者使用的頻率,也讓非iPhone6用戶的潛在使用者能夠投入Apple Pay的懷抱。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近來也透過穿戴式裝置跨足線下支付領域,因此可預期的是,往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跟進。 產業人士表示,線下支付工具最大的優勢在於,因為跟端點接觸的距離有限,因此要被盜拷帳號的機率相當低,就算是消費者搞丟了線下支付工具,損失的財物也比較有限,不用擔心像是信用卡可能會遭到盜刷等問題。然而,相較於把智慧型手機或是一般的電子票證,這些產品在零組件的空間都較穿戴式裝置更大,因此可以要裝設NFC(近場通訊)的天線等零組件,難度其實不高。今年初推出自行研發的NFC功率放大器的華美(6107)董事長楊名衡表示,穿戴式裝置例如智慧手表,因為空間小,又要塞入很多電子零組件,因此要達到滿足NFC以一三.五六MHz頻率發射功率要求的難度也跟著增加很多。產業人士指出,無線通訊的問題就是很容易受到干擾,例如金屬機殼看來美觀、質感好,但是卻會影響NFC天線的功率發送,因此智慧型手機如果要裝置NFC,通常都只能放棄金屬機殼,改用塑膠機殼,以避免NFC訊號受到干擾無法發送。不過塑膠機殼問題在於,會降低智慧型手機的質感,讓消費者有一種手機不夠高級才會用塑膠機殼的想法;要不然就必須要像蘋果iPhone一樣,特別在機殼背後部位進行特殊設計,讓NFC可以發揮作用。不過NFC在穿戴式裝置遇到的問題狀況更多,除了功率發射問題外,因為體積小,發送的功率強度不足,因此要多增加功率放大器,才能達到要求。另外,使使用者會一直將穿戴式裝置配掛在身上,不像智慧型手機,可能掛在腰間或是放在口袋裡,不用擔心沾到汗水,甚至是淋到雨水等狀況,所以防水要求也更加重要。切入線下支付的上市櫃公司法人指出,基本上,NFC在行動裝置上遇到的技術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法,但是要推線下支付的關鍵,還是相關支付環境的生態系統,而蘋果Apple Pay已經率先在中國正式上線,儘管目前的使用範圍還僅限於上海自由貿易區,但是對於線下支付在中國的推廣來說,卻已經是一項相當大的突破,而隨著蘋果Apple Pay進入中國,Android Pay進入的時間也不會太久了。法人指出,一旦連Android Pay也正式加入戰局,那麼中國線下支付的商機將再掀一波供應鏈商機。而且不只是線下支付,NFC也逐漸應用在信用卡上,透過感應就可以付款,未來信用卡磁條也將取消,以免遭到盜卡。目前台灣供應鏈中,有切入NFC線下支付的廠商,包括IC設計廠聯發科(2454)、瑞昱(2379)、力旺(3529)、聯傑(3094)、偉詮電(2436)、創惟(6104);天線廠啟碁(6285)、華美(6107);SD卡廠群聯(8299)及讀卡機廠同亨(5490)等。法人表示,線下支付最重要的零組件就是NFC晶片,而NFC要發揮最大功能,就必須要透過功率放大器,目前蘋果Apple Pay主要的NFC功率放大器供應商,是奧地利微電子,至於華美則是橫跨蘋果及Andriod陣營,而且華美也已完成相關的專利佈局。華美布局功率放大器專利有成據了解,後續廠商要切入NFC功率放大器領域,不是會踩到奧地利微電子的專利,就是會踩到華美的專利,基本上,兩家公司的專利布局,幾乎已經完全卡住後續競爭對手的切入空間。根據蘋果的慣例,不會將訂單交給單一供應商負責,至少都會有兩個以上的供應商,而在NFC功率放大器部分,奧地利微電子及華美,競爭優勢已相當明顯。目前華美已完成包括硬體天線及軟體App的整合方案,楊名衡表示,穿戴式裝置是鎖定的主要市場,因此公司才會將開發NFC軟硬整合方案,客戶只要採用,就可得到最好的軟硬體效益。據了解,華美的NFC功率放大器,在二○一五年第四季已將開始出貨給中國穿戴式裝置品牌客戶,據了解,包括小米、華為、聯想等,都是華美的客戶。尤其小米相當積極的開發智慧手表產品,若能擄獲消費者的青睞,則華美也將因此受惠。聯發科推NFC晶片 偉詮電推金融加密卡另外在IC設計廠部分,聯發科則是與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天宇朗通合作,推出內建晨星NFC晶片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可支援中國銀聯的行動支付應用,同時聯發科也推自家晶片HOT KNOT平台,並獲阿里巴巴與騰訊採用。偉詮電則是推出具有NFC概念的SDIO金融加密卡,主要供應給打入中系的COS(China Operating System)廠商,終端應用則是在金融領域。同亨NFC讀卡機最具成長潛力至於影響NFC能否普及最關鍵的產品,則是NFC讀卡機,法人指出,同亨目前NFC讀卡機市場仍是以美國為主,尤其當Apple Pay持續推廣,市場對於讀卡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同亨具有NFC Reader功能的POS系統及外接式NFC讀卡機,是最具成長潛力的主要產品。法人表示,相較於Apple Pay在美國的推廣狀況,NFC要在中國普及還需要一段時間,而且還需要品牌廠的大力推動,預估到二○一六年,一旦小米、華為、聯想等品牌廠大舉將NFC搭載到穿戴式裝置上,將可望帶動NFC需求逐漸增溫,對於相關供應鏈來說,也將出現爆發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