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雖然靠市場經濟從貧窮落後的國家躋身於先進國家之列,更因而領先大陸數十年,為其半世紀來屹立不搖的最重要憑藉,但骨子裡,這個政權仍然是共產主義的忠實信徒。何以見得?在台灣凡對社會發展、民生福祉最重要的事務,都會豎起一個警告牌:禁止營利者進入。因此舉凡教育、醫院乃至安養中心,營利機構都不得其門而入。一旦政府有意放鬆禁令,社福團體即群起抗議,高喊圖利財團!不僅此也,對以各種非營利名目進入禁區者,總要加之以種種嚴苛的限制與監督,將它緊緊綑綁,藉以顯示愛民之赤忱。但真正了解市場者莫不知,凡是為升斗小民解決其衣食問題,令其安居樂業者,都在為人民謀福祉,其重要性不遜於教育、醫療、老人安養等;但其中營利的大小企業透過市場的選擇汰劣擇優,讓小市民可以低廉的代價享受,而其績效幾乎都遠高於「非營利」的學校、醫院、安養中心。於是愈受政府與社福人士重視的服務,其品質往往愈低劣,而成本則極高昂,與營利事業恰成明顯對比;這是多麼諷刺的畫面!其故安在?市場經濟最重視的面向就是,選擇的自由度。消費者面對的自由度愈高,其涵攝的範圍愈廣,則消費者主權可以揮灑的餘地即愈大;但凡低效率、高成本者,都會在無情的選擇下被棄如敝屣。反之,外部力量橫加干涉,一方面將許多具有高度競爭力及高效率者排除;另一方面則只容許少數天之驕子掌控全局,逃避競爭的壓力;則原先要用心照料的對象,反而被迫在少數爛蘋果中挑選,飽受剝削折磨而徒喚奈何。多年來台灣安養中心就是活生生的寫照;多少無人奉養的老者被棄置其中,在全無愛心及專業者的折磨下,凌遲以死。當金管會擬修改保險法,讓壽險公司也可投資長照機構,引進市場的活水給老者選擇的空間;一片圖利財團之聲即震天價響。可憐,那許多「備受寵愛」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