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曾經說過,「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以企業管理角度來解釋,就是說企業經營者要用力專注於本業,如此才能建立起自身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將這個觀念延伸到投資領域,在過去確實有不少企業經營者投入無關乎本業的轉投資經營,但最後多數是以失敗收場,小則僅拖累本業獲利,大則是連母體事業也跟著賠進去。受此影響,不少投資人只要看到經營者「不務正業」,不問業外損益如何,就先將該企業投資評價以予向下修正。
#@1@#不過,基於企業整合及全球化戰略布局的觀點,再加上成本與市場因素考量,「錢進大陸」已成為必然趨勢,不少企業亦透過第三地進行轉投資,因此,越來越多企業的業外損益已成為本業的延伸,其影響獲利程度也是日益加深。其中就以電子五哥的鴻海(2317)來說,近年來除了不斷透過併賺方式擴張版圖外,在中國大陸布局之深廣也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而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稅前純益為187.04億元,來自業外獲利貢獻就高達96.86億元,超過本業獲利90.18億元,其中,來自中國大陸「業外」貢獻亦有67.91億元,而且來自業外(含中國大陸)獲利貢獻還在持續走高。另外,像鎂鋁合金一哥的可成(2474)、連接器廠商的松普(5488)與信音(6126)認列來自中國「業外」收益貢獻更是在母公司獲利的倍數之上,從上述例子可見,業外損益對企業獲利影響真的是越來越重。
#@1@#從整個業外損失會計科目來看,底下是由包括利息費用、權益法認列轉投資損失、處分固定資產損失、匯兌損失、存貨跌價損失、資產減損,以及什項損失等子科目所構成。雖然都是業外損失,但也有因突發事件所產生的「一次性損失」,以及自本業所延伸的「恆常性損失」,但損失終究是損失,無論如何損失的發生,對當期乃至未來數期財報都可能會有持續性影響,因此,在判斷業外損失的虛與實時,其態度要比判斷收益項目時要更加嚴謹,也就是說,對於「一次性收益」判斷時要以予漠視,但對於是否為「一次性損失」的假設則要相當嚴格。就以市場重要人氣指標的「雙D族群」面板與DRAM產業來說,近2年來各廠商都陷入擴廠戰爭之中,無論是DRAM三雄持續擴的12吋晶圓廠,或是面板五虎的5代廠、6代廠,以及未來要興建的7代廠,所要負擔資金壓力都相當龐大,利息費用當然就少不了。像茂德(5387)上半年就有2.69億元利息費用,華映(2475)單季利息費用更高達5.84億元,而這些企業如此龐大貸款,當然不是1、2年就能償還,因此,這些利息費用當然要歸為恆常性業外損失。另外,像大同(2371)今年上半年業外損失金額高達26.99億元,僅次於日月光(2311)與東雲(1462),在台股中排名第3高,其主要外資損失來源為23.45億元的權益法認列轉投資損失,其中最大貢獻者則是來自華映嚴重虧損,而華映是大同集團重要布局,亦是大同本業延伸,因此權益法認列轉投資損失當然也歸類於恆常性業外損失之中。同理,像華新(1605)轉投資瀚宇彩晶6116)所認列2.5億元業外損失,當然也歸類於恆常性業外損失。另外,像存貨跌價損失,以及匯兌損失,雖然是市場行情波動所產生的一次性損失,但正如前所述,對於一次性損失的假設與認定則要相對嚴格且保守。而且該類損失的發生,亦有不少比重是因為企業存貨控管與匯兌操作策略失當所造成,實際上是有可能持續性發生及惡化,即使未來可能因為價格回升而以予沖回,就因此所造成的一次性收益是要以予漠視。所以,依據保守原則,在投資評價時該類損失不宜視為一次性損失。而且,就以中鴻(2014)來說,該公司存貨金額從去年第1季33億元就開始逐季走高,到今年第2季已升高到153.76億元,占總資產比重高達40%,上半年所提列存貨跌價損失高達5.97億元,如此存貨控管所造成的業外損失,當然不可能當做一次性損失以予認定。
#@1@#如果再細仔看看這些業外損失,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具轉機性的投資機會。就以今年上半年認列業外損失榜首日月光來說,因為5月初中壢廠的一場大火,不僅就覆晶基板產線重要布局付之一炬,也讓日月光認列了78.5億元什項損失,上半年EPS為-2.02元。當然,明年日月光再發生一次大火的機會應當是「非常低」,也正因此,將日月光今年上半年獲利基期也相對拉低,對日月光投資價值當然是有加分的效果,況且這78.5億元業外損失,明年亦有機會部分金額有保險獲得賠償,這對日月光明年獲利當然是不無小補。而日月光本身也因為這次大火洗禮,重新調整產銷策略,效果也在第3季明顯浮現。就整個封測產業來看,當然也因為日月光遭祝融而燒出生機,原本預期會發生鬆動的封測價格,第4季仍有機會走揚。此外,根據矽品董事長林文伯預測,從12月到明年第1季,整個封測產業景氣將出現下修,但之後將有機會逐季走揚,而明年展望優於今年的立場亦不做改變。因此,無論從投資價值、獲能展望,以及產業前景來看,日月光有機會因為這次火災而成為明年轉機股,操作策略上,不妨等到股價回檔到淨值1.4倍以下,再進行低接布局。當然,也並非所有什項損失都可以當做一次性損失,而為公司明年獲利帶來轉機,就以威剛(3260)來說,上半年提列了1.78億元什項損失,主要導因於報廢存貨數量增加所致,此與存貨跌價損失義意相當,未來再發生機會亦很大,因此不宜視為一次性損失。而投資人在分辨什項損失時,亦必須多加留意損失因素。
#@1@#另外,為因應35號會計公報規範,今年第1季亦有相當多公司提列資產減損,而該筆業外損失提列,是因為外在會計制度改變,而無涉於公司本身營運,而且明年亦不會再提列減損(除非有合併行為發生),所以可以視為一次性損失。重點在於就如同日月光遭大火所提列損失一般,這些因35號會計公報而提列資產減損之公司,今年第1季獲利基期相對拉低,投資價值可因而墊高,只要今年營收與毛利率表現能逐季改善,且明年產業展望轉佳的個股,明年亦有可能成為「35號公報概念股」之族群。篩選標準:1、05年上半年營業利益大於0。 2、05年第2季營收>05年第1季營收;05年第2季毛利率>05年第1季毛利率;05年第2季EPS>05年第1季EPS。3、資產減損對EPS影響大於0.2元。說明:該表格僅供投資人選股參考之用,實際選股時,請務必考量總體經濟與產業景氣展望,再參酌股價高低,再進行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