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濟部的工業統計調查公布一個十分觸目驚心的結果:實際登記的工廠只餘9萬家,比89年的調查少近1成,但這9萬家中還有2萬家,因關廠、外移、或負責人失聯而無法掌握其實際營運狀況,讓人關切近年來台灣景氣不佳、兩岸互動受阻,產業失血已到十分嚴重地步。而這7萬家獲得校正的工廠,比上一年度又減少了大約6,000家,這是近3年來所首見,顯示目前的情況更在加速惡化之中。
經濟部同時透露了一個與此相互呼應的訊息:今年前3季實際投資的7千多億元,幾乎全部集中於既有產業,不是設備更新,就是因應市場壓力而擴充產能,尤其是半導體與液晶面板這兩個每設新廠投資動輒千億的所謂「兩兆新星」產業;除此之外,今年的新設投資案幾乎掛零。
這樣的情況令人深以為憂。因為除去這兩兆新星之外,其餘那些關廠、歇業、外移、或是未見新設投資案的,幾乎全屬傳統產業。近年來政府對產業的大小眼,獨惠所謂新興高科技產業 ,尤其是兩兆新星產業,對傳統產業則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因而台灣經濟的命脈幾乎都寄託在獨獲政府青睞的那些高科技產業身上。
但是熟知產業經濟者早已指出,這些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投資設廠固然所費不貲,但其附加價值則低得可憐,因為大部分資金都投注於向國外採購的高價設備與關鍵零組件及原材料上,對GDP的貢獻因而微乎其微,對貿易順差的貢獻與一般傳統產業相比,更是相形見絀。
尤其是兩兆新星,近來已罕有人以「新星」目之,因為這兩個產業都已走到夕陽無限好的地步,除了殺價競爭、流血輸出之外,看不到什麼遠景,獲利率也微不足道,甚至只要保持沒有赤字就已經偷笑了。台灣經濟的前途如果寄託在這樣的產業上,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產業已看不到活力與新機外,支撐台灣經濟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民間消費;尤其經濟成長率,有6成左右靠民間消費的增長率在維持。但民間消費近年來同樣是奄奄一息,增長率從往昔的6%以上,掉到3%上下,慢慢地失去元氣。這個月卡債風暴引爆,不但會停止過去兩年靠濫發信用卡、現金卡錯誤引發的消費增長,而且會急轉直下,由於金融機構緊縮發卡、大追卡債,而使民間消費大受打擊。
當新設投資、兩兆新星、既有工廠、民間消費都失去生機,台灣經濟就只會是一攤死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