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之後,人類世界高度繁榮、經濟快速成長。經濟學也恰在此時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其端,大師輩出,漸成顯學,引導經濟行為與思維。凱因斯學派鼓吹消費帶動發展,便讓人認定,貪婪就是經濟的驅動力。而亞當.斯密強調競爭那一隻看不見的手可創造最大經濟福祉,更為爭取個人利益乃至橫奪他人利益提供了最強有力的支持。因而傳統道德所鄙棄的貪婪與巧取謀私,竟被奉為金科玉律、經濟不可或缺的原動力。對消費永不饜足的渴望以及竭盡所能爭取個人最大利益的競爭,的確讓物質文明登上高峰,先進國家的經濟發展成果超越數千年累積,物質享受也達到前人不敢想像的地步。然而引導市場順利運轉、不斷增進社會福祉的那一隻看不見的手,表面上是競爭謀利,實質上則透過自願投入的交易,人人都在互惠互利、追求共同利益。但植基於幾個必要條件:第一,彼此都不藉隱瞞不對稱資訊以損人利己;第二,折衝力量大體對等而公平。然若貪欲熾烈,牟利最快且最有效的方式,正是破壞上二條件:努力憑藉不對稱資訊損人利己乃至謀財害命;或者利用政治、暴力、財富取得絕對優越的折衝地位以巧取豪奪。這樣的行徑愈來愈氾濫,釀成文明浩劫。此外,永不饜足的貪婪、盲目追求消費,人類在兩百多年間已消耗了億萬年積累的資源,令許多物種滅絕、地球升溫、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頻傳,猛力縮短人類尚能在地球上存活的時間,竟達兩位數可數的地步。貪婪與競爭,推動經濟高速發展,也同時醞釀著文明的浩劫與人類被地球除籍的危機。以表面上區區的收穫,換取如此沉重、可怖的代價,這筆交易真不划算!一定有別的選擇。但此時此刻,起碼該做兩件事:首先,面對已嚥不下的食物、穿不完的衣物,要知足,時時想到每一筆消費後面無比沉重的代價。其次,認清市場中的競爭有其必要條件,且已橫遭破壞;競爭在許多場合已不再增進福祉,反而暗中摧毀。因此我們必須跳過表面的爭鬥,努力為他人與社會創造福祉;更要時時感謝那些善意地透過真正的互惠互利為我們創造幸福的所有的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