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特別股是國喬特(1312A)、中鋼特(2002A)與富邦特(2881A)。延續八一九期對金融業特別股的分析,在此說明哪一種投資人適合購買特別股及購買時機。富邦特在五月三十一日開盤價是六十元,從此,市場的變現賣壓不小,六月四日最低價是五七.二元,收盤五十八元。經過洗盤後,成交量變小,價格維持在五九.三元之上。值得注意的是,當大盤在六月二十四日因為英國脫歐而大跌二百點(二.三%)時,富邦特僅跌○.五%,收五九.二元。特別股發行價格十元或六十元的歷史背景富邦特上市至今最低日成交量是一二八張,相對的,中鋼特與國喬特最高日成交量僅二十五張,且往往沒有交易量,原因是中鋼特與國喬特股東「惜售」如此優質的投資工具。富邦特在上市後二周內爆量,且折價超過一元,的確反常,因為從認購截止日到上市僅一個月時間,卻出現數萬張成交量願意折價一元變現。台灣上市公司最早發行的三檔特別股依序是:中鋼特(一九七四年上市)、華隆特(一九七七年上市,二○○五年下市)、國喬特(一九八四年發行,四年後上市)。在股市上萬點之際,又有永甲特、永乙特、愛甲特…等出現,曾有超過三十檔特別股同時掛牌。面額都是十元,且具有轉換為普通股(僅國喬特例外)的權利,即表一的「轉換比一」。由於發行張數少,加上與普通股價格連結,特別股是有心人拉抬股價的絕佳工具。而且,許多散戶有「特別好」的錯誤認知,當時收音機的三個字與「特」字的重音報價,更有炒熱股市的效果。仍然屹立不搖生存至今者,僅有中鋼特與國喬特。二○○○年之後,股市冷卻,投資人變得較理性,特別股失去了魅力。僅偶爾出現金融機構為滿足資本適足率,或因為特殊經營策略需要,而以私募方式發行特別股。面額也不再侷限於十元,如表一案例所示。中鋼特與國喬特是在台股仍然低迷時發行,發行價十元,股利各為一.四元(現金或特別股股票)與○.六元(僅現金),且可以累積,也有權參加普通股的盈餘分配權。但兩家公司的權利條款不同,我直接透過表二的歷史資料說明。中鋼特與國喬特條件優渥中鋼特規定當普通股股利滿足一.四元時,特別股與普通股享有相同的額外股利分派權利;因此,中鋼特的股利保證在一.四元之上。當股利大於一.四元時,則是特別股與普通股相同。幸運的是,中鋼每年盈餘都足以支付一.四元的特別股股利,因此沒有出現不足額支付,再累積至未來年度發放的狀況。相反的,國喬在二○○二至二○○九年因為虧損而不發放特別股股利。後來因為大陸投資收成,二○一○年發放累積九年的股利,再加上共同分享分派給普通股的○.二元,形成五.六元。國喬特的股利是不足額(通常為○),或等於○.六元加上普通股股利。富邦金特別股條件苛刻,是為宣示(當然也是礙於金融法規)對存款戶與保戶的保障。從誠信、穩健與永續經營的角度,是該給予肯定。富邦特不累積,不參加,不表決,不保證永續。苛刻?從市場流動性角度,特別股最佳發行面額應該是二十元;因為若是以十元流通,成交單張的十四.二五元(千分之一.四二五)手續費會依慣例加到二十元。富邦金應是顧慮到投資人會將普通股與特別股作不理性的比價,決定發行六十元,也許還可因此拉抬普通股股價。對於保守的投資人,中鋼特、富邦特與國喬特是絕佳的替代定存工具。在除過息,且出現超過一元的貼息狀況時,是不錯的進場機會。若是發生金融風暴等事件,而出現機構投資人大規模拋售求現時,更是絕佳的撿便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