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未滿14歲的少年,威風凜凜地舉著大紅旗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向世人宣告「我們是追求社會主義自由平等的多伯林學生」,那個少年就是未來改變世界觀點的彼得‧杜拉克。
#@1@#1923年11月11日清晨四點,維也納的雨停了,杜拉克披星戴月領著一支雜牌軍,浩浩蕩蕩參加奧地利「共和日」的遊行。穿過幅射狀的大街、越過廣場,一切雄偉的建築被氣勢滂泊的隊伍拋在後頭。突然間,杜拉克看見正前方有一汪狹長型不淺的積水,該是昨夜大雨留下來的吧。杜拉克在《旁觀者》自序中回憶說:從前我很喜歡積水,一?踩到積水中那噗通的聲音叫人心滿意足,通常,我還故意走到積水處涉水而過。但今天不是我自己想走到這灘積水前,是眾人驅使我走到這裏來的。我盡最大的力量想繞過去,然而身後那整齊的步伐聲,源源而來的人潮和劃一的動作,好像對我施了魔法。我大步越過那汪積水後,一語不發,回頭把手中的大紅旗交給後面的醫學生,即脫離隊伍轉身回家。長路漫漫,杜拉克大概走了兩三個小時,不時遇到後來的隊伍擦身而過,他心中有些落寞、卻又有些飄飄然。回到家之後,父母很驚訝他的早歸,擔心地問道:你身體不舒服嗎?杜拉克老實回答:我從來沒有這麼高興過,我終於發現我不屬於那一群人。這就是世紀管理大師杜拉克,特立獨行、忠於自己,不為炫爛的表象失去思考能力。
#@1@#他生於1909年奧地利維也納,父親任職奧匈帝國(一次世界大戰前)經濟部高級官員的父親亞道夫,是一位經濟學家同時也是律師、母親是罕見的女性學醫者卡洛琳,及維也那愛樂交響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擔任獨奏的祖母,當時樂團指揮是赫赫有名的馬勒(Gustav Mahler)。家裡常是貴客盈門,父母也很喜歡與兩個小孩分享大人想法,因此杜拉克從小就浸淫在大人們所討論的政治、經濟、哲學、心理學、醫學、音樂、及戲劇熱絡的氛圍中,培養他日後豐富的文化涵養。不過,這些好日子在1914年杜拉克五歲、奧地利大公爵斐迪南遇刺身亡的那一年結束,戰爭於是成為杜拉克童年時期大部份的回憶。五歲到九歲的童年時光,杜拉克每天活在恐懼中,幫大人在報紙陣亡名單中尋找親人或朋友,曾一度認為長大就是為了加入戰場。1918年大戰結束後,原來國土遼闊、擁有五千萬人民,存在幾個世紀奧匈帝國也隨之灰飛煙滅、走入歷史,奧地利共和國於焉成立,縮減為一個只有六百五十萬居民的小國。戰亂後的貧窮、社會結構瓦解、以及人民對政府失去信任的情況下,法西斯主義乘虛而入,杜拉克成年後認為,人民以為擁有至高權力的政府會善用權力、公正執法,為人民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錯誤的期待。經歷了這一切國家社會的巨變,在三十歲移民美國前,杜拉克的著作是環繞在對政治、經濟及思想信仰的敏銳觀察上。
#@1@#杜拉克是喜歡美國的,因為在童年的窮困歲月發生了一件讓他畢生難忘的事。1919年的嚴冬,杜拉克在《旁觀者》回憶道:美國胡佛總統推動救濟組織,提供學校每天一頓午餐,是清一色的麥片粥加可可粉,整個歐洲大陸孩童的生命,包括我在內,都是這個組織救活的。這件事對杜拉克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他畢生著作中所呈現對人的關懷以及對組織運作所產生創造力的研究興趣,影響他日後的價值觀及對人生的選擇。青少年時期的杜拉克不是一位死板板在學校讀書的乖學生,8年在拉丁語公立高中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回憶,杜拉克並沒有從老師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反而是靠在桌子下偷偷閱讀歷史與世界名著,度過這段單調乏味的日子。高中畢業後,不雇父親反對,放棄就讀大學的機會,到德國漢堡一個五金貿易商打工,後來才半工半在漢堡大學修習一年半法律系的課、後來轉到法蘭克福大學修完未完成的學分。
#@1@#影響杜拉克人生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就是拉丁語高中的一位宗教學老師,他要求每一位同學說出將來去世後,自己希望後代懷念是哪一點。當時杜拉克才13歲,沒有學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老師就笑著說:我並沒有期待你們能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如果到了50歲還沒有答案,表示你們白活了。杜拉克半工半讀時,每個周末都會去漢堡歌劇院欣賞歌劇。有一次聽完韋瓦第最後一齣歌劇「福斯塔夫(Falstaff)」後,才知道這是韋瓦第80歲的作品。曾經有人問他為何在80歲高齡還願意接受這艱難的挑戰時,他回答說,我一生都在追求完美,這是身為音樂家無法逃避的使命,我的內心深處總是有個聲音,一直督促我還要再作一齣歌劇。一直到95歲,杜拉克社會、對人類仍然出滿關懷,80歲以後還出了4本書。在法蘭克福唸書的歲月中,杜拉克在當地最大一家報社《法蘭克福紀事報(Frankfurter General Anzeiger)》撰寫金融評論文章。他的主管是當時德國崇尚自由主義的新聞組織領袖唐姆勞斯基(Erich Dombrowski),成為杜拉克第三位導師。首先他非常嚴厲要求準時,手下們沒有人敢遲到。其次他每年定期舉辦兩次聚會,從周六下午到周日晚上,檢討過去半年的工作績效,那些作得好、那些需要改進,針對表現最差的部份,則當場嚴加批評。從此杜拉克養成習慣,每一年的夏天會安排兩周的時間,以唐姆勞斯基式檢討過去一年自己的表現,調整努力的方向及停止手上事半功倍的事。
#@1@#就讀法蘭克福大學期間,杜拉克因為寫了一本有關猶太人史陶爾(Friedrich Julius Stahl, 1802-1861))的書,發行兩個月後因納粹黨取得政權而遭查封,因此即刻離開德國到英國發展,在一家小銀行擔任經濟分析師及資產管理經理。1933年在車站的電扶梯上巧遇在倫敦大學修習經濟學的桃樂蒂,兩人很快地墜入愛河。1938年杜拉克與桃樂蒂結婚,隔年移民美國。1939年是美國經歷20年代經濟大蕭條實施「新政」的後幾年,社會彌漫著希望與失望、對知識狂熱、對社會不妥協的各種多元表現,讓杜拉克很震憾,這種氛圍與1937年歐洲社會的癱瘓、腦死及失序完全不同。杜拉克以作家的身份踏上美國國土,兩年後獲得通用汽車的聘用,以外部顧問的角色,研究並報導該公司的管理政策及組織發展,當時的通用汽車如日中天,產能是戰前的兩倍,獲利四倍經過18個月的研究,杜拉克寫了一本書名為《企業的概念》,奠定了管理學及管理研究的基礎。這本書更重要的貢獻是第一個提出「組織」(organization)的概念,為社會學開創研究組織發展的新視野。在研究中杜拉克從工人和組織、工人和工作,以及工人和工人之間的觀點來探討勞動關係,不受當時管理僅在探討勞資關係的侷限。《企業的概念》奠定杜拉克在管理學上的地位,到目前已發行6版,足見其影響力。
#@1@#杜拉克以「人」為本的信念發展的組織與法西斯主意及資本主義下所發展的的社會樣貌非常不同。在《經濟人的終結》一書中,杜拉克花很大篇幅說明法西斯主義如何企圖創造一個「非經濟的社會」,因為不能滿足人民對於財富的追求,因此設計出另一套制度,提供人民非經濟滿足的誘因,如提高組織地位或享有一些特權來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他認為法西斯主義的興起是歐洲舊秩序徹底瓦解、新秩序尚未建立的一個過渡期。關於資本主義,杜拉克認為,資本主義是透過市場機制來創造經濟自由,結果恰好相反,經濟自由反而引起社會不公平現象,使人們不再相信資本主義是好的社會制度。因此,杜拉克提出他對新社會的看法:一個社會在運作經濟功能時,必須把人擺在第一位,緊接著才是物質。除非所有的組成份子都被賦予應有的社會地位,且容許他們發揮一定的功能,否則任何社會都不能稱之為社會。從杜拉克的許多演講、論文研究及著作當中,不難發現他所強調以「人」為本所發展的企業組織學說、管理制度或是社會趨勢觀察等等的信念,在大師的心目中,以公正、平等為基礎的「新社會」,一直是他畢生努力追求及努力實踐的理想,他曾說:在我現在這個年齡來看,人們若只知道我寫了幾部著作及發明了一些理論,我認為是不夠的。如果沒能改變人們的生活,你就不能說你已經改變了這世界。
#@1@#1909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學歷:於德國漢堡大學、法蘭克福大學法律系學士法蘭克福國際公法學博士學位經歷:曾擔任過報社記者、證券分析師、證券分析員及經濟分析師。1937年移居美國曾任教於紐約大學商學院研究所曾任保險公司經濟分析師擔任許多大型企業及政府顧問晚年定居於南加州克萊蒙市(Claremont)1971年起迄今,擔任加州克萊蒙研究學院社會科學暨管理學教授。學生來自於全球企業菁英,他曾表示不喜歡教剛畢業的學生,因為他們太年輕而無法吸收。2005年11月13日自然逝世於加州克萊蒙市家中。榮譽:被尊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當代最不朽的管思想大師」、「大師中的大師」比爾蓋茲曾公開說,管理上的成就來自於吸收彼得‧杜拉克所有著作之精華…「美國企業管理的桂冠哲人」。《華爾街日報》「對於管理實務和社會中的經濟組織,最為持續不輟的評論者」。《商業週刊》「在杜拉克之前,並無真正管理學的存在」。畢德士《追求卓越》作者
#@1@#重要著作:1、《工業人的未來》第一本著作,有系統地發展出基本社會理論的唯一經典之作。2、《經濟人的末日》書中對於二次大戰後的社會、政治變革做了許多預言,杜拉克思想基礎的重要著作。3、《管理的實踐》奠定大師級的不朽地位4、《21世紀的管理挑戰》我們的組織,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員、經理人,該採取什麼行動,將挑戰轉為機會?5、《責任與擔當》蒐集了近30年來,杜拉克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12篇重要文章。6、《有效的經營者》供經營者自我啟發的一本修養書7、《全新的社會》分析二次大戰後工業社會結論精華的重要著作8、《下一個社會》探討新出現的資訊革命和正在變化世界的神秘趨勢。9、《典範移轉:杜拉克看未來管理》管理挑戰和困境議題:全球人口結構的變化、新的經濟和新的社會出現等。10、《杜拉克談未來企業》:書中預言:資本主義社會崛起、管理革命、開放式的教育體系將大行其道、產業競爭力與根留或內引發衝突、跨國消滅恐怖主義的興起。11、《杜拉克談領導未來》提出未來10年的4大趨勢,2005年力作。12、《創新與創業精神》唯一專就創新及創業為議題的專書。13、《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藉獨特人物的精采故事,展現對人性的理解,提升讀者視野及洞察的能力。14、《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就各行業領導、人力資源和人際關係、行銷、目標、決策等方面提供了所需的範例及解析之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