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民眾來說,涵碧樓與G.H.M.這次的解約風波,活像是場各說各話的羅生門,雙方都對外宣稱是自己主動解約,並認為對方在經營理念上無法配合,所以才會解除關係。然而造成解約的主因,應該還是權利金高低的認知差異。
#@1@#不管是對鄉林集團,還是對G.H.M.集團來說,於2003年3月3日開幕的涵碧樓都是隻會生金蛋的金雞母。走精緻高雅路線的涵碧樓,平均每間的房價為12,300元,雖然價錢令人咋舌,但第一個月的營運就達到了損益平衡。2004年會員人數約有300人,當年度營收合計4億多元,其中觀光客約占4芋A年營收至少成長了5%,稅前盈餘達2億多元。而這一些成果平心而論,都是有賴於G.H.M.強而有力的國際行銷協助。事實上,涵碧樓推出第一年的營收,即在G.H.M.集團旗下所有休閒飯店裡排名第2名,僅次於蘭卡威的飯店,而蘭卡威的飯店可是花了10年的時間,才達到了第1名的位置!但這樣的成績,還是不敵高額的品牌權利金支出,其實許多觀光飯店業者都認為,本土飯店品牌和國際旅遊管理品牌合作,最後終會走上解約一途,幾乎都是因為權利金過高的問題,就如同當初希爾頓國際飯店集團和宏國集團解約一樣的情形。這問題最主要就是出在,飯店所有權人的心態,因為飯店老闆從不認為國際品牌要求的權利金合理,只要飯店開始賺錢,就會處心積慮的想要自己來管理飯店,省下大筆的權利金,增加飯店利潤。終究國際飯店的管理加顧問約,每年權利金高達飯店營業額的1?2成,對飯店投資者來說,出錢來蓋飯店,不但要付銀行利息,還要付錢給管理顧問公司,很少人會付得心甘情願。除非飯店可以自己創立新品牌,這樣就可以免去高額的權利金支出,而歐華酒店就是一例。歐華酒店總經理何曜廷表示,自創品牌在經營管理是有優勢的,因為堅持不參加國際連鎖飯店系統:在沒有國際連鎖權利金、管理顧問費以及盈餘分紅的財務壓力下,才能以物超所值的餐飲、客房價格回饋予國際商務旅客五星級的服務品質。然而國際品牌還是有其一定的品牌效應,而且涵碧樓來自國外觀光客大約占3成,一旦和G.H.M.中止合作關係,對涵碧樓營運將有重大影響。
#@1@#雖然G.H.M.集團表示,涵碧樓董事長賴正鎰一直干預經營,因此不得不中止雙方合作,同時將訴諸於仲裁。但賴正鎰認為,和G.H.M.合作6年多,雖然他們有提供意見,但在行銷宣傳上,都是靠鄉林集團自己來努力,才能夠在台灣擁有這麼高的知名度。此外,G.H.M.也有很多的作法,並不符X當初的合約內容,像是G.H.M.一直將好人才遠調到其他飯店等等,雙方的合作才破局。不過素以強勢作風著稱的賴正鎰,在當初與G.H.M.合作規畫涵碧樓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不和。賴正鎰回憶說,像當初G.H.M.要把涵碧樓的房間由400個減到剩96個,他與設計師及飯店經營團隊在經過多次衝突,前後花了3年半的時間才正式敲定,雙方也曾經在溝通過程中,拍桌子互罵;以及在外觀設計上,賴正鎰一直以為涵碧樓曾經是日本天皇駐蹕處,又是蔣公行館,當然要有「帝王氣象」,但是G.H.M.設計師的原始設計,卻十分簡單,只有「水平和垂直線條」,於是,像宮殿一樣的大門,變成「兩片鐵板夾一大片木頭」。雖然這一些衝突後來都得到了解決,但卻也顯示這兩家公司從一開始似乎就像是對「怨偶」。不過G.H.M.旅館管理集團執行董事黃順昌(Kendall Oei)也表示,賴正鎰對於飯店營運的干預,讓G.H.M.無法發揮其潛力,才是雙方破局的主因。像是賴正鎰在飯店財務、雇用、革職以及營運上,都不斷干預G.H.M的作法,且並不尊重專業的建議,讓人無法接受,期間雖然嘗試與涵碧樓的業主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不幸的是,未獲對方回應。因此,他們也將依據台灣法律來尋求仲裁,以確保公正。
#@1@#不過在與G.H.M.拆夥之後,鄉林似乎也沒有要走自創品牌的路線。賴正鎰表示,未來涵碧樓將會與英國Amayi飯店管理公司合作,並且將在10年內,在全球建立30家飯店。此外,賴正鎰還表示,Amayi飯店管理公司雖然知名度並不高,在歐洲只有6家飯店,但已有16年歷史,口碑相當不錯,並ㄗ貚.H.M.,鄉林集團已取得足夠影響董事會的股份,不排除完全併購,他也保證換合作夥伴的涵碧樓,未來名稱、經營、品質都不受影響。為了要擴張飯店版圖,涵碧樓位在台中七期重劃區,擁有250間客房的展覽會館的飯店BOT案、和擁有100間villa的花蓮七星潭涵碧樓,以及蘇州金雞湖休閒飯店都將在今年陸續動工。另外,鄉林也會在台北市、東京、中國大陸、倫敦等地,尋找新的合作對象。也是為了這些開發計畫,鄉林集團才買下英國Amayi飯店管理公司大部分股權,未來,在名稱上將會採取「Amayi」和「涵碧樓」雙品牌制,靠著自己的力量來站上國際的舞台。 不過,雖然鄉林對未來合作的信心滿滿,但G.H.M.是世界知名阿曼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所管理的13家旅館幾乎都是數一數二的渡假旅店,和Amayi擅長經營商務旅店的走向完全不同。業者臆測,這一次G.H.M.與涵碧樓解約,可能是涵碧樓投資者──鄉林集團主導。短期來看,涵碧樓本國客占7成以上,大家都只認得涵碧樓,對國內市場影響並不大;就長期來看,一旦解約,涵碧樓立即無法得到最新的管理和行銷資訊,慢慢就會顯現出其中差異,想要維持高房價,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