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蔡總統還只是蔡主席時,在大小競選場合,拚命喊著:「接地力」。取得完全執行的地位後,二○一七年,「接地力」成了行政院長林全口中的「建設年」。競選口號轉為國家大計,只在於換黨執政;但要脫離紙上談兵,關鍵在於政府效能,也常常出於蔡總統之口的「政府效能」,正是政府的執行力。政策高掛,難下凡間,誰之過?對於馬政府時代諸多政策難以落實,末代閣揆張善政認為,窒礙難行的關鍵在於:立法院議事杯葛。那麼,對應今日新政府所處形勢,這項被視極大絆腳石的因素已不復存在。這時,新政府豈再有拖延的藉口?只是,誰是火線上的執行者?很明顯地,正是泛公股事業。計畫和預算,本是連體嬰,更多的政策責任,寓表更多的預算。去年,林全頂著各方槍林彈雨的撻伐,大筆一揮,將三千四百億元的預算劃入國營事業的帳上,對於國營事業是喜?是憂?要看林全手上是否有一條揮得動的長鞭。拚公共建設 林全卯足了勁二○一七年的預算,不只加碼國營事業三千四百億元;最近,行政院為加大加快公共建設,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準備以特別預算編列,四年再加碼一兆,重點方向在於綠能和軌道建設等。綠能的重擔,早已落在台電和中油身上,中鋼也是計畫要角。至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近三千億的軌道建設預算,由內而外,帶動三層商機。核心就是建設,首波可望獲利的是工程事業單位如中華工程(2515)、中鼎工程(9933)等;接著,就是在沿線擁有土地資產者;再者,則是股市重新認定資產概念股的價值,創造出股價的想像空間。機捷效益 翻攪股市機捷開通,已獲印證。對應桃園機場捷運開通所帶動的效益,使人聯想:軌道建設連動資產價值,可能攪動台股。桃捷通車,在機捷沿線擁有土地資產的企業如立益(1443)、國產(2504)、榮運(2607)、南染(1410)、中福(1435)、泰豐(2102)等,讓人從記憶中拾起;最近,被津津樂道的紡織資產股,除南染外,遠東新(1402)、新纖(1409)、廣豐(1416)、嘉裕(1417)等,也重回久違的舞台中央,成為亮點。只是,在這一班班加速急駛的政策列車中,泛公股事業坐上政策執行駕駛座,台股上車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