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十七日立法院開議首日,行政院長林全在施政報告中強調:「完善創業生態系統,加強扶植中小企業」。這項政策指示若被扭曲解讀,恐怕國家資源是花在搞「系統」;至於核心的靈魂角色:新創公司,就援引中小企業處創新諮詢服務中心統計資料,只有「一%的存活率」,預作政策失利的保護傘。新創企業此起彼落,「系統」在政府大筆預算鞏固下,卻屹立不搖,而且繁衍迅速,端視蔓延全台的育成中心,即不難獲得印證。國會殿堂外的草根現況,成為林全口中「完善創業生態系統,加強扶植中小企業」的市場寫實版。全台處處皆育成 和商旅有拚令人擔心的是,在林全「完善創業生態系統」的政策指示下,日後,冰冷的「系統」將持續增加。目前,單是中小企業處補助的育成中心就有一二五所;只是,據曾進駐育成中心的新創企業表示,育成中心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作包租公;這些育成中心將預算執行完畢,留下KPI數字,對它們而言,新創公司的價值結束,就等著各自逃生。預算的執行結果,靠著幾個空洞的KPI數字結案,它與新創公司的未來關係有限。台灣的創新創業,靠著這一部僵化系統、日復一復地運轉,培養不少把玩政府機器的官僚,而非創業人才。國王新衣 當心被一眼看穿去年年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以「育成二十」,舉辦聲勢浩大的「嘉年華」;今年二月中旬,在台北君悅飯店內,一場「打造創業生態系統」、「企業認養協作平台」的成果發表,正熱鬧上演,主人還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按經濟部公開陳述,「企業認養協作平台」的成果輝煌。自二○一五年至今,已協助「七十七家」新創團隊、邀請「七十家」認養企業,促成「十九案」媒合成果,創造至少「五千萬」商機。對創業者而言,這些數字的意義不大,深究表面數字下的內涵,才有助於釐清創業者的真實需求。看來,林全的「完善創業生態系統,加強扶植中小企業」政策指示,自甫退休的葉雲龍處長開始,到新上任的吳明機處長接手,正在嚴重的傾斜中。新政府上任,亟欲展現新政效能。官僚執行系統的國王新衣,若一再往執政者身上披掛,一旦被老百姓識破,恐怕一如故事中的國王,對於自己赤身露體,要極度羞愧惱怒了。台灣產業發展嚴重失能,創新創業被視為關鍵的驅動引擎,林全也將它納入政策改革的深水區。在此,不僅需重新擺正政策執行工具的輔助角色,修法更是要務。進入改革深水區 別再玩弄熱血青年 在院長的報告中,也強調「創新創業法規制度」,首先出場的正是產創條例修法,將在立法院第三會期中打頭陣。資金活水是「創業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過去,台灣新創企業常面臨斷炊窘境,「稅」是背後重要成因。「台灣的稅制,逼著天使資金只能做短暫停留,」TK Chen表示,TK曾參與嘖嘖創業,目前是矽谷創投Quest Venture Partner的亞洲夥伴。所以,產創條例修法工作,重點之一就在「減稅」。為引進國外資金,政府將透過「有限合夥法」與國際市場接軌,落實「穿透」課稅原則。對於依「有限合夥法」設立的創投事業,提供「穿透」課稅原則,藉此疏通國際資金引入台灣。順勢而為 幹嘛和錢過不去依據目前的修法方向,未來三年,即民國一○六年至一○八年,依據「有限合夥法」成立的創投,免課營所稅,年終盈餘分配給投資人時,分為證券及非證券兩類課稅,證券部份免稅,後者併綜合所得稅,並採有條件減稅。針對天使投資人,產創條例的修法內容,也在於減稅。主要內容為:投資人投資未滿三年的高風險新創公司,金額達一百萬元,同時持有該公司股票達兩年者,持有期滿,所持有投資金額的百分之五十,可在個人綜合所得稅中扣除;只是,扣除金額每年以三百萬元為上限,事實上,市場另出現「完全無上限」的呼聲。政策點火 錢從四面八方湧入趕在修法前,財政部的八大公股行庫也已備妥銀彈,準備倒錢挺創新創業。因此,不只是經濟部,財政部也被盯上了,林全的兩句話:「協助產業及新創企業發展」及「便利創新創業產業取得資金」,正抽動著公股行庫。很明顯地,創新創業已脫離搞熱鬧、玩數字的階段;畢竟,台灣的未來,玩笑不得;國王,更不是只想穿「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