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另一起數字遊戲,「七十九」的神奇魔力。三年前,櫃買中心對創櫃板,有極大的想像空間。於是,規定登錄創櫃板三年,就必須畢業升級離開創櫃板;意即:二○一四年一月三日第一批登錄創櫃板的公司,今年,即應告別創櫃板,在櫃買的設想中,這批應屆畢業生,當然是繼續升學,怎麼會期待他們成了資本市場的中輟生呢?延畢 為櫃買解套只是,在吹著冷氣的辦公空間想企畫,和風吹雨淋的市場草根,實在距離很遠。今年,第一批創櫃板二十家公司,順利升學登上興櫃者,只有兩家,即邑錡及易宏生技;其餘的應屆畢業生呢?按初始規畫,必須強迫離校,不再繼續升學的他們,形同資本市場的中輟生。「三年離開創櫃板」的規定,若無轉圜空間,櫃置中心就等著打臉自己的政策;形諸於外的就是一筆難看的數字。因為,首批登板的二十家業者,扣除在過程中,主動終止創櫃板的五家公司,分別是:聚陽光能、微新生物、正能、麥伯、漢田等,有十三家業者,必須被迫撤出創櫃板;那麼,櫃買公布的二○一七年創櫃家數就是「六十六」家,而非現在的「七十九」,政績論述,也不再是持續成長,而將是逐年遞減。於是,規則非改不可。只是,台階在哪裡?「延畢」成了解套方案。櫃買悄悄地修改了「創櫃板管理辦法」,只要符合相關規定,登錄屆滿三年,可持續登錄創櫃板。數字增加 不是真成長櫃買中心放寬限制,與其說幫了業者,不如說是保住自己的面子。深究櫃買中心公布二○一七年的七十九家創櫃家數,其中,有多少業者真正著力於衝刺興櫃?還是,仍在為每日的柴米油鹽,無暇他顧?一名第一批登錄創櫃板的業者即表示,一直思考企業的下一步,心想:正好藉著三年創櫃板期限到了,順勢就離開創櫃;但沒想到,櫃買中心取消這項限制,這名創櫃業者表示:「那就擺著吧」。一名會計師事務所總座也證實,創櫃板執行至今,不少登錄企業,早已萌生退意。所以,「七十九」這項數字,有多少意義?值得深思。籌資不易,是會計師及業者對創櫃板的共同看法。三年來,因創櫃板籌資系統所募得的資金,只有二.三五億元,並不理想。其中,募得五十萬的家數最多,有三十四家;一百萬元到五百萬元,次之,達三十一家;募得五十萬到一百萬元,則為二十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