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針對Delta值以評估權證的價值,這一期更進一步說明標的物與權證價格間的變化關係,為什麼股價與認購權證價格呈正向關係,而非直線的等幅度變化?以及為什麼當Delta數值越大時,權證價格變動的幅度越大,對股價與權證的操作利弊原因在哪?上一期說明以公式來表示為:Delta值=權證變動的金額÷股票變動的金額換個方式表示即可得知:權證變動的金額=Delta值X股票變動的金額舉例說明,(1)當A股票股價在五十元,A權證履約價在五十元,行使比例若為一比一,當兩者Delta值=0.5/1=0.5,代表A股票上漲一元時,A權證的價格上漲○.五元,此時需要兩張權證來完全達到股票上漲的效果。(2)當A股票股價來到六十元時,大於履約價五十元,A權證則進入價內,若此時Delta值=0.6,代表股票漲一元,而一張權證賺了○.六元,此時,擁有一張權證則是有○.六張股票的效果,當股票漲一元權證進入價內時,Delta值提高為○.六,投資朋友可以買進少於兩張權證就可以達到一張股票上漲的效果。因此,當權證進入價內後Delta值提高時,權證波動度大於股價的波動度,利用權證的避險效果就會提高。漲時獲利擴大 跌時損失縮小若是股價下跌時,例如股價四十元小於履約價,屬於價外的狀況,若此時Delta值=0.4,股價跌一元,權證賠了○.四元,此時,若擁有兩張權證,權證下跌的結果卻低於擁有一張股票的損失,可見當行情不佳時,權證雖然也跟著股價下跌而下跌,可是損失的情況會比股價下跌時的損失要來得小,由此可見權證具有漲時獲利擴大、跌時損失縮小的特點。這種現象對於目前台股盤勢在高檔震盪,甚至於很多股票走勢跟不上大盤的腳步時,在此操作權證可以達到損失縮小或者獲利放大的效果,而且買進權證資金又小,反而可以幫助投資朋友在高檔時達到風險控管的目的,這也是我們在上一期針對Delta值說明又可稱為避險比例的原因。當投資朋友在操作權證時,可以針對當權證進入價內時獲利加碼,可以有乘數的效果,或者當做錯時可以減碼,將損失降到最低,不像一般用融資操作股票,當行情不利時,卻有融資追繳的風險,因此權證可以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最佳投資工具。時序進入四月,上市櫃公司將陸續公布第一季季報,新台幣匯率從二○一六年年初的三三.八元一路升值到今年三月份來到三○.一一五元,長期的升值趨勢使得資金熱錢湧向台股,卻也讓出口產業飽受匯損的壓力,就近期各行業對匯損的看法,例如台廠工具機廠商就指出,第一季所賺的利潤都會被匯率吃掉。Q1財報匯損 四月中後台股變數據金管會統計,中華郵政去年前兩月獲利二一.五億元,今年前兩月則是虧損二五.七億元,主因即是國外投資的匯兌損失。此外,市場推估大立光(3008)去年底帳上美元資產部位為四.五六億美元,匯兌損失約六億元,恐侵蝕掉半個股本。可看出匯損問題將會是四月份的重要議題,尤其一些基本面不是很好的公司是否會因為匯損而造成第一季虧損,將是台股四月中旬後最大變數。本期介紹兩檔股價已經在高檔有頭部跡象者,投資朋友可以利用認售權證的操作來規避掉財報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