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隆二○一一年曾任台船(2208)董事長,去年接手燙手山芋,但也因為熟悉台船業務,一上任便能馬上進入狀況,指揮若定,這次回鍋,將推動台船多項新計畫,今年也將展開增資計畫。回鍋台船 推動二、三十年長遠規劃鄭文隆在金融海嘯之際推動台船上市完成民營化,當時沒人敢IPO,原本經濟部也想打退堂鼓,但當時正處於國際船運市場榮景,台船也正值風光之際,在鄭文隆任內大賺一百多億,他想,若是不趁勢而起便將錯失良機,因此,在鄭文隆的堅持下,台船按照計畫在當年度完成IPO。如今,全球航運面臨景氣低谷,造船業受上游影響,台船今年第一季虧損十四.九五億元,鄭文隆指出,台船國外業務佔六成,多以美元計價,八成虧損來自匯兌損失,今年為維持營運承接虧損訂單,會計作帳虧損金額將於當月入帳,因此帳面虧損較大。鄭文隆進一步表示,預估航運景氣即將回升,但船隻的需求則會較慢反應,必須等到海面上原有的船消化完後,才會有新的訂單產生。台灣造船業缺乏政府支持 與鄰國拉開距離 鄭文隆指出,每到景氣大循環台船便面臨營運困境,全因業務太過單一,光是在造船的總營業額比例即高達九九.八%,反觀韓國的造船廠對造船依賴度僅約五○%至六○%,其餘則是海工、鑽油平台等,也因此,當歷經造船大景氣循環(約十年一次)低谷時,才能依靠其他項目維持營運。鄭文隆表示,台船過去就有多角化發展的想法,但始終沒有落實。韓國在朴正熙時代推動「造船興國」,創造三萬多個就業機會,但台灣並沒有將造船當成重點產業,給予適當的支持,鄭文隆以「自生自滅」來形容台灣造船產業,但他也指出,也因為在這樣的劣勢中存活下來,台灣廠商也相對強韌。相較四十年前台灣和韓國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如今韓國已不可同日而語,目前韓國造船佔全球三四%業務量,中國大陸三五%、日本二○%,光是三個造船大國就吃下全球九○%的造船量,反觀台船一%的業務量,仍停留在原地踏步。鄭文隆指出,重新接下台船經營,剛好歷經景氣低迷,也正值台船青黃不接之際,因此今年將著重於「內造」,提升公司人才即戰力,預計明年各項計畫上軌道,便能提供足夠的技術人力支援。新南向與印尼船王合作搭上政府新南向政策,透過印尼當地華僑引介,台船於今年三月底已與兩家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分別為在當地有船王稱號的「PT MOS」,另一家則為「PT SMS」。鄭文隆指出,第一階段將提供MOS教育訓練與技術輔導,已派兩人到當地進行口頭書面指導,在台灣也成立窗口及團隊加強後勤的輔助。此外,SMS則較為積極,於簽約完成後隨即向台船提出七條船的建造,分別為兩艘四千噸瀝青船、三艘一萬七千五百噸油品輪,及兩艘四萬噸油品輪,但由於皆是小於五萬噸的船,必須得在當地建造,台船將負責設計、PD及技術指導,過小的船隻建造則會當作中間的橋樑,轉介給其他台廠施作。目前印尼約二.五億人口,共有一萬七千五百個島嶼,去年上任的印尼總統佐科維極力推動造船業成為國家政策之一,聯結各島間的島際交通,目前當地約有兩百家造船廠,但技術相對落後,尚有成長空間。若以台灣十一個月可以完成的船隻,印尼得耗費四年的時間才能完工,因此鄭文隆期望能夠藉由台灣造船業的技術優勢,帶動往後與印尼業務密切往來合作。客製化搶單 階段性省油計畫 劍艏船體設計獲國際雜誌肯定目前台船有六○%為國際業務,得在國際市場上搶單,中國以便宜的人力搶市,但品質參差不齊,韓國則是以同規格產品,大量製造降低成本,價格拚不過別人,因此,台船只能從客製化的角度切入市場,但已累積長年的口碑,現在即便以超過競爭者一○%的價格仍搶得到國際訂單。台船也在二○○五年推節能計畫(Energy Saving,簡稱ES),分階段推動ES10、ES20及ES30,一條船可以省下二五%的油,鄭文隆指出,以一條八千TEU的貨櫃船來說,一年可以省下約五百萬的成本。除了省油之外,「劍艏」船體外觀設計,能有效減少波浪中興波阻力,已申請專利,現也成為國際設計主流。有「船界奧斯卡」之稱的英國皇家造船工程師學會(RINA)世界名船錄,每年挑選國際名船刊登,台船除連續二十三年入選外,更在二○一四至二○一六年連續三年登上雜誌封面,突顯台船貨櫃船設計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國艦國造最快明年底見案因應造船市場的挑戰與競爭,台船延伸營運觸角,參與潛艦合約設計,還在設計階段,今年九月將先繳交構型設計圖,預計最快明年三月初步設計將出爐,包含潛艦外型、組裝設備等會先確定,鄭文隆進一步指出,根據掌握,海軍希望明年底能夠見案,並進入執行階段。往後便以四年一艘的速度建造,就現階段八艘而言,對台船而言便是長達三十二年的業務,由於台船在建造潛艦方面沒有經驗,以一條商船約兩千份設計圖,但就一艘潛艦(比商船小)因設計較為複雜,需要高達兩萬份設計圖,因此,現階段由過去曾做過潛艦的團隊提供台船技術指導,往後在建造、維修部分則由台船提供。鄭文隆指出,當第八條潛艦歷經三十二年,當初第一條潛艦也將除役,再進入第九條的建造,這也將成為台船長程的循環業務。目前台船也推出「試研製計畫」,若國內有覺得能力也不錯的廠商,也可以透過該計畫提出軍規認證申請,若產品獲得軍規認證,便會使用其產品,以相同螺絲釘來說,如經過軍規認證,價格將比普通的螺絲釘高出上百倍。 離岸風場、軌道車輛技術根留台灣台灣預計於二○二五年邁向非核家園目標,各項能源取代方案出爐,太陽能、風能等皆列入名單,當中,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指出,全球八○%最好的風場在台灣海峽西岸,因此,行政院二○一二年二月核定「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以「先開發陸域風場,續開發離岸風場」作為推動策略。該計畫目標將於二○二○年前完成1200MW(百萬瓦)陸域風場設置,以及320 MW離岸示範風場,續於二○三○年前完成3000MW離岸風場設置,兩者合計共將設置一千架以上風力機組,總裝置容量將達4200MW,約佔再生能源總設置目標三○%以上。離岸風場利用無污染的風能作為替代能源,北歐包含英國、丹麥及德國等都有先例,亞洲地區以日本也開始發展離岸風場的建置,台灣則將海上區分為三十六塊區塊風場向國際招商,根據工研院規劃,二○三○年商機約七二○億元,預估每年維修商機約二三三億元。經濟部次長楊偉甫四月份出席台歐風能大會時表示,已有二十二家廠商申請加入離岸風電計畫,由於區塊風場建置在海上,與漁民有所衝突,為此,政府有設立EIA環評機制,今年年底啟動,未來要做的廠商皆須通過環評才能執行作業。鄭文隆指出,在區塊風場前政府先設立三塊示範風場,分別以上緯主導的海洋示範風場、永傳佔六二%,台船則佔有三八%的股份,另還有日本廠商將投資七千萬資金的福海示範風場,最後則是由台電承接的示範風場。根據獎勵條例,目前海洋示範風場以「1+2+30」、福海「1+2+28」的建置進度進行,鄭文隆表示,上緯的海洋示範風場已進行到「1+2」,而福海因離海較遠,需做四角的基底施作,因此進度延緩,目前完成到「1」的進度,由於後續工程投資過於龐大,上緯已將海洋示範風場八五%賣給跨國公司,剩餘工程將全由國外公司執行。至於福海註冊福芳、彰芳及西島三個示範風場,年底將進行環評,將來則由丹麥離岸風力投資公司CIP(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接續開發。CIP是由包含丹麥最大規模退休金在內的十九個機構共同投資成立的基金,五個高階主管曾經在丹麥國營事業持股五一%的能源公司丹能(DONG Energy)任職,預計將在三個區塊開發一五○萬瓩離岸風電容量,風機數最多二六五支,總投資金額達一千八百億台幣。雖由外國公司執行建造,但鄭文隆希望能把技術留在台灣,CIP也答應將「優惠承攬權」給台船,將來這三塊風機基礎將在台灣製造,至於如何運到海上施工,則交給台船施作,但因無相關施工經驗,因此CIP要求台船去找過去曾與CIP合作過的海工對象,並引介過去合作過廠商名單,成立合資企業,台船可持有五一%的股份。目前台船與丹麥Bladt Industries鋼鐵製造公司簽定合作備忘錄,未來佔風場投資金額三成的水下鋼構及施工,也都會由台船承包,鄭文隆指出,初期將規劃在台船內部的鐵工廠施作,面對台灣將有三十六塊風場的建造,台船將成為全台維一一家有離岸風電施工經驗的公司,並規劃由中鋼W團隊負責海面上施作(包含風機、控制箱及海底電纜線),海下則由台船的M團隊負責。鄭文隆表示,離岸風電供應鏈龐大,涵蓋鑄件、葉片、發電機、變頻器、齒輪箱、塔架、電力設備、施工營造及運維服務、水下基礎、海底電纜、其他次零件及風場開發等,未來台船將帶著與丹麥合作習得的施作技術與台灣其他需要廠商結盟,整合國內資源,參與我國離岸風場的區塊開發,鄭文隆自信的表示,只要再一年,台船將有能力自行製造施工,並將國內產業連結在一起,待離岸風電規劃到一段落,今年也將陸續展開增資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