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淡水小坪頂「萬通台北2011」建案,內政部在今年五月以該案無國安亦無危及社會安定疑慮為由通過審核,同意大陸四十四位買家過戶,此案雖為特例,但仍在房市激起不小漣漪,更有人在網路痛批政府「分明是讓陸資炒房,讓台灣人代代為奴!」其後雖行政院迅即重新修法,規範陸資來台買房限制看似嚴謹,但陸資透過各方管道輾轉來台購置,依然防不勝防,在中國經濟強勢壓境,外加近年緊繃的兩岸關係,再依循彼此之間的「歷史淵源」,如依政府所言「沒有國安問題」就輕易放行,是否過於大意,會不會讓「今日的香港,成為明日的台灣」?A:根據二○一六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結果,常住香港的約有七三三萬人,同時,香港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之一的地區,每平方公里為六六九○人,在十年來大陸主要城市房價飆漲超過十倍情勢下,香港遲早也會再度出現類似問題,台灣更須步步為營,避免步上香港後塵! 香港回歸二十年 大陸人湧入壓縮生活空間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回歸後,人口約增加一四%,當中大陸移民超過一○%,香港房價在大陸資金及投資移民不斷湧入下,房價一漲再漲,過去在香港經濟繁榮階段,紛紛從新界、九龍來港居住的工作人口,也因大陸人不斷湧入,居住空間不斷限縮,港人不得不再度逐漸往郊區外移。香港回歸並開放大陸人民成為香港公民,蜂擁而至的新移民不斷增加,另外,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統計,二○一六年大陸訪港旅客人次為四二八○萬人,占整體訪港旅客約七六%,其對港人生活空間影響不言可喻。其次,自大陸發生奶品受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後,大陸趁人民幣兌港元匯率及「自由行」政策之便,開始湧入搶購奶粉,造成香港「奶粉荒」嚴重,當時鬧得沸沸揚揚,香港藥房沒有奶粉、醫院沒有床位、研究生學位被陸生壟斷,大陸民眾爭奪港人日常生活用品與福利補助等,導致香港民怨四起。更痛苦的是,香港在大陸人大量湧入之下,房價直線飆漲。回歸之初適逢中國崛起,當時多數香港人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大家都想依附權貴,以便搭上這班經濟快速成長列車,但也有另一部分人希望移民,有錢要走,沒錢的也想盡方法要離開,九七之後,香港人就此步上不同分水嶺。九○~九七年香港房價暴漲六倍 九○年代,在中英討論回歸日期逐漸逼近下,預期心理順勢推升,回歸前房價從一九九○年起便開始水漲船高,以E型(面積一六○平方公尺以上房型)房價為例,一九九○年當時房價每平方公尺兩萬一七四萬元,當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房價已經暴漲六倍,當年房價每平方公尺十三萬五五四四萬元,按一九九七年第二季房價最高峰曾高達每平方公尺十四萬三四六二萬元。但回歸後隨即面臨一九九七年七月的亞洲金融風暴以及二○○三年的SARS,導致民眾觀望、恐慌,房價應聲重挫,二○○三年第二季房價腰斬,每平方公尺下跌至六萬九三八元。然而,經歷SARS之後,房價急跌快漲,再度展開長達十年的漲勢,即便遇到二○○八年的金融海嘯衝擊,房價仍屹立不搖,維持在每平方公尺十七萬二一六六萬元,遠高於回歸當時價位,並在二○一二年達到新高點,每平方公尺高達二十五萬九三八○萬元,整體房價再出現一波明顯的漲勢。香港填海造陸增加供給量香港政府一向不樂見房價下跌,因此,歷年幾乎只漲不跌,其因在於政府極為重視房地產稅收,這也導致外資大舉購入商辦支撐房價,在投資及租金報酬仍偏高情勢下,中國大陸來路不明的資金,爭相湧入香港置產,通常外資大都是以租代買,而陸資則以自用為主,從而推動或支撐香港住宅與商辦的高房價,在高報酬率與高額稅收的誘因下,香港始終維持著亞洲金融中心、東方之珠的光環。這樣的高房價,香港政府似乎也感到相當滿意,根據佳士得國際房地產公司今年五月發表報告指出,香港豪宅樓價首次超越倫敦,全球排名第一,最貴豪宅以二十一億元成交。另一方面更值得檢討的是,香港政府在土地不敷使用情況下,就以填海造陸方式不斷增加供給量,一方面吸引外資,兼以增加稅收,但以填海造陸方式增加土地供給量,不僅成本高,不斷用這種方式創造繁榮,繼續允許陸資進入香港房市,即便再大量填海,最後還是無法負荷大陸十三.八億人所增加的需求量。不難想像的是,香港未來勢必再度面臨人口過度飽和與一波又一波高房價的壓力。薪資漲幅跟不上房價 港人被迫蝸居「籠屋」我們不能夠不認真思考,一九九○年至二○一六年香港房價上漲超過十倍,但在二十六年當中,薪資所得並沒有相對增加十倍,可以想像得到的是中下階層的生活必然愈來愈辛苦。尤其近年陸資大量湧入,在地狹人稠租金及房價不斷高漲下,不少香港人別無選擇被迫蝸居在「籠屋」,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一九九七年,粗估就有十萬人居住在籠屋,現今則更難以估計。現今香港民眾背負著全球最貴的房價,卻存在著兩個世界,有人住在一坪超過新台幣兩千萬元的豪宅,也有人要苟延殘喘的生活在鐵籠般大小的空間裡,而這也正是香港貧富差距最顯著而殘酷的寫照。依香港政府今年六月公布的統計數據,香港二○一六年的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已躍升至○.五三九,比二○一一年高出○.○○二,反映出社會貧富差距再度加大,並創四十六年新高的另一新困境。隨著台灣房市在稅制結構大幅調整情勢下,房價不斷下修,投資報酬必然遠不及其他國家,看似對陸資吸引力不高,但在世界各國相繼對陸資嚴加防範,僅一海之隔的台灣有何錦囊妙計?尤其是淡水小坪頂「萬通台北2011」陸資購屋案,內政部所謂無國安亦無危及社會安定疑慮的說法,顯然不符國人期待。應積極透過「有效管理」 導引資金至正確的位置對於陸資來台購屋置產一事,雖日前行政院核定《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取得設定或移轉不動產物權許可辦法》修正案,四大重點分別為:一、將實務操作一人限買一戶明確入法;二、陸資買房應檢附文件規定更明確;三,針對大陸地區人士取得不動產若經法院拍賣,由台灣地區人民得標,大幅簡化程序,不需內政部逐一個案審查許可;四、事後控管機制明確化。惟實際效果如何,仍有待追蹤觀察。然而,面對經濟發展與愈來愈激烈的國際競爭趨勢,政府究竟應如何透過「有效管理」處理陸資來台投資相關事宜,尤其是產業投資與一般購屋置產,究應如何兼顧經濟與國安而達到有效管理,可真不容小覷。今年正好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根據穆迪所公布資訊,現階段中國占香港出口超過一半,並且中國觀光客占香港遊客四分之三,由此不難了解香港對中國之依賴程度。此外,香港銀行部門對中國曝險亦已增加至三.六兆港元,另一方面,更值得關注的是,二○一六年中國公司市值占港股的比重已超過六成。由此不難想像未來中國對香港之影響程度,其中尤以中國不斷湧入的人口與資金所導致不斷高漲的房價,最令香港人深惡痛絕。當前台灣面對著同樣的難題,究應如何防範台灣房價免於淪為香港第二,尤其此刻正值房價不斷下跌,究應如何未雨綢繆以防再度飆漲,不僅是當前刻不容緩之一大課題,更不能讓「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高房價瓦解年輕人的購屋美夢。(整理:葉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