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天的北印度,凜冽的寒風凍死了烏塔爾省30人,南印度則深陷在洪水的災難中,人們因為搶奪救濟的糧票,相互踩死擠傷了上百人。然而前不久,才聽見美國各大知名企業高分貝宣稱在印度將投資數十億美元,投資的目的不再是單純為了利用印度低廉的勞工成本以提高企業獲利,而是看上印度僅次於中國10億人口的內需市場。很難想像貧窮、文盲充斥及基礎建設不足的開發中國家印度,在高科技的大企業家眼中竟是一顆閃亮的珍珠。印度有多貧窮?在高達10億的人口中有3億的中產階級年收入僅超過1千美元,而大農村及許多不發達的地區有超過4億的農民每天收入才1美元,正為脫離貧困而苦苦掙扎。不幸的是,印度有60%是農民、23%的人從事服務業及17%從事工業活動,而失業率超過9%。擁有10億人口龐大市場的印度,不僅消費能力極其有限,境內的語言及方言竟高達1千6百種,主要語言有18種,官方語言是印地語(Hindi),其次則為英語,但是不能讀、寫的文盲超過人口的35%。縱使在消費能力及行銷環境多所限制下,美國各大企業如微軟、處理器雙雄的英特爾及超微(AMD)、思科、奧多比(Adobe),甚至是歐美各大媒體、廣告公司及《花花公子》等,均仍爭先恐後紛紛投入印度的卡位之列,過去兩個月,單是美國高科技大廠在印度的總投資額就超過65億美元。
#@1@#其中最受世界矚目應屬比爾‧蓋茲於12月7日所公布的投資計畫案,在未來4年內,微軟將陸續投入17億美元,增雇印度員工至7千名。早在1990年微軟已經在印度成立第一家店面,經過8年,於1998年才在印度中南部的海得拉巴城(Hyderabad)開設產品發展中心,共雇用3千名印度員工,甫於今(2005)年3月,微軟在印度第6大城班加羅爾(Bangalore)成立研發單位,現在則計畫在未來4年,也在新德里設立其他4個創新中心,300個分支機構及700個銷售服務零售點。這項投資是比爾‧蓋茲近兩年4次造訪印度所作的決定,微軟似乎找到克服貧窮、文盲及開發印度市場的捷徑。蓋茲說,微軟在印度的努力是希望能把貧富懸殊的距離拉近,新創商品必須要讓印度人負擔得起,而且可使用。這就是微軟在印度的商品策略。為了解決文盲的問題,微軟將設計出音控的智慧型機器,讓印度人在數位產品、手機及電腦的使用上,不需要使用到鍵盤及語文讀寫的能力。譬如說,微軟即將推出手機簡訊以聲音來輸入及傳送,手機上的按鍵只是用來更正錯誤,因此班加羅爾研發中心目前正積極開發翻譯軟體及聲控介面。另外,蓋茲希望有一天便宜的手機將取代個人電腦,或者是網路電視取代昂貴的有線電視等等,他認為「印度是需要這種突破,而且也會發生這種突破。」
#@1@#目前印度一台個人電腦的售價是250美元(合新台幣8千元),占中產階級一整年1/4的收入,對印度人來說電腦是奢侈品,印度的電腦使用量不到350萬台。市場預期如果個人電腦的價位再便宜一些,印度的電腦用戶數量將暴增。因此,電腦及伺服器晶片市占率高達85%的英特爾及15%的超微認為,透過在印度的投資,雙方應可研發出一方面提升晶片效能,同時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的晶片,如果能把個人電腦價格壓在200美元以內,比較能符合印度人的消費條件。除了個人電腦外,外國企業還看好印度在手機、網路及寬頻的發展。手機在印度售價僅僅20美元(合新台幣650元),印度的手機用戶在僅僅5年內便突破了7千萬,而且由於價格低、服務好、網路穩定,用戶數量還在不斷增長。面對高成長的市場,包括英特爾及超微等國際IT巨頭們都希望能從中分一杯羹。超微首先於12月11日與印度新興科技公司印度半導體(SemIndia)簽署合作計畫,共同投資30億美元建置晶圓廠,印度聯邦政府可能將持股26%,由超微授權製造、裝配、測試和封裝等技術業務。事實上,由於看好印度市場的潛力,超微已於去年4月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設立工程中心,設計中央處理器並開發晶片軟體。超微無論在中國或印度市場,總是比英特爾捷足先登,因此英特爾總裁貝瑞特(Craig Barrett)不甘示弱,於12月15日宣布,將在未來5年內投資10億美元,擴大公司在印度和當地技術公司的業務規模,其中8億美元將用在班加羅爾的研發工作,另外2.5億美元則是投入於風險基金(Venture Capital),對印度的軟體和硬體公司進行投資,對於印度亟需發展的晶圓技術,英特爾則表示尚未考慮在印度建置晶圓廠。
#@1@#英特爾在印度10.5億美元的投資,包括2.5億美元的創投基金。其初期投資對象包括蜂巢式通訊、寬頻應用和無線技術。事實上,英特爾創投自1998年即開始對印度作策略投資,至今已投資40多個印度公司,有的已經被收購如有通訊設計和軟體服務的狄卡內設計公司(Deccanet Designs)、電信產品和服務的未來軟體公司(FutureSoft);有的則於今年度上市,如入口網站印度資訊線上(India Infoline.com)公司、電信產品和服務公司西肯通訊科技(Saske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這些交易都讓英特爾在創投事業的獲利翻上一倍。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文盲比例雖高,但根據印度媒體觀察家(Indian Media Observer/FIPP)透露,在過去3年時間裡,印度印刷媒體(包括日報和雜誌)的閱讀率已由原來的1.79億增加至2億人口,其中城市讀者的占比由原來的48%下降到46%,但農村地區則由原來的17%增加至19%,此調查結果表示印度農村的識字率不斷上升。
#@1@#自從印度對外開放媒體市場後,吸引了幾個歐美大型國際玩家,進軍印度報紙和電視市場。由於英文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加上識字率的提升、科技新貴及年輕族群的高消費能力、與日俱增的廣告營收吸引下,據估計,大型跨國公司已在印度媒體市場行業投入大約3億美元,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再投資2.5億美元。這些投資都是來自於國際知名媒體如英國《金融時報》、美國《華爾街日報》及《路透》等集團紛紛收購當地出版社、報紙或電視台,印度內需市場的規模似乎已隱然成形。曾幾何時,美國企業因印度勞動成本比其國內低30%~40%,及受過高等教育高素質的技術人力,將軟體設計委外交由印度公司完成,創造印度委外市場的霸權。不過,低廉成本及高科技人才已經不足以反映出印度在世界舞台的優勢,龐大的內需市場及利潤豐厚的經濟潛力才是印度日漸成形的魅力。國際零售商、手機生產商、汽車製造商、航空公司、豪華品牌、銀行、保險公司等大企業,如果錯過了1978年中國發展經濟的獲利機會,那麼現在更不能錯過正在起飛的下一個中國——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