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定要作功課嗎?如果真的沒這種天分,只會領死薪水存銀行,又想累積財富求安心退休怎麼辦?在金融界資歷超過二十年,曾擔任花旗銀行副總裁,也曾是台新銀行副總經理,現在是《阿爾發機器人理財》總經理、知名粉專「副總裁的理財日誌」版主陳志彥表示,投資最重要的,是要分散風險、長時間投資,並確實設定目標,才能到達目的地,實現真正的財富自由。陳志彥指出,最早的「機器人理財」,是二○○八年金融海嘯後,國外的Betterment提供投資人分散風險的投資計畫,簡單管理被動型基金,達成特定年歲的財務目標:「就好像一台無人汽車,會載我們到想到的目的地,但要先有清楚的目標。」很多投資人都以為:「目標就是賺錢啊,但這不是目標,只是方法。」就好比搭乘計程車跟司機說:「你一直往前走,開愈快愈好。」但車開到哪去,卻不得而知。他舉例:「希望六十五歲退休後,可以有二千萬資金,像這樣有清楚的時間跟金額,這才是目標。」機器人理財 量身訂作財務規劃假設三十歲跟五十歲不同年齡層的人,期望六十五歲存到二千萬,兩者風險屬性是不同的。「機器人理財」幫人量身訂作財務規劃,陳志彥說:「我們用『指數型基金ETF』做資產搭配,主要是全世界的股票跟債券,相較一般金融機構的基金,內含管理費非常低。」只要用少少的金額,就可以分散風險投資到全世界,依據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模型設計投資組合,陳志彥進一步說明:「在不同的風險下,可以找到投資報酬率最適合的產品,從低風險到高風險的投資組合,每年投資報酬率大約在五%至八.三%左右。」許多人把財富管理交給銀行理專,卻沒有賺到期望的利潤,陳志彥揭露背後原因:「銀行銷售的金融商品是短線操作,每多交易一筆,理財專員就能賺取客戶手續費。」不只是銀行、券商收的手續費,更大的隱藏費用,就是基金內含管理費。陳志彥進一步解釋:「一般基金內含管理費每年二%至二.五%,ETF內含管理費只有萬分之八。」去年金管會鼓勵金融科技,陳志彥認為「機器人理財」費用降低而且透明化,可以和客戶達到雙贏,才會創立阿爾發機器人理財。陳志彥強調:「我們不收手續費,只收客戶平台費,一年一%。」相較目前有銀行也推出機器人理財,同樣不收手續費,但平台管理費一年高達一.八%,使用一般基金投資,因此管理費每年二%至二.五%,「等於一年要賺到四%以上才能獲利,客戶的利潤都被管理費吃掉。」他談起自身慘痛經歷:「十五年前台股八千點時,買某家投信基金,直到去年台股八五○○點才賣掉,收到對帳單嚇一跳,賠了三成,還打電話去問是不是算錯,後來才發現被管理費吃掉。」太複雜的金融商品風險高每年相差二%的管理費,真的差這麼多嗎?陳志彥再舉例:「投資一百萬,如果平均報酬率七%,十年後會增加一倍變二百萬,等於獲利一百萬,但如果有管理費二%,投報率只剩五%,原本賺一百萬變成六十五萬,如果管理費三%,十年就等於少了五十萬。」他的著作《誰偷走你的獲利》讀者有一位媽媽,為了孩子的教育基金,交給金融機構理財,兩年賠掉一半,求助陳志彥就建議她:「可以買幾檔指數型基金。」結果竟沒有券商願意賣她,因為金融機構只有特定商品。「投資愈簡單愈好!」太複雜的金融商品容易虧空賠錢,陳志彥談起有名的例子:「之前連動債因一場金融海嘯,很多人賠了很多錢;銀行賣人民幣的外匯產品TRF,也讓法人賠了很多錢;今年農曆過年前,二月初美國股市回檔,造成二月六日選擇權全台共賠掉四十億。」這些產品的共通點是「很複雜、太多衍生性金融商品。」他認為:「如果自己都無法說清楚所買的金融商品,就是太複雜。」學股神巴菲特:簡單做到極致,追求長期複利效果「指數型基金ETF」可以達到簡單分散投資風險。例如:美國S&P 500指數,等於投資了美國最好的五百家企業;台灣五十,等於投資台灣前五十大企業,但陳志彥提醒:「如果只買台灣,其實台灣只占全球股市一%,就放棄了另外九九%市場,而且風險增加。」其實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無缺的投資組合,「只有適合與不適合,能長期持有的,就是好的投資產品。」如前段提到二月份的回檔,如果不急著賣出,就是選到好的投資標的。既然簡單投資就能致富,為什麼要成為第二個巴菲特這麼難?陳志彥指出,二○一五年英國金融時報曾深入探討,巴菲特會成功,是他生活、投資、社交活動都很簡單,把「簡單做到極致」。巴菲特著名的一年一度慈善午餐競標,二○○八年一位紐約基金經理人花了六十萬美元與巴菲特共度午餐後,做了三個改變:「第一,把辦公室從紐約搬到瑞士鄉下;第二,把辦公區劃分為兩區,一個是有電腦電話的辦公區,另一個閱讀區不得帶3C;第三,以往打電話給券商交易,改成在券商下班時間發Email。」陳志彥解釋:「這些都是為了遠離市場噪音,專心在投資上,最終基金操作績效提升了。」而且巴菲特平均投資時間,是「永遠」,就是買了就不賣掉,長期累積財富。「巴菲特所有資產,百分之九十九是五十歲後累積出來的。」需要經歷時間,才會有複利的效果。不要短線思考 過度跟隨股市波動美國有個孤兒名叫葛蕾絲,在藥廠當祕書四十三年退休,二○一○年享年一百歲過世,被發現她名下財產七百萬美元,都捐給當地慈善機構。「從任何角度看,你都不覺得她是個有錢人,因為她沒換過工作,從二十歲開始賺來的一點錢,都買了藥廠股票整整八十年。」陳志彥教大家,正確的投資方法,加上時間夠長,複利效果就十分驚人。「我是七○%放在股票,三○%放在債券。」陳志彥大方分享自己指數型基金投資的配置:「股票中四○%,放在美國大型股及小型股各半,另外三○%放在美國以外的已開發國家,如歐洲、日本,最後三○%,則放在新興市場。」這樣的分配法,是參考「全球股票市值」,因為美國股票市值就占了全球將近一半。「永遠不要去短線思考,如果你經常在看盤,就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應該把APP刪掉。」陳志彥呼籲投資人簡單投資,要避免:「太常看股市波動,情緒起伏大,容易活在後悔中,造成做出錯誤的決策。」陳志彥現任:阿爾發機器人理財總經理、知名臉書專頁「副總裁的理財日誌」版主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管理碩士經歷:花旗銀行集團副總裁、台新銀行財富管理副總經理、法商巴黎銀行副總裁,CFP講師、東海大學財金系兼任講師,金融業資歷超過20年著作:《誰偷走你的獲利》《錢的分配術》《我被中國金融業嚇到了:第一本中國大陸金融產業地圖》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