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破產所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到九月中旬已滿十周年。各國中央銀行擔負了危機救火的角色,但也因祭出量化寬鬆(QE)與超低利率的猛藥,而埋下了更多難以逆料的變數。美國聯準會(Fed)在金融海嘯後,以擴大資產負債表方式,在金融市場投入近四兆美元,歐洲、日本、英國等全球主要央行也紛紛跟進印鈔救市,十年之間,全球央行以「直升機撒錢」方式讓發債規模從二○○八年近四兆美元暴增至十六兆美元,達四倍之多。全球資金氾濫結果,造就了新興市場的假性繁榮,也形成了更大的金融泡沫。身為新興國家標竿的中國,更因美國QE退場及展開升息循環,經歷多次股災及人民幣劇貶危機,川普政府更從今年三月起發動對中國貿易戰,主要目的在摧毀「中國製造2025」的強國夢,陷入更大的經濟變局。貿易戰升溫、新興市場資金外流,會不會重燃金融危機?有專家表示樂觀,認為全球總體經濟比金融海嘯時期安全,因各國銀行結構更健全,政府監理機制更具警覺性,危機再爆機率低;也有專家不以為然,因為中美貿易戰一時難見和緩局面,開發中國家債務負擔升高,貨幣劇貶,使得金融風暴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