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周才剛回穩的市場情緒,受超級財報周利多激勵的預期落空影響,失望賣壓再度湧現,進一步引發程式交易停損及過度擁擠交易的ETF市場賣壓,導致美股四大指數全面跌破年線,投資人情緒再度轉為悲觀,資金逼不得以又轉向確定走空的債市避險。唯整體來看,資金仍淨流入股市,顯示仍有低接買盤願意承接,接下來就看將周五將公布財報的蘋果,能否交出亮眼數字,提振目前市場低迷的氣氛。科技股財報令人失望 反彈行情預期落空由於亞馬遜、Google等科技指標財報及財測意外失色,出現美國經濟動能將衰退的疑慮,無法有效發揮強心劑的作用,市場期待落空,情緒也就DOWN了下來。近一周(十月十八日至十月二十四日)美國散戶情緒指數(圖一),看多者比例減少六個百分點,降至二八%,已低於歷史平均值逾十個百分點,負乖離已大;看空者比例則同步大增六個百分點,升至四一%,同樣高於歷史平均值逾十個百分點;態度中立者比例持平。因此,可知市場情緒的轉變,主要來自原先看多者翻空。觀察同期間的ETF資金流向(圖二),股票型ETF逆勢呈現淨流入,顯示有投資人在嘗試低接的動作。前一周被大幅調節的SPY,重新回到買超第一名,單周淨流入三二.九億美元(幾乎都在十月十八日流入),但因科技股財報令人失望,資金押寶行情無法延續,甚至追蹤那斯達克指數的QQQ出現十月二五日的賣超排行第一名。債券型ETF則成為主要拋售對象,賣超排行前六名就有五檔債券型ETF。資金擁擠交易後修正風險仍高若進一步擴大至整個基金市場的資金流向,也看見到資金淨流入股票型基金的情況。根據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數據顯示,近一周全球股票型基金共吸引八四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前一周淨流出一四九億美元),其中美國股票型基金轉為凈流入十八.五億美元(前一周淨流出十七.一億美元)、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凈流入二四.五億美元(前一周淨流入二十二億美元)、中國股票型基金淨流入二七.二億美元(前一周淨流入十九.九億美元)。全球債券型基金也與ETF市場相同,呈現被調節的情況,單周凈流出七十二億美元,全球貨幣型基金則成為主要避險資產,資金淨流入一五○億美元。不過,美股最大的風險仍在於ETF市場資金對度擁擠交易,一旦方向不如預期,就容易發生人踩人的多殺多行情。野村證券也有提出類似的觀點,若資金持續轉入美股承接,還不能在近日成功築底,市場很可能提前進入「週期結束」的預期心理並開始強化自我實現,加上各種規避風險的量化交易追空操作,原先的「逢低買入」交易模式將被「逢高賣出」所替代,美股恐怕就還有再下探的風險。美股大買家將回籠 有助提供支撐買盤事實上,這波美股多頭真正的推手並非聯準會的QE,而是美股的股票回購。自金融海嘯以來美國上市公司已斥資四.四兆美元回購股票,金額規模比QE還多八千億美元。未來就看美股企業股票回能否在年底前提供強而有力的買盤力量,尤其上市公司CEO的KPI多與公司股票市值有絕大的關係,相信這些CEO為了分紅獎金,勢必會積極回購股票來護自己公司的股價。今年來標普五百指數成分股最大的現金支出就是用在股票回購(海外資金回流及減稅後所增加的利潤也拿來回購),為十年來首次。上半年這些公司股票回購金額年增四八%至三八四○億美元,截至九月中所有美國上市企業已批准的股票回購總金額已達七六二○億美元,預估年底有機會突破一兆美元,將創下歷史新紀錄。隨著財報陸續出爐,已有逾半數標普五百公司過了股票回購靜默期,表示他們又可以開始回購自家股票,接下來就看能不能戰勝市場的恐慌賣壓。中國救市政策萬箭齊發 力拚轉型內需消費經濟焦點回到亞股,受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創新低刺激的中國政府,救市政策似乎有越來越積極的情況,為金融市場帶來一線曙光。今年來中國一系列穩經濟、促消費、拉內需的減稅降費政策陸續出臺,合計減稅規模已超過八二○○億元人民幣。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正在研究企業降稅政策,若企業所得稅由目前二五%下調二個百分點,預估減稅規模將達到一二六○億元人民幣。十月二十九日中國證券報報導,政府正醞釀推出更大力度減稅降費措施,包括把增值稅稅率從三檔簡併至兩檔同時下調稅率及降低社保費率等,可預期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降稅政策出台。如前一周所提到的邏輯,在未來可支配所得將增加的預期下,將會提高當前消費的意願,達到帶動內需成長力道的效果,故我們看好在減稅效應逐漸顯現後,中國消費市場將會開始回溫,以內需市場為主的相關產業、公司及衛星供應鏈營運動能將有轉強的機會。汽車產業集中化 銷售逆勢增長除了智慧手機產業外,今年買氣大幅衰退的汽車產業也是可以留意的方向。今年九月中國發布「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就有不少內容涉及汽車行業。市場認為因汽車產業復甦對中國經濟增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預期將有更多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陸續出臺。十月底就傳出發改委已向高層提出建議,將一.六升及以下的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由目前的一○%降至五%,此訊息一出立即激勵全球汽車類股出現反彈走勢。雖然今年中國乘用車銷售快速滑落,但部分龍頭廠銷售仍逆勢增長,顯示中國汽車產業版圖如同智慧型產業一樣,開始有廠商銷售集中化、大者恆大的趨勢,未來選股策略可能需要跟著調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的統計數據,九月中國乘用車銷售量年減一二.○四%至二○六.○五萬輛,累計前九月年增○.六四%,增速前八月大減一.九六個百分點。反觀廣汽集團九月汽車銷量年增五.八%至十九.八萬輛,累計前九月年增六.二四%,明顯優於整體產業。新能源車進入爆發期 供應鏈長期營運值得期待相較整體汽車市場銷售趨緩,新能源車的銷售熱度卻開始升溫,九月新能源車銷售年增六八.六%至九.五萬輛。龍頭比亞迪九月汽車銷量年增四○%至四.八萬輛,其中新能源車二.八萬輛,年增一三八%,大幅優於市場成長率,純電動車銷量一.二萬輛,占比已達二五%,成長力道相當驚人。國內供應鏈方面,和大(1536)已切入比亞迪、北京及吉利汽車變速箱零組件供應鏈,健和興(3003)切入比亞迪車用端子供應,康舒(6282)切入比亞迪車用電源供應器供應鏈,致茂(2360)切入比亞迪車用量測儀器供應鏈,貿聯-KY(3655)則已與中國電動車新創公司洽談,車用電池上游負極材料廠榮炭(6555)及其上游原物料供應商中碳(1723)來自中國的營收占比也在逐步提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