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調閱「房屋稅籍住宅類數量依屋齡區分」,統計最新資料一○七年第二季為止,全台屋齡超過三十年以上老屋已達四一○萬三八二四戶,其中最大宗為新北市高達七十萬一一二二戶,台北市排名第二共六十一萬一四一○戶。另外,統計五年以下新屋,新北市為九萬七六六戶,台北市為二萬六四八○戶,分別僅佔該市房屋總數之五.六九%與二.九六%,即使雙北推動危老、都更數字為全國之首,但相較數量與平均屋齡,仍有明顯差距。「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提醒,大台北盆地中有二六.一%在中、高潛勢區中,甚至台北市政府、101大樓也都位於高潛勢區,其中台北市五年內新屋卻僅佔全市三.○九%,可見「加速推動危老、都更」已是當務之急。台北、新北兩市近年來建築物不斷往高層化、大型化、複合化發展,再加上位處台北盆地,境內地形豐富多變,而其中「山腳斷層」更跨越了金山、三芝、淡水、五股、泰山、新莊及樹林等各區;加上盆地效應及土壤液化的問題,相較於其他城市亦面臨更加嚴峻之挑戰。若以結構安全來看,究竟有哪些建築最迫切需要被好好檢視?政府應優先協助處理哪些居住安全有明顯危機的社區?其中最迫切需要接受建築安全性檢查的有下列這五類建築,建議政府以快篩方式找出並協助住戶進行補強或都更重建,而不是知道這些有急迫性待處理的危險建築,卻被動等待住戶自行整合全數同意再進行改建或都更,政府應加速推動老屋改建、都更的獎勵政策,才更能逐步展現成效。■最急須房屋健檢的五大類危險建築:(1)土壤液化嚴重地區建築(2)海砂屋建築(3)順向坡地區建築(4)921、331或206地震損害較嚴重的建築(5)921地震前設計興建之平面配置設計較為不佳的建築「老屋不安全,新建築就一定保證安全?」一棟安全的建築要同時兼具「優良的結構系統規劃設計」及「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這兩個重點,建築才能安全有保障。206地震倒塌的台南維冠大樓,屋齡也才二十一年不算太久,倒塌原因歸咎於「設計」與「施工」不良,尤其現今居住型態的轉變,從磚造平房、公寓大廈到社區大樓,建築物一棟比一棟來得高聳挺拔,每棟建築平均居住人口也越來越多,因此建築結構安全更是現今政府、社會大眾應極具重視的居安議題。為了解決台灣傳統工地長久以來施工品質不易控管的問題,唯有靠創新的建築4.0工法才能解決在結構設計及施工品質上的主要瑕疵,例如:「Alfa Safe耐震系統工法」、「預鑄工法」、「預組工法」……等等,以「Alfa Safe耐震系統工法」為例,此工法是運用「鋼筋系統化的設計規劃」及「自動化加工技術」,來解決鋼筋的加工綁紮與組裝問題,讓鋼筋加工配件化、綁紮標準化與防呆化(簡易施工),來達成最佳的鋼筋工程施工品質,及有效提升房屋結構整體的耐震力。大多數施工工人不懂結構設計力學原理,所以不會去思考鋼筋如何綁紮定位才是最安全、最正確的,一般大多認為只要數量夠,沒有偷料,應該就可以符合結構安全標準。事實上不盡然,因為每一根鋼筋的位置,及其彎鉤、搭接長度位置等,都和其能發揮的強度及安全性息息相關,不是有放就好,若放錯位置,其所能發揮的強度有可能一半都達不到,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安全關鍵。此外,混凝土施工品質的好壞亦攸關整體結構安全的成敗,因為鋼筋的力量傳遞必須藉著混凝土強度及充分的握裹,才能有效發揮鋼筋混凝土抗震能力,除了混凝土氯離子檢測及抗壓強度試驗等等之外,亦進行澆置前的砂石酚鈦檢測、磁吸檢測等,排除砂石中含不良爐渣之疑慮。並採用高坍(流)度混凝土,以符合混凝土澆置之工作性需求,使混凝土經過搗實後能與鋼筋緊密黏結,成為堅固的安全結構。最後提醒民眾,各地方政府推行的都更補助及獎勵制度,若僅在最後查驗階段「書面審查」是不夠的;監造單位若沒有真正落實查驗,或沒有將安全品質透明化呈現,日後仍很容易發生類似「維冠大樓」倒塌事件,不肖建築團隊偷修改設計圖,甚至偷工減料的情形將再度上演。建議唯有將建築施工品質完整透明化呈現,並在應力集中處拍照紀錄,全面落實結構安全與品質控管,並有效改善傳統施工不易的鋼筋捆紮工程及混凝土澆築工程,才能真正建造出一棟安全耐震的優質好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