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在去(二○一八)年底落幕,但高雄市長韓國瑜所帶動的「韓流」,依舊在今年發威,且成為二○二○年總統大選的熱門「被動候選人」之一。國、民兩黨 總統初選都難喬距離二○二○年總統大選還有九個多月時間,但國民黨及民進黨內的總統初選,參選人很多,誰會出線?目前還混沌未明。就執政的民進黨來說,前行政院長賴清德跳出來說要參選,挑戰現任總統蔡英文,也讓提拔賴清德由台南市長高升行政院長的小英總統大為傻眼,且讓小英陷入萬一初選沒過,將是首位無法尋求連任的「現任」總統的窘境。而在野黨的國民黨,最早宣布投入黨內初選的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及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被報導的新聞量非常少,目前都苦於無法造勢,獲得支持的力度還不如最近宣布參選的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以及一直說「總統選舉」不在他的選項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因此,最後會是由誰披掛上陣,都要在五、六月才會明朗化。至於台北市長柯文哲,對要不要投入明年的總統大選,話也沒說死,因此,會不會有三組人馬競逐總統大位,或者,柯P會轉而跟民進黨合作組搭檔,都是關心政治的民眾的關注焦點。 老實說,明年的總統大選,民眾的討論度很高,而在人選未確定前,也不可能知道他們的政見為何。但以目前檯面上討論度極高的小英總統及柯P來說,過去都針對住宅政策提出過政見,倒是民眾可以檢視的地方。不過,柯文哲最近提到的「空屋多,有何理由再蓋公宅」的論述,卻像是捅了馬蜂窩般,引發不少批評。柯文哲是在台北市議會進行施政報告,對於八年要蓋五萬戶公宅的政見達成率不到二成,解釋指出,台灣有超過一年以上、無人居住的空屋高達六十萬戶,中央有什麼理由要蓋二十萬戶公宅,這代表政策有問題,因為空屋太多,所以公宅不須再蓋。但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批評柯P講的「空屋多就不用蓋公宅」,是用統計數字包裝的謊言。此外,都市發展局到議會報告,也表示柯市長第二任期內的住宅政策將採多元供給,將興建公宅、包租代管、租金補貼一同計算後,達到補助四萬四千七百戶的效果。這其中,考慮到民間有三.七萬戶空屋與公地不足問題,未來四年公宅興建數量(包含都更分回)僅一八○七戶,加計前四年已規劃興建的一萬九八○三戶,總計為二萬一六○九戶。不用蓋公宅,遭住盟批評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認為,柯市長與都發局長的說法僅是將「多元供給」做為放棄興建公宅的藉口,實際上是整個住宅政策思維與態度大開倒車。住盟表示,空屋要達到替代公宅的職能,必須「空屋要出得來、人要住得進去」,但問題是,即便空屋出來,人也「未必住得進去」,因為並非所有空屋都合適做為社會住宅,例如大坪數高單價、過於老舊窳陋,或區位偏僻住宅等。又即使是適合屋源,多數房東也因租稅不願曝光或租屋歧視,不願意租給領取租金補貼者或不願參與包租代管。因此空屋多不代表就能變成社宅,豈能以此表面數字就說不用蓋公宅!住盟批評表示,「一樣的市長,連任後能力竟跳崖式衰退。」在柯市長首屆任期時,即已確定規劃興建一.九萬戶公宅,且去年市長選舉時,「興建公宅」仍是柯市長重要競選政見,但沒想到,連任後便改口說,接下來的四年任期僅能再新增一八○七戶,能力竟跳崖式衰退到不及前四年的一成?而公宅問題,房產專家李同榮直批,中央的社宅政策確實有問題,但柯P的社宅政策也是髮夾彎,事實上是「公宅蓋越多,空屋會越減少」。空屋多與蓋公宅是兩回事李同榮指出,空屋多與蓋公宅是兩回事,空屋多雖是市場畸形發展,但不代表公宅不須再蓋。諸多世界先進國家反而是公宅蓋越多,空屋率越降低,例如香港、荷蘭、英國,香港公宅占比超過三○%,空屋率僅約四.三%,而英國公宅占比超過一八%,空屋率僅約三.三%。反觀台灣到今年的社會住宅存量共約一萬一千戶,以全國住宅總量約八七八萬戶計算,台灣公宅比率只約○.一二%,而空屋率依水電用量統計約六十萬戶計算,大約介於七~八%之間。李同榮指出,台灣公宅比率這麼低,政府不想蓋公宅,卻想從六十萬民間空屋逼入租賃市場,滿足弱勢公宅需求,等於是「緣木求魚」的政策。其實說穿了,北市府以「空屋多所以不必再蓋公宅」之說,只是柯P市長想掩飾社宅政見跳票的金蟾脫殼之計而已。相對於柯P的公宅政見將跳票問題,小英總統的社會住宅政策似乎也好不到那裡去。《住展雜誌》表示,蔡英文於二○一六年角逐總統大位時,挾青壯族群對社會改革的強大期待榮登大寶。面對青年無法安居樂業的困境,當時小英提出了「安心住宅計畫」,以「杜絕房市炒作」、「健全租屋體系」及「建置二十萬戶社會住宅」等房市三箭作為因應對策。但隨著首任任期進入倒數計時,小英總統當年所承諾的「八年二十萬戶社會住宅」的政見支票,是否也會變成「空頭支票」?《住展雜誌》指出,社會住宅是青年及弱勢群眾期盼最深的一箭,就是廣建佔總體住宅存量二.五%的二十萬戶社會住宅,其中,十二萬戶由政府直接興建(含容積獎勵補充),八萬戶則仰賴包租代管的空屋釋出。也就是說,在小英總統的首屆任期,應該繳出直接興建四萬戶、包租代管四萬戶共八萬戶的成績單。社宅績效疑似灌水為了達成政策目標,蔡總統一上台便修正了住宅法,解決社宅的土地與資金需求,隨後也透過「租賃專法」的立法為包租代管建立體系。不過,因為相關立法時程就耗費不少時間,加上「租賃專法」才推動一年多,因此各界都認為,不論是直接興建還是包租代管,小英總統的第一個四年任期該建置的績效,將很難達陣。但就在眾人看衰之際,內政部竟聲稱第一階段由政府直接興建的四萬戶社宅,將提前於今年底達標,到了明年更可以「完成」五萬戶。大話一出,馬上遭到《住展雜誌》以統計數據來打臉;據指出,在內政部最新的統計中(表一),全台新完工社宅不到七千戶,加計蔡政府上任前就存在的七千戶,全國可供居住的社宅僅一萬三千餘戶。除非今年底前政府火速蓋完近三萬戶,否則四年四萬戶如何實現?就算再把現正興建中的數量也納入計算,到今年年底最多也只能蓋出兩萬六千多戶社宅,何來提前達標之有?再看「包租代管」業務,原訂四年孵出四萬戶,但截至目前為止,媒合件數只有三千多件(表二),績效不彰的原因,主要是民間房東對包租代管仍提不起勁,因為多數房東的租金所得乃隱性收入,本來就不用繳稅,加入包租代管反而為隱性收益增添曝光風險,難怪房東對此興致缺缺。面對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興建社會住宅或公共住宅的政見,都面臨跳票之虞,而這會造成選民不再投票給他們呢?有關心政治議題的人士表示,政治人物的政見是否百分之百落實,跟選民的投票選擇存在很大的落差。社宅大餅 看得到吃不到據指出,曾有人說過,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而當官員對其首長所提出的「政見」,一旦無法達成,竟托詞說,那只是「政見」而已,似乎「政見」只是該位首長當初競選時,用來騙選票而已。雖然民眾也知道,要興建社會住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候選人也不該畫一個大餅在空中,讓民眾看得到卻吃不到。雖然很多時候,民眾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但這群人究竟有多少,能撼動選舉結果嗎?即使如「社盟」無時無刻地站在監督者的角色,但當權者又能聽進去多少?民眾又能覺醒多少,而不要再被「政見」所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