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法規條例雖然嚴謹,所能稽核管控的人員卻無法負荷如此龐大的市場趨勢改變。許多正規經營的業者店家,在政府政策(如:一例一休、基本工資調漲、勞健保及雇主提撥退休金給付等)下,增加了經營成本。以近來食物快送為例,先前業者以承攬契約讓外送司機與公司為一種接單案件關係,但隨著相繼有部分司機在外送勤務中出了車禍不幸造成死亡,卻不在機車強制保險給付範圍,引起社會譁然,加上媒體大力報導,政府不得不因為民意有所表態,馬上簡單的以雇傭關係確認來裁罰業者,標準事後諸葛的態度,造成許多業者及司機錯亂,若變更為所謂勞動雇傭關係,將延伸許多勞基法的問題及成本(如:延長工時休假加班等等),都考驗著企業的存續性。無差別訂價摧毀市場價格機制從外送餐點市場其中一例來看,消費者習慣的改變是一個非常大的因素,傳統上街購物吃飯用餐聚會的習性,隨著社群媒體興起大幅改變,隨時隨地利用手機APP點餐,就能藉由業者的區塊鏈平台連結各餐飲業者,再發派至送貨司機,從餐廳取餐送達客戶,如此的方便性勞務服務,卻完全沒有增加任何費用及調漲價格,與到實地餐廳用餐價格差異化小,難怪迅速獲得消費者認同及廣泛使用。但這樣的商業無差別訂價經營模式徹底摧毀了市場價格機制,以犧牲合理企業利潤空間,來進入市場獲取最大市占率,拉高門檻,最後大者恆大,單一壟斷的市場局面,消費者未來也無從選擇的低價破壞性策略。隨著社群平台的興起及廣泛使用,許多業者將其利用來行銷自身的商品及勞務,藉由社群媒體也開始做起買空賣空的海外連線代購批發經營,這樣的經營模式業者這幾年大量崛起,但政府相關稽核部門仍停留過去實體店家或網路大型電商經營模式,無法快速適應市場已大幅變化。另外跨境電商平台以海外賣家之姿,利用電商平台將商品賣入台灣,幾乎規避了台灣所有相關法令規範,形成模糊的境外交易待議空間,這些境外業者大多從大陸轉標進貨,以劣質低價方式混淆市場,造成消費市場錯亂,明明同一件商品就出現了三至五種價格,但外觀幾乎看不出來,大部分消費者最終選擇購買低價產品,讓合法經營經過政府種種規範檢驗的廠商毫無利潤空間可言,不是鋌而走險就是開始同流合污,漸漸出現假貨及仿冒精品的投機商,市場急速惡化,政府卻束手無策,讓正規經營廠商面臨選擇倒閉或同流合污一起沉淪,恐形成合法業者惡性倒閉潮。低價迷思 內需市場惡性循環這是一個政府、業者、消費大眾的集體共業,政府監督人手不足未及時了解順應市場變化,讓正規合法企業被跨境電商平台低價模式打得兵敗如山倒,抵不過低價市場需求,也沒有創新改變為社群行銷通路經營,慢慢的因為業績衰退,為節省成本,更不用說創新及研發新經營模式或產品,能夠生存下去才是首要之急,所以紛紛裁員或降低薪資要求員工共體時艱,除了造成內需市場疲乏,許多職場人員為了多一份收入,開始勞務時耗性低門檻兼職,也不再享受家庭生活團聚出遊消費及安排進修,開始購買低價商品,也不再出門購物,商家提供的產品或勞務再好都無法讓消費者前來消費,只願意在手機前下單訂購,造成整體內需市場惡性循環。如何突破困境改善此一現象,在極為衰退的市場異軍突起,以新型態的經營模式立足於市場需掌握幾個面向:建立品牌識別風格及創立的宗旨意義、發展研發小而精的產品或勞務、利用社群平台媒介行銷推廣、研發AI及APP程式收集大數據精準分析客戶需求喜好、體驗式互動、異業垂直或水平整合、產品來源安全性及勞務標準化品質控管、提供客製化服務、主顧客的高度連結性經營等,尤其是準確計算區隔市場定位,才能有效對症下藥,精準抓到消費者需求並滿足甚至再創造需求,才能有效的徹底擺脫低價迷思。另外業者必須有成本損益財務金融的相關理解及知識,才能有效訂出符合成本損益的價格及倍率換算,在市場銷售產品勞務是獲取合理的利潤空間。常聽到網路一句玩笑話,設計市場的萎縮原因出在消費者不尊重專業,常要業者提供免費的設計用以評圖,等選定後才啟動付費,這都是先享受勞務成果佔盡便宜的市場真實生態,為何會如此就是有不爭氣的業者只求生存不顧市場,苟延殘喘只為活著,幾乎百業都有這樣的廠商以低利潤,甚至是虧損的狀態破壞整個經營市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