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的十一月份出現了幾次法人淨買超,但是加權指數仍然收跌的情況!例如十一月七日、十一日、十四日。按理,三大法人幾乎是包含市場約五○%以上的交易量,三大法人如果淨買超,市場的買盤應是大於調節賣壓,加權指數應該會是以紅盤作收,怎麼法人淨買超,指數還收黑?!這就是以財務工程為操作手法的法人,在市場上的數字魔術!看似買超,實際上,透過財務工程的關鍵數字轉換後,你會發現其實法人的買賣超數字,不如表面的單純。到底是什麼樣的關鍵數字,可以改變法人買超或賣超對大盤指數的影響呢?威力哥就以舉例試算的方式,跟大家分享。假設十一月十一日三大法人在股市的買超金額是七十億、賣超金額是五十億,當日的加權指數收盤下跌五十點,就帳面上的數字來看,當日三大法人的買賣超互抵後,是淨買超二十億元,但指數卻無法收在平盤之上!這時候,我們可以從法人的買賣超內容去檢視,到底這些法人買了哪些標的,再找出這些股票佔加權指數或摩根台股指數的權重,以及這些股票本身與指數之間的長期相關係數β(又稱貝它值),就能了解法人的數字魔術是怎麼變化的。假設該日三大法人買超的個股都是兆豐金、第一金、國泰金、富邦金等金控股,佔指數的權重比率為五%,貝它值為○.八;賣超的個股都是台積電、日月光、聯發科等高權值的高價股,佔指數的權重為二○%,貝它值為一.二。以此例的假設條件重新試算財務工程換算後的買賣超。一、貝它值個股的貝它值反應該檔個股與加權指數之間的價格變動敏感程度。通常高貝它值的個股,其特點是佔GDP比重高、市場規模大,而且佔指數權重高,具主流題材的產業龍頭。也因為具有這樣的特點及原罪,所以每當法人要操控股價指數的漲跌與結算時,這些個股都會是重要的「控盤工具」。以前述舉的例子試算,買超金控類股七十億元乘以貝它值○.八,買超金額就會變成五十六億。賣超電子類股五十億元乘以貝它值一.二,賣超金額就會變成六十億。以貝它值重新試算買賣超,就會由原本的買超二十億元,變成賣超四億元!二、權重值個股的權重值,可以說它反應該個股的企業規模佔股市的比重、在產業內的產值比重,以及其籌碼流通量的規模。權重愈重,股價漲跌對標的指數的影響點值就愈大。反之,權重太低的個股,股價對標的指數的影響程度就愈令人無感。如果我們把經過貝它值換算後的買賣超數字,再納入權重值的計算,就是從財務工程角度換算後,實際影響加權指數變動程度的買賣超金額。承上例,經貝它值換算後的買超金額五十六億乘以權重值五%,買超金額變成二.八億;經貝它值換算後的賣超金額六十億乘以權重值二○%,賣超金額就變成十二億。買超與賣超互抵之後,就會變成淨賣超九.二億!從此例的貝它值及權重值兩項轉換因子去換算後,投資人可以從財務工程的觀點看出法人的淨買賣超,也就能推知法人的控盤手法,以及法人對於盤勢的多空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