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稱有五千年悠久文化,西方人對此則嗤之以鼻;若以有信史而言,自周朝起算中國才不過三千年歷史,自商湯算起也不到四千年。但是,若用西方觀點的相同基準,檢驗四千六百年的埃及歷史,恐怕也未必是信史,而號稱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兩河文化是否真的比中國老,也有相同的問題。然而,真正的問題,恐怕還是在於東西方的隔閡;西方對中國了解太少了。最近,聖殿騎士團(Knight Templar)再度因「達文西密碼」這本書及電影而聲名大噪;西方歷史中,十二世紀的聖殿騎士團,是世界上最早發行銀行匯票的組織。在中國歷史上,錢莊銀票的發行已不可考,但絕對是在西元十世紀(唐朝)之前。事實上,自秦始皇一統天下,結束了周朝分封諸侯的時代之後,為了因應大皇朝的組織,除了車同軌、書同文之外,嚴密的組織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必然趨勢:層層節制、分層負責,這種層級式的組織管理,本來就是中國衙門不可或缺的運作邏輯;但對西洋管理學界而言,中國自尚書、禮記、周典以來有關典章制度以及管理手段的經絡,幾乎是不存在的。
#@1@#經營之神王永慶,有一次被記者問到台塑的中國式管理時,很直截了當地表示,管理就是管理,沒有什麼中國式管理。這個說法,大體上是正確無誤。然而,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人的行為和文化相關;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受到中國傳統衙門行政制度影響的中國式管理,也的確是存在。而到今日還深深影響台灣企業的管理文化,就是中國衙門式的公文簽核制度。對現代企業來說,有關人事、財務及其他行政表單,其層層簽核程序的曠日廢時,一直是企業員工挫折感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中國衙門式的公文旅行不只是在表單上,而是及於所有的計畫、執行、考核等營運的運作上,凡事不經這一道公文程序,就是沒有法定授權,後面的表單作業通通都會有問題。問題是,這種公文程序,是序列式的,也就是同一份公文,一次只能在一個地方出現。不論是會議的結論、外來的需求或是個人的發想,一件事的源頭都要由事情的承辦人員起草一份公文,順著組織層級層層上報;這中間,開會是免不了的,但是,會議中的意見甚至會議結論,也都是作不得數,必須是附在公文上面的會議紀錄才算數;當然,會議紀錄既不會充分表達會議中的關切事項,也未必忠實傳達會議結論。然後在公文旅行中,還要相關單位會辦,而會辦事項更常要在平行單位之間層層下轉再層層上呈,不同單位轉來轉去,最後才回到原來的單位手中。這種公文旅行,已經是如恐龍般地當大火燒到末梢神經,大腦卻要好久好久才感覺到痛,萬一中間又碰到不同單位或不同人,對事情的看法或會議紀錄有不同意見,或者是中間有人「太忙了」以致延誤公文,公文就會被卡在某一個角落,甚至就消失了......。於是,追公文、等公文就成了承辦人的例行夢魘;而「公文沒下來」也成了怠惰的最佳藉口!問題是,開會是幹什麼的?開會不就是要產生行動嗎?為何開會只是產生公文旅行呢?
#@1@#西方原本並沒有和中國衙門足堪匹配的嚴密公文制度,文書往來本來就有許多管理問題和漏洞。所以,在層級式組織有了問題,而導入扁平式組織架構時,也沒有公文問題,制度變換的焦點常在於表單簽核的簡化;台灣企業就麻煩了,中國衙門的公文制度成了企業無法戒除的嗎啡,而台灣管理學界也較少著墨西方的文書制度,於是,公文簽核還是台灣許多企業的標準制度。這不是好制度,而是毐瘤。公文旅行是序列式,現代企業面對變動環境,需要快速反映、快速行動,所以公文不能用來做為溝通工具,溝通應該以直接對話,或有效率的會議來進行;而管理的重點是在成效,不在責任歸屬,權責主管及承辦人員應該負責也很清楚,不必用公文來烙印;只有牽涉到授權及公司行政制度的確認程序,才需要表單及文書的簽核。所以,文書是告知的成分多,用並行的方式發送最有效率,不必公文旅行。以現代而言,email就夠了,除財務上的核銷單據和對外的文書及契約外,其他紙張類型的文書不該存在。事實上,在成熟市場中的成熟企業,常講究責任分明,但在變動快速的成長市場中,犯錯是常有的,追究責任根本是無意義的事;績效才是正常的管理指標。也由於在這種環境中,企業及市場的目標及價值也不斷地在移動,拿什麼來當績效考核的依據都還會是個大問題;所以,晚近甚至有人提出「先開槍再瞄準」的企業策略說。也就是,既然目標不容易確定,好不容易確定的目標還有變化,所以,如果要先瞄準再開槍,恐怕經常開不了第一槍。
#@1@#因此,開創新市場的策略,可以加上兩種;一種是打草驚蛇,先開了槍驚動獵物,再修正目標;另一種則是散彈打烏,別人開了第一槍驚動了鴨雁滿天飛,你跟著打出散彈槍就好了,不必怎麼瞄準。前者,適用於既有企業開發新市場;後者,極適用於投資新科技及新創事業。先開槍再瞄準,這樣子的邏輯在公文作業中,是很難存在的。一般公文的主旨、說明、辦法中,目標不清楚,邏輯就說不清,承辦人以外的任何人都很難簽得下「同意」的竟見。而在以溝通為主,email知會為輔的企業內,當決策階層及相關部門充分溝通完之後,該負責的人一個email告訴大家他想做那些事情,接下來就是行動了。這樣,會議就比較沒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問題;有這個問題,就是該做事的人沒做,而不能用公文下不來來搪塞。中國式衙門的公文體制在台灣企業中,看起來是小問題,甚至有許多企業還認為它是好的,誤認為:「這才是制度化」,其實,這才真正是個大麻煩。最大的問題是,公文阻礙了有效溝通。但廢除公文,事實上改變了企業內各層級責任歸屬的管理觀念及習慣,對很多習於傳統文化管理模式的企業家及經理人而言,是個不太容易接受的事;而要改變這種狀態比較容易的作法,則是充分利用資訊科技作為溝通工具。問題是,有公文問題的台灣企業,也大部份都有電腦化的問題;對這些企業而言,電腦是生產工具而非溝通工具,所以,沒必要為所有員工都配備電腦,辦公室的電腦大多是共用的。於是,電腦化的普及程度,也是企業管理及溝通效率的另一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