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也是行為經濟學家卡尼曼和特韋斯基曾出了這麼一個思考題:你面臨兩個選擇:A.直接得到一百萬美元。B.你有五○%的機會得到一億美元,當然還有五○%機會什麼都沒有。你選哪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第一個。因為這個選擇毫無風險、萬無一失。第二個選項,雖然一億比一百萬更多,但是,還有五○%的可能你一分錢都得不到。與其有風險,不如拿那一百萬走人。以上是根據卡尼曼和特韋斯基的行為經濟學基本原理之一「確定效應」設計的問題。什麼是確定效應?「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所謂「見好就收,落袋為安」,稱之為「確定效應」。下面這個是卡尼曼和特韋斯基提出的另一個基本原理「反射效應」。什麼是反射效應?在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稱之為「反射效應」。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反射效應的實驗。A.你一定會賠三萬元。B.你有八○%可能賠四萬元,二○%可能不賠錢。你會選擇哪一個呢?投票結果是,只有少數人情願「花錢消災」選擇A,大部分人願意和命運搏一搏,選擇B。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人」會跳出來說,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選B是錯的,因為(-40000)×80%=-32000,風險要大於-30000元。現實是,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大多數人變得甘冒風險。卡尼曼和特韋斯基稱為「反射效應」(reflection effect)。「反射效應」是非理性的,表現在股市上就是喜歡將賠錢的股票繼續持有下去。統計資料證實,投資者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遠長於持有獲利股票。投資者長期持有的股票多數是不願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上述的說法也說明了為什麼人在面臨獲利時,不願冒風險;而在面臨損失時,人人都成了盲目的冒險家,不用理性思維,受本能與直覺操縱。富人思維vs. 窮人思維前面案例中選擇一百萬的,都是保守思維,也就是窮人思維。而選擇一億的,才是富人思維。再以上個例子來說明,有一個人叫「王哥」。他來到我們面前,選擇放棄了「A:直接得到一百萬美元」,而選擇了「B:你有五○%的機會得到一億美元,當然還有五○%機會什麼都沒有」。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有富人思維的王哥是怎麼運轉這個五○%可能的一億,並使之產生巨大價值的。他賣這個選擇權。既然有五○%的機會得到一億美元,按這個概率,這個選擇權的價值就是五千萬美元。你害怕損失。但總有比你更有錢、更有冒險精神的人,想要這個機會。於是,他找到一個人,以一千萬或者二千萬,賣掉這個五千萬的選擇權。這樣一來,他賺的遠比一百萬更多。如果他認識的富人不願賭這麼大,怎麼辦呢?他會想到可以這樣交易:「我把這個價值五千萬的選擇權賣給你,但是你得付一百萬美元,如果你中了一個億,我要求再分成一半,你覺得怎麼樣?」如此一來,他可以得到一百萬美元,外加五○%獲得五千萬的機會。比之於拿一百萬走人的人更值得。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把選擇權切碎,切成五百萬份,做成彩票發售。特等獎五千萬美元;一等獎三名:五百萬美元;二等獎十名,五十萬美元;三等獎……好賭的窮人們立即趨之若鶩。窮人為實現自己的發財夢,會投在這種小概率的事件中,他們二十塊、二十塊(每張彩券的售價)地花光積蓄,去給富人交錢,幫富人發更大的財,做更大的蛋糕。思維不同決定人生通過以上選擇,我們可以看到,人與人差的,只是思維不同。視界思維這個思維是「視界思維」!視界思維,指一個人通過學習,擁有超前與開闊的事業與理財的專業知識、技能、經驗。超前,就是先人一步。「視界思維」狹隘的人:會侷限於本能與現有視界——只看到眼前利益與未來風險,看不見未來更大而可行性也大的利益。「視界思維」開闊的人:會跳出本能,看見更大的機會與盈利可能。然後,用他們的思維與行動,使這個可能變現為財富。以上故事中的王哥,所以選擇 「B:你有五○%的機會得到一億美元,當然還有五○%機會什麼都沒有」,因為他具有發現這個機會與如何利用這個機會的全面能力的「視界思維」。而選擇「A:直接得到一百萬美元」的人,都不具備這方面的「視界思維」。再講個相關的真實故事。我有一個朋友,在十幾年前,當年的台北很多地方房價就幾萬塊一坪,那時多數人不懂房價未來會大漲,即使知道也不懂如何利用這個趨勢賺錢。我這個朋友在香港、美國待過半年,明白了房地產是一種投資理財機會,並向那裡的朋友學會了一套如何四兩撥千斤的炒房術。他回台北後,憑著超前的「視界思維」 ,四兩撥千斤炒房術,一邊工作一邊炒房。十年後,當大家都明白了房產的價值時,這位兄弟已經賺了十幾套房,辭了工作,享受著「睡覺收入」與悠閒退休生活去了。逆向思維還有一種「逆向思維」比「視界思維」更厲害,是一種高階的學習與創新能力。「視界思維」作為一種超前的專門的知識、技能、經驗,只能在一個領域一個時期發揮作用,時過境遷,就無能為力了。而「逆向思維」可以不斷產生新的「視界思維」。與優秀者採取的「逆向思維」相反,那些平庸者,都採取「順向思維」。採取「順向思維」的人在行為上有一個共同表現,面對困難,接受一件未做過的任務,做一件不熟悉的新事情,或面臨需要提升目標時,他們都會面露難色,打退堂鼓,嘴裡說「不可能」。他們常常用現有的方法、習慣、經驗及現有的資源條件,去看待與評估具有挑戰性的新事情、新任務,並把超越現有條件的高目標,認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平庸者,往往有以下四種「順向思維」:1.自我設限受限於熟悉和習慣的事,受限於有多少錢辦多大事,有什麼條件辦什麼事。不願意改進方法,不願意做不熟悉的事,不願主動挑戰有難度的目標。2.輕言放棄碰到挫折,淺嘗輒止,輕易放棄。3.缺乏系統思維分析問題只看表面,解決問題思路狹隘。不善於學習創新。4.非理性思維受本能與直覺操控,在面臨獲利時,不願冒風險;而在面臨損失時,人人都成了盲目的冒險家。所以這些人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招來厄運。我認為造成富人與窮人之間這種鴻溝的是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差異。人們要改變命運,必須先改變這種「順向思維」,培養「逆向思維」。「逆向思維」的行為特點 :1.「應該」思維做事要先想應不應該去做,而不是先想能不能做。應該做的事,如面臨責任、競爭、機會、危機時,有條件的要去做,沒有條件的則要想辦法創造條件再努力去做。做事不能按照自己的感覺與慾望來,而應該先找到做事做人的正確方法,創造最高的價值觀與最高成功法則。以此為根據來推演出戰略戰術,作出選擇。2.「可能」思維思維不要受限於現有的經驗與資金資源條件,不要侷限於自己的方便、自己的既得利益。受限多了,思維就打不開,失去想像力與創造力。要自信,不要說不可能。要超越自我,超越眼前,看到未來無限的可能。3.倒推思維與窮盡假設採用目標倒推手段、手段再倒推下一層手段,層層倒推層層解決的方式,並放開想像與視野,窮盡假設,敢學敢想敢試,多學多想多試。採用這樣的思維方式,無論多高的目標,都有可能找到正確的方向與正確的方法,都有可能把天下假設成屬於你的錢與資源,變成真正屬於你的錢、你的資源。倒推思維也是「化難為易」思維。把看似不可能做成的複雜事情、大事情,分解成容易完成的眾多小事情。然後,積小勝為大勝,化平凡為卓越。4.反求諸己思維碰到問題不要怪別人,跟自己較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先從改變自己著手。逆向思維,是一種突破現狀、超越自己與超越對手的跨越式發展核心思維方式,是一種具有原創力,生生不息、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