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我一直從事人力派遣的工作,曾與數千名各式各樣的人進行面談。在面談的過程中,時常會感到:「這個人的運氣會越來越好。」或者:「這個人很難掌握好運。」日後追蹤那些人,他們的發展幾乎都與我的感覺相同。所謂的幸運,其實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不過它往往不是以機會的姿態出現,而是以危機的面貌降臨。人們應該如何掌握這無法用眼睛看見的運氣呢?我認為「掌握運氣的力量」,就如磁鐵的磁力一般。童年時,您是否曾拿著磁鐵,在砂石場收集鐵砂呢?從表面,看不出鐵砂究竟藏在砂石場的何處,這時只有磁力強的磁鐵,才能收集到較多的鐵砂,磁力不夠的磁鐵,收穫就非常有限。掌握運氣的力量也如磁鐵磁力一般,自己的力量越強,越容易掌握住。本書的目的就是告訴你,如何提升自己的力量?如何掌握幸運?此外,本書的主題為何標明「35歲前……」,因為根據我以往面談的經驗,深刻感覺一個人必須在35歲前加強職場上所需的基礎。在35歲之前,人們的心靈仍保持高度的柔軟性,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學習事物的態度也非常積極。相反的,許多人一過35歲就沉迷於過去,對變化處於抗拒的心理狀態。當然我也曾碰過許多無視年齡,在精神方面始終保持柔軟的精彩人物;不過一般而言,35歲確實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該如何做,才能成為在職場上如魚得水、得到社會認同的人,本書完全根據以上重點來剖析。
#@1@#當我們剛踏入社會時,幾乎每個人手中都沒有任何武器,空著手就開始面對工作的挑戰。其中或許有少數人如超人一般,從學生時代或一畢業就創業,從此平步青雲、大獲成功;但大部分的人進入社會後,都是一面補充武器,一面向前衝刺。由於我並非這樣的超人,高中畢業工作一段時間後,就下定決心:「我要上夜間部大學。」因為我已體認到讀大學是在社會中求生存的武器之一。25歲進入名為IMS的外商公司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依然抽空去上英語會話課。因為我認清英語是面對國際化時代,不可欠缺的工具。其實每個人都是一面工作,一面學會各種知識、技術與能力。回顧過去,進入社會後若沒有一面工作、一面掌握武器,大概也不可能有今日的我存在。因為進入社會後,有太多必須學習的事物。
#@1@#我認為人的能力,基本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儘管在能力方面,或者是面對工作時的態度與努力方面,都看不出什麼重大的差異,可是一旦工作起來,卻會出現巨大的差別。那麼這樣的差異究竟來自何處呢?大概有人會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根據我個人以往的經驗,二者最顯著的差異是:「成功者尋找勝利的方法,失敗者則尋找藉口。」在行銷界有些經常被人提及的小故事。例如賣鞋子給生活中不需要鞋子的人,或者是賣冰箱給生活在極地的人。這些故事的主題都是:將東西賣到完全沒有需求的地方。假定要將鞋子賣給那些從不穿鞋的人,若浮現腦海的是:「這些人都不穿鞋子,根本無法把鞋子賣給他們。」拘泥於這種想法的人,大概就無法賣鞋子了。從一開始就認為「太困難」,對於銷售工作自然缺乏熱情。相反的,有人卻抱持下面的想法:「每個人都沒有穿鞋,鞋子銷路一定非常好。」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將會如何呢?一定是盡力思索銷售的方法。例如:「穿鞋可保護雙腳,避免受傷」、「穿上鞋看起來更好看」等,設法讓人們花錢買鞋。只有這種人,才是身上潛藏著成為勝利可能性的人。而最初就認為不可能的人,一定會想出許多賣不出去的理由;即使兩人具備相同的能力、同樣的機會,僅這一點點的不同,就會造成差異。
#@1@#公司決定邀請客戶,共同參加討論會。公司宣布:「討論會為自由參加,任何人都可以邀請自己所負責部門的客戶,請立刻與他們聯絡,熱情地邀請他們。」宣布之後,有的人立刻展開行動,10名客戶。有的人則完全沒有行動,連一位客戶也未邀請。每個人對於事物的處理方法與對工作的態度,這時就完全表露無遺。完全不採取行動的人,他們的說法是:「平常的工作就已經忙不過來了,我才不願意花時間做那些無用的事情。」我認為這些人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利用機會。不嫌麻煩的人與許多客戶聯絡,盡量邀請他們前來參加討論會,可以加強自己與客戶間的關係,使未來工作更順利。換言之,讓機會成為自己利用的工具。大多數認為自己運氣不佳的人,其實都誤解了機會。因為幾乎所有的機會,都不是以機會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反而是以非常平凡、老套的事件,或者讓人想逃避的麻煩事情出現。只有在經常保持誠實、謙虛,或者從不逃避麻煩、勇敢面對的人面前,機會才會顯露出它的真面目。總之,機會不會有機會的面貌。重要的是,積極地面對一切事物,無論看來多麼麻煩的事情,都能不計結果地奮力一搏試試看,通常這時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幸運。機會是給那些做好準備、隨時等待的人。法則4:與自己好好相處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曾聽有人這樣說,人可分為四種類型。一、自己就能燃燒。二、被他人點燃後,就能燃燒。三、即使被他人點燃,也無法燃燒。四、消滅他人好不容易點燃的火。第三、四兩項不值得一談,第二項雖然還不賴,但相信第一項「自己就能燃燒」才是人人最渴望成為的類型。工作積極,充滿活力的人,大概都是自我燃燒的類型。在他人的激勵下,或受到外在刺激就能燃燒的類型,潛藏著一旦缺乏扮演點燃角色的上司或同僚,表現即會下降的缺點。問題是,雖有「成為自己就能燃燒的類型」的想法,卻始終無法做到時,該怎麼辦呢?這裡有個不錯的方法。設法找出一位「我想變得和他一樣」的人,以他為榜樣,徹頭徹尾加以模仿。其實人類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模仿自己所喜愛或憧憬的明星、歌手或者是運動選手的傾向。這方法就是利用這種特性。法則5:為他人盡心盡力為人盡心盡力,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吃虧,但是有時候卻能有意外的收穫,以下是一則發生在美國的故事。有位年老的大富翁住在一家飯店裡,飯店裡上上下下的服務人員都很討厭他。因為無論提供任何服務,這位老人從不說聲謝謝。稍有不順心,就抱怨連連,經常無理取鬧。所以人人對這位老人都避之唯恐不及,討厭和他接觸,唯獨有一個新來的年輕人例外。這個年輕人有一套自己的邏輯──當做這個人生病了。一想到將他視為病人,就能忍受他的無理行為。就這樣,在抱持這樣的想法之下,年輕人默默地忍受了老人各種的無理行為。經過一段時間後,奇蹟竟然發生了!有一天,老人開口對年輕人說了聲「早安」,從此兩人經常快樂地交談。最後,這位青年被老人拔擢,成為他所擁有的一家規模更大的旅館管理者。這位青年以親切的態度對待老人時,心裡一定沒料到會得到這樣的好處,大概是青年這種無怨無悔的態度,打開了老人堅硬的心扉。或者老人是為了自己的旅館尋找管理者,才故意裝出惹人厭的態度,用來作為對年輕人的測試。不要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工作時不妨試著關心顧客與同事的喜好。只要不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即使缺乏眼前的好處,也就能不以為苦了。如果能一直持續下去,取得信任,自然就能得到機會。絕不能讓任何一次的行動白白地浪費,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無論展開任何行動,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避免讓這個行動白白浪費,而能創造下一次行動的機會。如果只是讓這次行動簡單的結束,那麼不僅是浪費了一次機會,更有可能會浪費掉以後無數次的機會。法則6:與工作為伍之道以人力派遣為例,當雇主提出人力需求時,派遣公司找到適當的人員介紹給他。但是因為雇主同時也會向其他公司提出要求,所以結果很有可能採用了其他公司所介紹的員工,這就是一個挑戰點。然而,這時候絕對不能只是簡單說一句:「啊!是嗎,那麼下次拜託了。」就輕易罷手不管,積極的人一定要緊追著問:「敝公司介紹的人有什麼缺點?其他公司介紹的人有哪些優點,請您指教,這樣才能作為敝公司未來服務顧客時改進的參考。」只有用以上這種做法,才能與下一次的行動產生連結,也才能了解應該介紹哪一種人才給這種雇主,同時也能強化對方的記憶,等到下次對方的業務上有需要時,或許仍能和公司往來,因此聰明的人,絕不能讓任何一次的行動白白地浪費。所以,一旦自己展開行動,付出努力時,或許結果未必如自己所期待。在這時候,不能只是認命的接受說:「哦,沒成功啊!」而應努力設法讓自己這次的行動不會白白地浪費,以爭取下次的成功。凡事採取這種態度的人,相信在各方面都能成功。俗話說:「生意往往是從拒絕開始。」所指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寒暄是溝通的原點,在一個公司裡,工作團隊間溝通的重要性,在此已無需贅言,但如何判斷溝通的好壞,就看彼此寒暄的情形。在一個寒暄非常熱絡的職場,彼此的溝通勢必極佳。法則7:成為溝通高手每天早上,你可能都會接觸一、兩個板著一張臭臉、不和任何人寒暄的人,對於這些人,你會如何處理?而因為對方這樣,你也會採取相同的態度嗎?所以,無論對方如何,還是應該多多和對方寒暄。這麼做不是為任何人,而是為了親愛的自己。自己獨自進入一家新的公司,最好能迅速地和所有的人寒暄。從好的一方面來看,寒暄本身具有相當大的感染力。所以彼此寒暄時,雙方多少可改善彼此的感覺。從打招呼開始,雙方經過一句、兩句的交談後,接下來就能順利地展開對話。 在職場寒暄時,下面這四組對話是絕對不可少的。「早安」,與「早安」或「您早」。「我出去了」,與「路上小心」。「我回來了」,與「回來啦,您辛苦了」。「我先走一步」與「您辛苦了」。假如你感覺到職場上氣氛不佳,何不試著檢討一下,大家見面時是否都能高興地彼此寒暄呢?如果大家都沒有這種習慣,何不從發現的人開始,率先開口和大家寒暄呢?「由於對方都不理睬我……」,這時不妨先將這種想法拋開。總而言之,如果不和人寒暄的話,只有自己會受傷,但是和人寒暄,是絕不會為自己帶來傷害的,甚至會帶來難以想像的好處。法則8:思考事物的方法不要用嘴巴喊忙。忙碌不是用嘴巴喊的,要實際採取有效率的行動。真正忙碌的人擁有許多時間。換言之,這些人能夠非常有效率地處理許多事情。因此即使忙碌,在旁人眼中看來似乎並不忙碌。而且這些人很少說:「忙死了、忙死了。」相反的,只有拚命喊「忙死了、忙死了」的人,反而無法擁有許多時間。這些嘴巴喊忙的人,表面看來忙得暈頭轉向,實際的工作量卻不多。由於行動缺乏效率,表面看來時間永遠不夠。請別人幫忙時,我們經常說:「拜託,大忙人!」這裡所說的忙,並非指這個人看來很忙碌,而是說因為這個人非常能幹,要做的事情太多,因此才會真的十分繁忙,是所謂的能者多勞。工作有向真正有本事的人集中的情形,一個人能者多勞之後,會變得非常忙碌,為因應這種情況,節省時間,所以每個行動都必須講求效率。如此不僅能促使他提高完成每件工作的速度,同時也會幫助他開始思考每件事情的優先順序。沒有那麼多工作的人,由於沒有安排流程,一旦同時有2至3件該做的事出現,很快就會應聲倒地。因為這些人缺乏優先順序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