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山海經的記載,中國產玉的地點有200多處,但對產石的典故並不多,因為中國歷史上並未重視石頭的價值。直到近年,才將靈璧石、昆石、太湖石及英石(大理石)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石。其中,靈璧石今年且首度出現在骨董文物拍賣會場上,各種具像的天然奇石,也逐漸在民間收藏界浮出檯面,變得奇貨可居。然而,台灣卻有一位獨具慧眼的企業家,已經收藏天然石頭長達18年,幾乎收盡天下的奇石(或稱雅石),他就是美兆集團董事長曹純昌。
#@1@#「事實上,一顆渾然天成的雅石,可能已經存在幾萬年至幾億年,它的稀有性或許比骨董文物還要難得!」這是曹純昌董事長就市場供需的角度來看石頭的收藏,他補充說:「也許一整條河流當中,並沒有幾顆石頭值得收藏,」當然,這就涉及到雅石的孕育過程與藝術境界了,曹純昌說:「這也是我多年以來醉心於收藏石頭的原因吧」。調侃自己從小美勞都不及格的曹純昌,在還沒有迷上石頭之前,對於古董字畫一向沒有興趣,他認為,這些都是人工仿造的工藝作品,再好、再貴都吸引不了他的目光。直到民國77年有一天,他出差到高雄,偶然間看到朋友家中的一座巨型天然雅石,一時驚呼為鬼斧神工之作,沒想到天地之間會存在如此絕妙的石頭,從此開啟了他的收藏之門,也締造了他的收藏紀錄。曹純昌說,收藏石頭最有趣味也最富挑戰性的是,並沒有古書或專家可以參考或諮詢,每一件收藏品都需要自己去摸索、斟酌,因此在入門的過程中,他也難免吃虧上當,繳了一些學費;後來,他逐漸整理自己的收藏經驗與心得,包括如何鑑定石頭的天然性?如何觀察石頭的藝術性?以及比對雅石的產地特殊性等等,終於慢慢發覺到箇中的原則與訣竅,成為一個看似石痴,實是石精的藏石高手。
#@1@#綜合曹純昌的石頭收藏原則,其實也並不複雜。他說:「天然成形是第一個要件」,凡是經過人工雕、鑽、塑、合成、染色者,他一概不收,據他的經驗,天然的石頭大都有皮膚和毛細孔,在石頭的表皮上經過歲月的累積必然留下原始的礦物狀態,在放大鏡的透視下,要鑑別真假並不難;其次,則要觀察石頭的四個特徵,那就是:「外型、顏色、質感與密度」,曹純昌強調,一顆雅石要能夠具有惟妙惟肖的形狀、彷彿真品的色澤,然後又具有堅潤的質地與高密度,那必定是在極其特殊的產地,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情況之下,才能偶一而得,因此這種石頭的精、奇、美、與稀有性,往往令人嘆為觀止。為了尋覓雅石幾乎跑遍全球的曹純昌說,就天然雅石的孕育條件而言,它最好屬於火山等地殼變動擠壓頻仍,以及日夜溫差大的地區,再經過河流長期的沖刷、浸泡,還要有足夠的水深,能夠產生漩渦,鑿出各式各樣石形來,或者是山脈岩石經過沙塵爆的衝擊變形,而綜觀這些天然條件,目前最符合的地方,只有東南亞諸國,以及中國的蒙古、新疆大戈壁、廣西省紅水河流域,均出產質地極佳珍貴名石。曹純昌說,除了以上地區,台灣及歐美等地都缺乏條件產出上等的天然雅石,且在私人開採法令上也相當繁雜與限制。正因為有了這一層「地質學」的認識,曹純昌曾經不惜花下巨資,向印尼及馬來西亞政府租下4條河川,進行10年的雅石開採工程,目前,曹純昌的石頭收藏量,在公司、家裡都已經放不下了,必須部分堆積在宜蘭的鄉下別墅,部分仍然留在海外開採地,根據曹純昌最保守的估計,這些雅石的數量已經超過50萬顆,環伺國內外的藏石玩家當中,曹董絕對可以登上「石頭王」的寶座。至於這些藏石的藝術性及市場價值,曹純昌說,大家都說故宮有三寶:「一是清明上河圖,二是翠玉白菜,三是肉形石」,但那顆肉形石充其量只是經過染色、打洞的工藝品,比起他收藏的各種自然成形的奇石,其藝術價值無法比擬;而且,曹純昌打趣地說,故宮只有一個肉形石,而他經過十餘年來的尋尋覓覓,從各地蒐藏而來的全雞、臘肉、饅頭、火腿、柿餅、漢堡等幾可亂真的雅石,若要擺下石頭宴,至少三桌沒問題,曾經也有人以坐擁滿漢全席石頭餐的老饕,來形容曹董收藏秀色可餐石頭的豐富性。曹純昌還收藏許多具像的雅石,例如貌似兩隻海豚在海上嬉戲神韻的水沖石、高大如大象的印尼巨石、大鼻子洋人的彩陶石等等,這些石頭都因為是在十餘年來陸續收購或從河流挖掘的,因此收購的價格並不一定。但是,由於近年來在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藏家蒐購奇石,使得類似的藏石經常是有行無市,甚至是一日三價,在好石頭不多的情況之下,天然石頭在大陸收藏市場上幾乎被炒得火紅,但相對於傳統的骨董文物而言,那種稀有的天然奇石仍然還有往上叫價的空間。
#@1@#不過,當初純粹為了興趣而收藏石頭的曹純昌,並不想隨便因為巿場價值割捨,因為根據專家說法以及易經的記載,天然石頭是汲取天地精華凝聚而成,多是具有充沛能量的「礦物」,這是他當初收藏石頭時沒有料到的意外收穫;現在,他每天能與這些「寶貝」朝夕相處,對於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經營事業已經從台灣延伸到香港、中國大陸的北京,並正積極部署進軍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曹純昌而言,正需要源源不斷的能量來保持他的戰鬥能力。曹純昌計畫將來有一天退休後,成立一座「藏石博物館」,將這些天然石頭分門別類地陳列出來,提供給藝術家、收藏家,甚至於教育界、地質、玄黃研究界等社會大眾,共同分享他的收藏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