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的金融市場中,有兩種人特別受到所有金融市場人士所敬重。第1種是長期以來,投資表現及成果超眾的投資大師,像是巴菲特、坦伯頓爵士等;另外1種則是以學術研究見長的財經學者,尤其是以金融或財務理論獲得諾貝爾獎殊榮的學者,像是投資組合理論之父馬可唯茲、選擇權計價模式發明人之一的休斯、莫頓等人,都是全球金融市場喊水能結凍的人。如果,能夠有幸參與這些菁英分子的座談會,想必是所有投資人夢寐以求的機會。不過,對於一般的投資人來說,以實務經驗見長的投資大師經驗分享,應該更具吸引力;本期的「社長開講」就以紙上座談的方式,讓投資人從這些投資大師的投資哲學及經驗中萃取精華,以增加自己的投資功力。
#@1@#要讓7位可能是全球金融市場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參加同一場座談會,幾乎可以說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為,每一個人每天都有非常緊湊的時間表,花再多錢也請不到,其中,包括全球第2大富豪巴菲特在內。因此,光是能邀請這7位全球知名人士的參與紙上座談,就算是相當不容易的事,能夠讓這些人賞臉參加的,全世界可能只有一個組織辦得到,就是全球知名的特許財務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特許財務分析師協會成立超過43年,是一專業投資管理分析研究機構,多年來已建立起相當程度的公信力;因此,才有可能邀集這些成就出眾的投資大師齊聚一堂,這場紙上座談以電話會議的形式進行,主持人是特許財務分析師協會前身AIMR的主席查理.艾利斯(Charley Ellis),合計超過250年的成功投資經驗,更加提高這場紙上座談會的可看性。
#@1@#這7位傳奇性人物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第2大富豪巴菲特,另外,還包括坦伯頓基金創辦人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指數型共同基金之父、也是先鋒集團創辦人的約翰.柏格(John Bogle),以及彼得.伯恩斯坦(Peter Bernstein)、蓋瑞.布林森(Gary Brinson)、約翰.奈夫(John Neff)、迪恩.拉拜倫(Dean LeBaron)。其中,有幾位對投資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不過,這些人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可說是響叮噹的人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這些傳奇性人物都是特許財務分析師協會專業卓越獎的得主,顯示這些人在投資專業的表現上,都達到相當卓越的水準,因此,這些人的經驗,也就彌足珍貴。巴菲特最寶貴的一課,是發生在他19歲時。當時,他從智慧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這本書得到的3個啟示,並成為他從事所有投資活動時的基石。這3個啟示分別是:將股票視為所買賣事業的一部分、市場先生(Mr. Market)的故事、邊際安全的觀念;其中,市場先生的故事,讓他有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市場的波動。
#@1@#他提到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時間要回溯到1942年,當巴菲特還只是11歲小孩的時候,當時,他以每股38美元的價位買進3股的Cities Service特別股,他姊姊也跟著買3股;買完之後不久,股價一路跌到27美元,當時的道瓊指數只有92點,之後,每天上學途中,他姊姊就一直提醒他每天的股價表現,這使得他非常受不了;因此,在股價回到40美元的時候,姊弟就把股票賣掉;之後沒多久,股價一路漲到212美元;由於這樣的經歷,使得巴菲特從此不再跟別人討論有關股票的事情。
#@1@#曾經是先鋒集團旗艦基金Windsor基金操盤人,在共同基金產業鼎鼎大名的約翰.奈夫(John Neff),在這次座談中提到的,不是他多麼優異的投資成果,而是他職業生涯中最慘的投資經驗;這個讓他慘賠的投資標的是美國工業(U.S. Industries)這家有相當規模的工業集團,是一家企業版圖橫跨10個產業的公司;由於,當時股價相對便宜,約翰.奈夫因而將大量資金投入到這家公司的股票;雖然,這家公司的觸角相當廣;不過,在每個產業都不算領導廠商,因此,競爭力大打折扣,也因為如此,該公司股價每下愈況;讓這位以操盤聞名的投資大師慘遭滑鐵盧,投資報酬大賠50%。因為有了這個刻骨銘心的經驗,往後約翰.奈夫在投資時,只選擇具有產業領導地位的公司;從此,也奠定他後來能創造優異操作績效的原因;而這樣的投資策略,也同樣適用在台灣股市,台積電及鴻海就是最佳的例子。
#@1@#以坦伯頓爵士的例子來看,最重要的一課是在唸耶魯大學時期。由於當時同學幾乎都是富家子弟,在玩撲克牌時,他意識到這些有錢家庭的人,都沒有將資產投資在海外市場上,這也使得當時還在唸大二的坦伯頓爵士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國際市場的投資顧問。這寶貴的一課,也影響他往後數十年的投資生涯。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則是他在1930年代及1990年代兩次的投資歷史。在1930年代末期二次大戰即將發動之際,當時20來歲的他,買進所有股價在1美元以下的股票;4年過後,他的資產變為投入當時的4倍;到1990年代時,已經70多歲的他,1990年代的網路股狂飆的年代,他選擇在新股上市閉鎖期快結束的時候,放空上市後股價大漲的網路股;採取這種策略,最主要是因為他認為這些網路股的大股東,多半會利用閉鎖期結束後開始賣股票,實現獲利,他可以搭上順風車,因而創造出高達50%的報酬率。
#@1@#當主持人要求每一位投資大師給20幾歲,或30幾歲的投資從業人員最重要的建議時,巴菲特給的建議是了解自己的長處及強項,將焦點集中在上面,然後再好好加以發揮;坦伯頓爵士則是建議每個人應該要謙虛,隨時保持開放態度,不要自滿,這與彼得伯恩斯坦的建議不謀而合,他也認為,謙卑是非常重要的特質,所有成功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特質。共同基金之父約翰.柏格所給的建議是:認清長期間,只有少數人可以打敗大盤;另外,把自己定位是客戶錢的守護人,而不只是營業員;最後,則是專注在長期投資而不是短期操作上;至於,擁有30年投資相關資歷的蓋瑞.布林森,在這些人當中資歷還算是最淺的,他則建議後進:應該要發展出自我本身的技能組合,再將這些技能發揮到極致,不要盲從;約翰.奈夫則建議自我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投資哲學,之後職業生涯中吾道一以貫之;迪恩.拉拜倫則建議每個人應考量自我的個性及才能等因素,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投資風格,這樣才能持之以恆,才可能會成功。這些忠告是集所有大師之大成,相信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應該會有所啟示。
#@1@#由於,這些投資大師每個人的投資經歷少說超過30年,他們可算是與近代的全球金融市場一起成長。回顧過去30年,這些投資大師認為最重要的發展分別是:坦伯頓爵士認為,投資產業的競爭愈益激烈;這可從1937年只有不到20人的分析師,到現在的3萬人,競爭程度可想而知;展望未來,他預期這樣的發展只會愈來愈快速。相對於坦伯頓爵士的觀察,巴菲特則認為,過去這30年來,專業的投資人士長進的空間相當有限,他是以投資組合的周轉率來觀察專業投資人的表現,他認為現在的高周轉率情況,顯示專業投資人都把目光集中在短線上,而非長期投資;以他來看,這樣的情況在未來30年仍不會有所改變,很顯然的,巴菲特對於專業投資機構的表現並不是很滿意。對於蓋瑞.布林森來說,過去30年很重要的轉變之一就是全球化市場及資產的形成;其次,在研究分析及風險管理上,有很多計量化模型的出現;另外,公司治理的迅速發展及投資期間變短等,都是過去很重大的變化;展望未來,投資專業人士要專注的,可能是如何降低成本,讓每年的投資報酬率能向上提高1%;這每年1%的複合成長率,對投資人來說,將是非常重要的報酬率累積。這幾年,美國發生類似恩隆、世界通訊、Global Crossing等企業醜聞;因此,公司治理儼然成為企業經營的顯學;每家公司為取信於社會大眾,尤其將資金投資在他們公司股票的大小額投資人,紛設立公司治理的管控機制。
#@1@#對投資人來說,購買股票最大目的是在於分享公司的經營成果;假若投資在公司治理出問題的公司,像是美國的恩隆、世界通訊,或是國內的博達、訊碟、陞技等公司,極可能出現血本無歸的情況;因此,進行投資時檢視公司治理的情況,已成為所有投資人必須研習的課題。對於迪恩.拉拜倫來說,公司治理就是把陽光引進來,將所有公司的相關資訊攤在陽光下,完全透明。巴菲特則認為,投資人應該以投票權,要求及控管公司不合理的情況,像是高階主管薪水太高,經營管理表現不好時,股東應該去要求這些公司改善,否則就不該把票投給這些經營階層。不過,以目前的現況來看,大多數專業機構投資人都放棄這樣的權利,而這與共同基金高周轉率及低持股期間不無關係;約翰.奈夫也贊成機構法人應該要積極參與公司治理的行列,因為,這是一種責任,專業投資機構有必要幫一般投資人看管每家公司的治理情況。不過,以現實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基金操盤人關心的,並不是每個基金投資人所託付的責任,而是如何創造出好的績效來;至於,這樣績效的品質如何,可能就不是基金經理人的主要目標及重點所在;因此,公司治理有時只是企業的口號一般,一直無法落實。對於這7位投資年資合計超過250年的投資大師來說,這幾乎是每次專訪或座談會的必問問題,那就是:以他們每個人豐富的人生閱歷,尤其是在投資方面的閱歷,的確是可以給晚生後輩當參考。坦伯頓爵士表示,他被問相同問題的時間已超過50年,他相信,最好的機會是發生在所有人都忽略的地方;此外,他認為,財富並非是人類進步及快樂的來源,精神的進步才是主要的泉源;因此,他在10多年前將他有的事業賣給富蘭克林資產管理公司,成為富蘭克林坦伯頓投資管理公司,後來,他則開始他忙碌且快樂的慈善事業。
#@1@#至於巴菲特的壓箱寶,則是與之前提到的市場先生有些關連,他覺得要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前,先假設如果從明天開始3年內,股票交易所全部暫停交易,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你還能很安心的持有這張股票的情況下再買進,而且,要隨時保持邊際安全空間,才能控制投資風險。對於彼得伯恩斯坦來說,他的觀念就是任何事都可能發生,投資人能做的就是見機行事。至於約翰.奈夫,他還是鍾情在低本益比的股票,多年以來,他一直採行這樣的策略,而創造出優異的報酬績效;因此,他還是相信這一些股價相對便宜,而且,常被忽視以及忘記的好公司,將持續會帶給投資人相當程度的回報。迪恩.拉拜倫則是認為,這個市場的中堅份子,像是擁有特許分析師執照的人士,應該帶頭樹立典範,將整個投資產業帶往正面的方向。基金教父約翰.柏格則認為,每天要持續不斷的學習,尤其是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因為這是最省錢的學習方式;此外,不管市場如何變動,使得工作壓力變得非常的大,都不要失去理想性,應執著在原有的信念上,持續努力,以追求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