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跟查德斷交,不意外,但很驚險。還好外交單位事先攔截到一些情報,不然蘇貞昌在赴查德的飛機上,人家宣布斷交;或者人去了、錢給了,回來之後人家宣布斷交,那就更難堪了。可是斷交以後呢?自我安慰的人說,跟查德斷了也沒關係,那種國家人權紀錄不佳,而且需索無度,本就是一個負擔。斷了,倒也落個清靜。獨派的人說,由此可見中共謀我無所不用其極,苟如此,兩岸關係又何需改善?
#@1@#這些批評都對,但是沒有用。我們想知道的是下一步,下一步該怎麼走?要從查德斷交的事件汲取教訓,必須瞭解時代已經變了。就算「金元外交」或「經援外交」,操作的方法早已不同。以中共為例,若把北京對非洲的外交,簡單說成金元外交,或能源外交,那又把它說小了。近年來,北京對非洲的外交是打整個區塊的戰略,而且相當細緻。90年代初期起,中共就把非洲做為外長年度出訪的首站。以今年為例,李肇星1月就出訪非洲,然後胡錦濤4月去,溫家寶6月又去。1月間,中共提出了對非工作文件,勾勒出非洲政策的綱領,秋天,還要在北京召開中非論壇的高峰會。雙邊合作範圍,擴及整個貿易而不僅限於石油。
#@1@#更重要的是,中共抓住了幾個勢頭:一是國際上援助非洲的勢頭。英國首相布萊爾去年就曾大聲疾呼要援助非洲,胡錦濤趁勢宣布減免非洲邦交國外債,因此不會被詬病為金元外交。二是國際上能源爭奪戰的勢頭。中共投資開採能源的國家,許多如蘇丹等,是被西方制裁或譴責的國家。這些國家急著賣油,對中資的進入自大表歡迎,這也是我們難以扭轉的大勢。那我們該學什麼?第一當然是因應時代不同,抓著勢頭做出不同的外交布局。但在譁眾取寵的政治環境中,我們拿得出細緻的外交戰略嗎?第二,外交要籌碼。如果我們經濟好,我們在外交上走路都有風;如果我們政府很清廉,有效率,我們在國際舞台上也可像新加坡一樣昂首闊步。但我們有嗎?第三,經濟要發展、兩岸要停止外交惡鬥,都需從兩岸關係的改善著手。但在意識形態掛帥情況下,可以改善嗎?不從這3點正本清源,只怕斷交的惡夢與同樣的指責,還會循環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