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的社會愈來愈亂;有人認為,因人情淡薄,彼此間少了關愛。這樣的說法,並不盡然。只是,愛的背後挾帶著專斷、跋扈,使得愛的本身也起了化學變化。往往抬出一句「我是為你好」,看似正當性十足的理由,卻讓接收的一方困惑、窒息、甚至於受傷。
#@1@#小自個人,大至國家,不時可見有人舉起「替天行道」的大纛,口中喃喃自語:「我是為你好,….」,最後,達到掌控的目的。於是,人際互動產生了一種怪現象:你愈是對人好,別人卻愈想逃離;因為,誰都怕自己的世界,被愈愛愈小。小小的台灣,也出現如此荒謬的關愛。兩岸問題,向來是扁政府的頭痛事;不過,無論如何修飾用語,堅持「不開放」早已是政策的基調。從「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府找了各式各樣的理由,說服業者留下來;最後,情急之下,也冒出了「我是為你好」的片面說詞:「大陸是人治社會、法治觀念淡薄,對台商不利….」「大陸積極扶植自己的工業,台商在當地將孤立無援,…..」
#@1@#這樣連哄帶騙的語言,像是父母對付三歲娃兒哭鬧的妙招。但是,台商一生征戰沙場,早已淬煉成鋼;政府光是動動嘴唇(lips service),並無濟於事,對他們而言,「生存」才是硬道理。於是,聯電再一次登上《理財周刊》的封面報導。今年1月初,《理財周刊》編輯部針對和艦案,曾深入完整地剖析聯電衝撞體制的來龍去脈;事隔7個多月,聯電領悟了民不與官鬥的道理,前進大陸改採迂迴手法。經由資深研究員柴煥欣長期追蹤觀察,最近,發現聯電一場世紀布局正悄悄地展開。他在文中直指偵測聯電動向的三大現象:「以退為進、金蟬脫殻」、「明修棧道、一石多鳥」、「棄車保帥、一勞永逸」。對台灣監管單位而言,聯電已潛入深海,掙脫政府的關愛,準備航向更遼闊的大海。聯電的布局,會是台灣產業大遷移的重要訊號?這是一個多面向的議題。它涉及兩岸、科技產業發展、公司治理、股東權益等專業領域,編輯部特以紙上座談的方式,歸納整理薛明玲、丁克華、杜紫宸,以及王嘉樞等四大專家的精闢觀點,幫助讀者更清楚「曹興誠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