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董文物藝術市場的領域浩瀚,要覓得具備學術素養,又有投資、收藏專業經驗者,並不多見,像徐政夫這樣任職大學副教授,又有20年豐富市場操作實務者,在台灣幾乎難出其右。從1992年發起成立收藏家聯誼組織「清翫雅集」、93年創辦「觀想藝術中心」、99年籌組骨董商團體「聚英雅集」,到近3年來轉戰上海、北京藝術品拍賣市場,徐政夫的人生與事業,可以說是高潮迭起、驚嘆不斷!然而,正當聲望如日中天之際,他卻已經默默地規劃其退休的生涯了。
#@1@#「我希望明年能夠退下來」,這句話驚動了徐政夫的親朋好友,但他從容的解釋說:「我當初純粹是因為喜歡藝術,而投入骨董文物市場的,現在應是準備交棒的時候了,退下來之後將可以回歸到全心浸淫於藝術的初衷」。看來身兼教授與事業負責人的徐政夫,對於未來的角色扮演,已經成竹在胸。徐政夫表示,創業十餘年的觀想藝術中心,已經奠定基礎與口碑,現在在其女兒、女婿及專業經理人的傳承下,無論是藝術設計部門、當代藝術與骨董文物展示部門,或者新開發的文化創意產業部門,都在穩健的經營中,他將進一步規劃出總公司與分公司的組織運作架構,並壯大上海鴻盛拍賣公司、北京拍賣公司等業務,於明年卸下畫廊協會理事長仔肩後,正式宣布退休,不再擔任事業負責人及公協會團體領導人的職務,回復他「做自己」的角色。
#@1@#「退休以後要做甚麼?」雖然已年過60,但依舊是思考敏銳、身手矯健的徐政夫說:「我有三個想法」,第一,想推動一個「藝術基金」的組織與經營模式,讓有興趣做藝術投資的人,多一個投資的選擇與管道;第二,想籌組藝術投資聯誼會,奉獻其經驗與智慧,共同投入於藝術的領域;第三,想整理其畢生的收藏,設置個人博物館,與社會大眾分享。1.推動「藝術基金」:關於「藝術基金」,徐政夫說,這在國外已經是非常普遍的投資工具,他一再的強調,藝術的投資與收藏性質不同,收藏屬於感性的,只要喜歡就好,但投資則是理性的,靠的是專業與經驗,一件藝術品的投資,如果買對了,其投資報酬率往往是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尤其是近3年來,骨董文物拍賣市場,經常出現30、50倍的飆漲幅度,比起股市的投資,可以說是風險低、獲利高的投資。徐政夫進一步舉例說,投資藝術品,價格只有往上漲,幾乎很少有往下掉的例子,例如張大千的一幅畫,過去是100萬台幣,現在已可賣到1,000萬港幣;5、6年前一位藥廠老闆,花800萬跟他買一個玉屏風,現在到佳士得拍賣,可以拍出1億5千萬元的價碼,這些實際的例證,真是應驗了骨董前輩所說的:「開張吃3年」的投資效益。曾經也為一位國外企業家設計過中國藝術品投資基金規劃的徐政夫,希望以大眾熟悉的股票投資概念,推動台灣第一個「藝術基金」經營模式,他說,以中國正在逐步走紅的油畫市場而言,投資獲利的潛力非常大,所需要籌募的資金也不會太多,加上他的畫廊經營身分與藝術收藏專業,購買的成本又比別人低,所買進的物品所有權歸投資者,將來還負責賣出、獲利了結,徐政夫認為,推動「藝術基金」的成立,是導入多元投資極具意義的做法。
#@1@#2.籌組藝術投資聯誼會:其次,徐政夫退休後想做的,就是恢復他多年以來好交朋友、廣結善緣的本色,真正實現「做收藏家的朋友、投資者的顧問」的理念,他說,當年促成組織企業家聯誼的清翫雅集,是希望「物以類聚」,讓收藏家們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互動與開闊眼際,現在這個組織已經擁有30幾位會員,包括:林百里、馬志玲、蔡辰洋、蔡明興、陳國和、陳永泰等企業聞人,都加入了這個組織,儼然已經是華人市場當中最大的收藏家組織。企業家為甚麼喜歡投資或收藏藝術品?原因在於此類投資除了「獲利」之外,還可以「成名」,因為有了財富之後,不一定能獲得尊敬,而在藝術品的襯托之下,提升了文人雅士的品味,自然能獲得不同的評價,這就是為甚麼全世界的大富豪都在收藏藝術品的重要原因。此外,就是「節稅與避險」的功能了。因為藝術品的買賣除了給付佣金,沒有稅的問題,在國外,收藏家如果將藝術品捐給國家的博物館,還能抵扣贈與稅、遺產稅,所以對企業家而言,投資骨董文物藝術品可說是一舉三得。但是,若真要投資於藝術市場,沒有個1、20年的經驗,是很難獲得投資效益與收藏成果,而要找到符合條件又可以信賴的「經紀人」又不是那麼容易,徐政夫因為自己本身也愛藝術,所以他願意奉獻自己的鑑定與市場經驗,誠意結合2、30位有興趣於藝術投資的朋友,經常聚會、溝通、觀摩國內、外市場,充實知識並分享投資心得與利潤。3.設置個人博物館:徐政夫退休後的第三個心願,就是將他一直沒停過的藏傳、佛教文物等收藏品,彙集成一個私人博物館,除了個人紀念外,更重要的是與社會大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