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的曲線,是國家發展希望的曲線;而台灣經濟成長的曲線,是否能靠中國的快速崛起,而扶搖直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台灣應該做好什麼樣的準備,在中國取得最好的機會?如果不是,台灣要如何正視在亞洲四小龍之末的狀態,突破經濟困局?無論答案是什麼,一個國家經濟的永續發展,是無法長期依賴另一個國家的力量;此時此刻,中國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究竟是補藥還是毒藥?台灣的未來該如何尋求一帖良方?在這次「全民拚理財」的節目中,《理財周刊》社長梁碧霞邀請了3位來賓,分別是經建會主委胡勝正、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及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共同探討台灣經濟發展的下一步,以及中國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以下為節目內容的精采摘要:
#@1@#梁碧霞(以下簡稱「梁」):從1950~1990年初期,台灣的經濟迅速成長,那時的榮景,讓台灣人民充滿信心,不會想到成長的力道也會有遇到瓶頸的一天。但是,已經有將近7、8年的時間,台灣的每人平均國民所得停留在1.5萬美元左右;有趣的是,7月底才結束的經續會中提到,要讓台灣在2015年的國民所得達到3萬美元的水準。一個國民所得長期未成長的國家,卻要它在9年後翻倍,這個目標的可行性如何?要如何達成?首先請教主委,根據主計處的統計,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4.93%,第2季4.57%,照這樣情況看來,今年應該有機會達到原先預估的4.28%?
#@1@#胡勝正(以下簡稱「胡」):應該是沒有問題。有關經濟成長,我們應從「外需」與「內需」兩方面來看。今年台灣上半年出口成長了15%,而7月更達到21%,所以我們在外需這部分是樂觀的。至於內需市場,由於國內的卡債問題與雙鬼月兩個因素都在壓抑消費;雙鬼月是短期現象,不需要擔心;而卡債的問題,我認為明年將會減緩。剛剛主持人也提到,許多專家學者在看2015年的願景,認為有可能從現在的國民所得1.5萬美元,提升至3萬美元,大部分的人認為這個數字被誇大了,怎麼可能?其實,台灣只要做到結構性的變化,這個目標確實可以達成。梁:很多企業都非常關心兩岸問題,它也可結構性鬆綁嗎?電電公會理事長許勝雄之前在經續會上表示,登陸投資上限及兩岸相關議題都是企業界卑微的要求,似乎反映對政府的兩岸政策最深沉的無奈。政府未來在兩岸議題上,還可以給企業更多突破的空間嗎?
#@1@#胡:8月底時,微軟高級經理年會首次在台灣舉行,共850名亞太區微軟員工參加,其中379名中國員工也到台灣開會,這已是一大突破,未來應該有更多突破的可能。梁:我們今天邀請到「台大四人幫」之一的張清溪教授,你怎麼看台商赴中國發展,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編按:「台大四人幫」指的是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等台大教授,所合著的《經濟學──理論與實際》,是入門經濟學的當紅參考書。)張清溪(以下簡稱「張」):台商對赴中國發展都是非常樂觀的看法,我看到台灣的媒體多著重在中國的發展機會,對於去中國發展的負面聲音卻鮮少報導。中國總理溫家寶承認經濟過熱,需要降溫,為什麼他不讓中國的經濟發展衝到20%?因為,他擔心中國經濟發展太快的結果,會導致生產過剩、產生金融弊端與社會問題;中國的經濟愈成長,財政、金融、社會、環保等問題就會愈明顯,就會面臨崩潰的危險。我要強調的是,中國是一個非永續成長的國家,台灣的永續不可能依賴中國的發展。梁:今天真是蒙受張教授給我們「觀念上的洗禮」!因大家都認為前往中國投資是台商最大的希望,教授卻呼籲我們不要依賴中國這個希望。接下來我要請教洪院長,你如何看待台商赴中國投資的議題?還有,你是否也認同胡主委所說,只要做結構上的變化,9年後台灣的國民所得有機會提升至3萬美元?洪德生(以下簡稱「洪」):台灣只要改善以下3大問題,我認為未來的國民所得還可以更樂觀!這幾個亟須改善的問題就是:台灣產業轉型、兩岸關係正常化,以及非經濟因素等。只要這一些問題得以解決,經濟成長率要站上5%,都沒有問題。現在很多台商都到中國去投資了,我認為這件事情不需要擔心,反而應該去思考一件事情──台商在全球化的競爭下,是否仍有創新的能力?如果台商去中國發展的這件事情,能夠促進國內產業的創新,這才是好的現象。梁: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我國成為四小龍之末,令人十分憂心。胡主委怎麼看?胡:如果把物價因素扣除,我們其實還比韓國好,其實台灣是一個物美價廉的消費市場。
#@1@#梁:我們這裡有個統計數字,1980年中國剛開放,台灣主要投資的地區是美國,而中國(包含直接與間接投資)只占約十幾個百分點;10年後,1990年增為23%;再過10年,2000年變成了59%。張:到今年應該已經有8成,不過,這還是投審會的資料。我看到國會的資料,則是有超過9成以直接或是間接的方式,對中國投資。這實在是太諷刺了!一個拿武器對著台灣的國家,我們居然對它這麼積極的投資,為什麼企業都敢冒這個險?梁:或許這是台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企業冒險精神,或許,台商也都精打細算過了,反而認為,如果不趕快加碼在中國投資的話,就會喪失在全球競爭的優勢,這種焦慮就是:不快點卡位,就沒有機會了。張:我認為中國的經濟遲早一定會崩潰,屆時台商應該如何全身而退?大家只想要拚命地把人才、資金統統送到中國,卻沒有為企業到中國發展的避險工作做規畫,尤其是中小企業,禁得起把企業的命運都賭在中國?一旦出了事,就等著垮的可能嗎?當中國經濟崩潰,台商將首當其衝!不論是金錢損失、生產線斷線,或是員工的生命與財產等,都是極有可能會受到莫大的威脅。所以我強調,赴中發展一定要盡速做好風險的規畫。或許,近期中國不會經濟崩潰,但是這件事情不能等!洪:我同意張教授的說法,中小企業對於風險概念較弱,特別是中國這個市場是比較複雜的,但是赴中投資的企業多看到機會,沒有看清楚風險,相關規畫不夠嚴謹。梁:聽起來好像台商太積極「投資敵國」,是件危險的事情。不過,這也提醒我們思考一件事情:台商到中國發展,究竟要的是什麼?如果要的是更廉價的土地成本,東南亞也有低廉的土地成本,而且風險相對也低的國家;如果講到廉價的勞力成本,恐怕也要重新評估了,因為中國的人力愈來愈不便宜。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台灣的問題,最新的資料顯示,目前失業率降至3.8%,院長你認為透過努力,還可以再往下調嗎?洪:其實結構性失業若沒有太大的變化,短期內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善。梁:我們的國民所得沒有增加,但是貧富差距卻在拉大,已經相差6.1倍了。請教主委,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1@#胡:我們要積極創造新的產業,讓沒有什麼工作能力的人,也可以有多元管道工作。以觀光事業來說,我們從碩博士學歷的高階經理人,一直到低學歷的勞工階級的人力都需要;如果把觀光產業帶起來,相信就會有很多的工作機會釋出。梁:針對降低失業率,你們是否有具體的努力目標?胡:目前我們抓的目標是低於4%以下。梁:台灣的經濟突破還有哪一些希望,透過哪一些解決方案,可以帶動經濟發展?有哪一些是政府可以去努力的?洪:我剛提到產業轉型是最根本、最刻不容緩的。還有,在製造業可以透過創新的改革、生產有創意的產品外,也可以透過現有的產品去改良,或是傳統產業的產品也可以讓它科技化,都是突破經濟發展的好方法。此外,服務業可以跟製造業結合,提升製造業的產值。當然還有政治的問題,導致現有的國家政策窒礙難行,因而造成經濟發展難以起飛。梁:你的看法真是一針見血。我再請教張教授,你在勞動政策上也頗有研究,你怎麼看失業率的狀況?張:其實失業率降不下來,是因為有些政策是短期政策,失業率高是長期因素導致。梁:聽說大陸當局已經不讓你去香港了?(編按:張清溪多次公開反對中國枉顧人權與缺乏誠信的言論,包括對中國封殺資訊、活體器官販賣、迫害法輪功等議題,引起中共當局關切)張:沒錯啊,像我這樣溫和的人,中國就不讓我去,你看這個國家有多虛弱?梁:(笑)他認為你人溫和,但言論很偏激。
#@1@#張:我不會偏激,我剛講到,很多研究專家看到中國的政策都是非常短期的,缺乏永續的考量。中共軍隊(稱「解放軍」)從今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加薪,這些解放軍工資增幅約一倍,其實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若不是中國內部遭遇到非常大的危機,他們不會這樣做的。梁:中國有中國的問題,台灣也有台灣的問題。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共達成516項共識,主委你認為政府有哪些方案可以儘快的落實?胡:9月我們就會開始實施相關計畫,包括金融業、工業政策及社會福利面等都有具體計畫,將積極改善國家競爭力。我們鼓勵台商把資金帶回台灣,所以不論是他們所需要的資金、土地等問題,都應該受到重視。梁:是的,要鼓勵台商把資金帶回台灣,就得重視他們的需求;一旦滿足他們的需求,台商才有意願將台灣當成全球的企業總部,作為永續發展的基地。(本文內容摘自超視「全民拚理財」節目,敬請鎖定本周日晚上8點準時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