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總統南太島國之行,在國內引起一陣批評。包括出訪的時機、所做出的承諾、是否亂開支票等等,都引起爭議或質疑。但如果我們真的要經營這些國家的邦交,到底該怎麼布這個局?外交上講的是網絡、情境:包括往來頻繁度,以及各方之間相互感應、配合的程度。夏威夷大學的書店裡面有很大一塊區域,是賣南太平洋島國的書。而且還有很多南太平洋島國的學生在那裡就讀。就這樣,夏威夷大學很清楚地展現出,它就是南太平洋的一部分,是南太的輻湊點。澳洲也是一樣。在南太平洋那一地區,澳洲根本是當地的「土地、城隍」。一些南太國家的經濟靠的是澳洲,用的貨幣是澳幣,發生動亂,派維和部隊或警察進去維持秩序的也是澳洲。澳洲有問題,也是找南太平洋國家幫忙。像過去澳洲最頭大的就是海上難民(或非法移民),一個個都想偷渡到澳洲,或在澳洲尋求政治庇護。澳洲不想讓他們上岸,所以逮捕後就送往諾魯等南太平洋國家的難民營裡,等待聯合國審核政治難民或給予到第三國庇護的程序。澳洲把這個作法稱為「太平洋解決方案」(pacific solution)。當然,是要給錢的。2001年8月,澳洲把幾百名阿富汗難民送到諾魯,答應給諾魯一億美元補貼。後來錢沒送到,氣得諾魯直嚷:這哪裡是太平洋解決方案?這分明是太平洋夢魘(pacific nightmare)!不管是解決方案還是夢魘,還是看得出澳洲和南太平洋國家緊密的網絡。南太平洋國家要跳出澳洲影響力,根本不可能。安倍晉三(極可能是下屆日本首相)的爸爸安倍晉太郎擔任外相時,就想打造一條日本與澳洲的日澳縱軸,幫著美國穩住南太平洋。那是1980年代中期的事,當時蘇聯想插手南太,日澳於是出面,表示願為美國打理南太平洋區域。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想涉足南太平洋,必須和美國利益掛鉤和澳洲攜手前進。為什麼大家想插手南太平洋?除了捕魚之外,更為了衛星接收站。根據最新的軍事發展,軍備競賽有愈來愈往太空走的趨勢。而南太平洋是最好的衛星接收站設置地點。於是中共的勢力也進來了。他們以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大使館為基地,藉著和澳洲良好關係,透過經濟援助積極向其他南太平洋國家布局,建構南太平洋關係。看清楚整個「局」之後,再回來看我們的外交。對南太平洋的布局,可以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由下而上」就是必須建立台灣和南太平洋的實質關係。但是我們對南太平洋瞭解嗎?我們書店裡找得到幾本關於南太島國的書籍?我與南太平洋的經貿關係密切嗎?有多少的留學生在台灣?有這樣的關係,外交才會有根。「由上而下」就是孫子兵法講的「上兵伐謀」。我們能藉什麼局或什麼網絡做槓桿嗎?美國的網絡?澳洲的網絡?如果沒有整體布局,光憑總統出去吶喊一下,再怎麼給錢,到頭來還是船過水無痕。只是以我們政府這種炒短線的決策模式,他們想得到那麼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