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中國由於工資低廉,因此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加工廠;而印度也是因為相對較低的勞動成本,以及大量具有英語能力的人才,吸引了許多跨國公司在此設立電話服務和後勤支援中心。曾幾何時,這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卻成為國際知名企業心目中設立研發中心的理想地點。
#@1@#最近,一項針對186家大型跨國企業所做的調查發現,從現在到2007年為止,這些公司規劃中的新研發單位有超過3/4選擇在中國或印度落腳。事實上,國際公司將研發部門東移的腳步,早在3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但是近年來此一趨勢的速度明顯加快。這項由博思管理顧問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 Inc.)和歐洲管理學院(INSEAD Business School)共同進行的調查,總共涵蓋了19個國家、17種行業中名列前茅的業者,結果發現,除了絕大部分都選擇中國和印度作為新研發單位的設置地點之外,這些企業的全球研發人才中將有31%的員工會在明年年底以前搬到上述兩個國家工作,而兩年以前這個比率只有19%。儘管中國和印度與西方國家在文化上仍然存有相當的隔閡,而且這兩個國家的龐大官僚體制往往會阻礙企業的正常運轉,但這裡也有急速成長的市場以及大批受過大學教育的年輕工程師和科學家,迫使歐美國家的企業不能再將研發單位及其相關的高薪工作機會留在自己家裡了。
#@1@#總部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道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 Co.)每年的研發經費約在10億美元左右,目前在美國和歐洲的研發部門規模分別為4,000人和1,000人左右,而在中國的研發人員總數尚不足百人。不過道氏計劃2007年底之前在印度設立一個新的研發部門,同時擴大在中國的研發團隊,將兩地的研發部門編制都擴大到1,200人。相較之下,美國的研發部門並沒有任何擴編的打算。其實不只是歐美的跨國企業,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在陸續將生產基地遷移到中國之後,現在連研發設施也加速向大陸內地轉移。神達、明碁、仁寶、大眾、華邦、廣達等台灣知名高科技公司紛紛在中國籌建研發中心、IC設計中心及軟體開發基地,利用當地人才,開發設計新產品。
#@1@#目前在中國科技信息,一名大學剛畢業的產品工程師年薪大約在1萬美元左右,但這些跨國企業貪圖的不只是低廉的勞動成本而已。調查發現,大約只有30%的受訪公司把成本考量列為將研發部門東移的最主要原因。博思公司主管創新事務的副總裁巴瑞.雅魯澤爾斯基(Barry Jaruzelski)指出:「大部分公司的理由都是為了貼近市場,以便就近切入。」負責指導這次調查的雅魯澤爾斯基說,研發部門必須靠近工廠,或是在客戶所在國派駐自己的人員,亦即有必要將觸角延伸到重要市場。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旗下的塑膠部門,便主張在接近新興市場的地點設立研發部門的重要性。目前它在中國上海有一個研發單位,正計劃在印度班加羅爾再設立一家。「當然,在中國的成本是明顯低得多,但公司在這裡設立研發中心的最大考慮是有助於為本地客戶提供支援和服務。」奇異塑膠的市場總監約翰‧卡林頓(John Carrington)指出:「這樣會讓客戶感到你更像是自己人。」這些跨國公司還是很高興能夠用低廉的價格,網羅一流的研發人才,特別是近年各行業的研發經費都面臨緊縮的窘境,錢更是要花在刀口上。 道氏化學的班霍澤承認,如果該公司現在不是在中國或印度建立研發中心,而是在美國本土,它恐怕只能招到1/3的合格研發人員。Adventity是一家專門為投資銀行、私人資本公司、避險基金和基金經理人提供研究和分析服務的諮詢公司,該公司美國分部的執行長耐科特‧帕坦卡(Niket Patankar)表示,企業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可以用有限的預算從事同樣高質量的研究,獲得同樣的結果。Adventity在印度有1,300名員工,平均薪資只有美國同行的1/20。帕坦卡說:「我們到印度的初衷的確是為了節省成本,然而當地的優質工作成果讓我們很願意繼續留在那裡。」西方企業將研發中心東移到中國或印度已經成為大勢之所趨,也難怪歐美國家白領失業人口數字節節上升。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資料,從2003年到2005年之間,美國軟體工程師的失業率幾乎增加了一倍,而網路管理人員的失業率則達到7.7%。截至去年年底,美國失業的資訊工程專業人員高達23萬4千人。康乃迪克州資訊科技顧問公司Meta調查顯示,美國至少有1/3的大企業,將資訊開發工作外包給海外公司,尤其是印度的公司。印度科技研發人才,是推動矽谷發展的主力之一。最近幾年,有遠見的跨國企業乾脆把研發中心移到印度。印度工業大城班加羅爾的資訊工程師人數估計有15萬,比矽谷的12萬還多。美國奇異公司設在班加羅爾的科技中心就有1,800位工程師,其中有1/4擁有博士學位。
#@1@#對許多美國科技人才而言,印度的科技潛力是相當大的威脅,更有人視印度科技人才是「將要震撼美國職場優厚待遇的外籍兵團。」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曾報導,印度科技人才教育程度高、頭腦好、又能說流利英語,薪資卻相對廉價,他們對美國造成的衝擊可能會超過中國的同業。中國目前的經濟主力是製造業,而製造部門的產值只占美國生產力的14%,雇用的人口僅占美國受雇人口的11%;印度可能影響的卻是占美國經濟產值60%的核心產業,這些部門的從業人口占美國受雇人口的2/3。有經濟學者形容,研發部門的外移是企業全球化發展的第三波,繼裝配生產線和後勤服務之後。新趨勢可能造成的現象之一,是新興經濟體及開發中國家的專業及科技人才不再熱中到美國發展,因為他們在自己的家鄉也有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