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政治出現了兩個影響深遠的變化,值得我們早做因應。一是中國大陸的崛起,正逐漸挑戰現有的秩序。這當然不是新的現象,但是我們關心的是互動。中國崛起之後,別國怎麼因應,以及一連串互動過程所掀起的漣漪或波浪,才是我們觀察的重點。就好像北韓一樣,北韓是否發展核武固然值得關切,但各國為因應朝核危機所做的後續反應,或許更值得注意。上個周末,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在新加坡開年會。中國大陸與其他快速成長的開發中國家,要求要在兩個國際金融組織中,有更多的發言權。西方國家也害怕,在多哈回合談判失敗的情況下,全球經濟合作將愈來愈難。這時就該把中國等新興經濟體趕緊納進來,以免造成經濟合作體制的分裂。所以美國提議,讓中國、韓國、墨西哥、土耳其,在國際貨幣基金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美國把這個作法叫「頭期款」,意味將來還會讓其他開發中國家在基金中扮演重要角色。世界銀行也和國際貨幣基金一樣,趁這個時候「整修內部」,準備調整他們和中國、泰國、墨西哥等國的關係。世銀發現,這些國家的經濟實力,讓他們可以向其他商銀貸款,而不必仰賴世銀。更重要的,過去這些被稱為「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的國家,逐漸變成「新興捐助國」(emerging donors)。他們自己從世銀貸款,但也拿大把鈔票援助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像中國大陸大把援助安哥拉、蘇丹、奈及利亞、辛巴威、與其他東南亞國家就是一例。而中國在援助時,並沒有把良好治理(good governance)當作受援條件,這是引起外界詬病的地方。溫家寶不久前訪問歐盟,中國援助蘇丹的政策,就受到歐盟的質疑,以其助長了蘇丹的種族迫害。所以世界銀行才想把中國趕緊也給納入體制,讓中國分享更多權力,以免北京自己拉一些國家去成立亞洲貨幣機構了。說起中國大陸的外援,紐約時報最近更以大幅的報導,配上多張照片,介紹中國大陸在各地的經濟援助。在北京來講,增加海外援助適足以向外界說明,中國的崛起不是威脅,中國是愛好和平的。但從紐時大幅報導,及前述國際貨幣基金與世銀的反應來看,西方的小心戒慎,與中國逐漸參與體制分享權力,都可看出世界的改變。中國其實也毫不隱瞞其企圖心。前兩天,北京宣布把派在黎巴嫩的維和部隊,從180人增加到1000人,以此表示對中東的重視,也在告訴國際:「中國人來了!」國際權力板塊,以及國際金融與政治的遊戲規則,都在逐漸改寫之中。另應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激進伊斯蘭勢力的興起。上個禮拜,教宗因演講誤引拜占庭皇帝批評穆罕默德的話,引起伊斯蘭世界大譁,也迫使教宗為此做出道歉。教宗的失言,以及教廷內部輔佐教宗審閱講稿的程序,固然都值得檢討,但伊斯蘭世界的反應激烈,也透露出某種訊息:激進伊斯蘭勢力正在成長。而且威脅到傳統的伊斯蘭權力中心開羅與大馬士革。中東學者因此憂心:長此以往,中東現有秩序將逐漸瓦解!這些都是上禮拜的事,但也都代表新興勢力對舊秩序的挑戰。看來世界真的是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