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美商優比速(UPS)公司、中國大陸寶鋼企業,及台灣的台塑、中鋼、台電等企業,它們之間有何關連?也許一般人的直覺是:八竿子打不著。事實上,它們彼此間雖距離遙遠,卻有一定的關連性。這些不同國家的企業有個共同的特點:都使用輸送帶運輸物品。就是這一條不起眼的輸送帶,串起了他們之間的關連性;因為,這些輸送帶,全都來是鑫永銓。論起知名度,鑫永銓的客戶們各個名號比它響亮。可是,若就企業體質,鑫永銓可是具有小而美的特色。鑫永銓主要業務是生產輸送帶,依產品別可分為輕便、耐熱、耐油、耐燃及齒型輸送帶等。在國際上,鑫永銓以「HYC」、「KING」的自有品牌,打出天下,成為全球第7大輸送帶製造廠,同時也是唯一入榜的台灣廠商。在國內,9月28日剛上櫃的鑫永銓,掛牌第2天,股價便由承銷價35元,跳空大漲至43.9元,直逼44元大關,超越橡膠類股股王南港的43.2元,一舉榮登新股王寶座。事實上,鑫永銓並非股市新面孔。早在2004年8月,鑫永銓便正式於興櫃掛牌。由於橡膠輸送帶製程繁雜,技術門檻高,加上下游需求穩定,從在興櫃時期,鑫永銓就一直是法人或盤商推薦的標的。如今正式上櫃,就風光登上橡膠類股股王,堪稱是興櫃畢業的傑出校友。
#@1@#然而,鑫永銓能夠一上櫃股價就狂飆,讓興櫃同袍引以為傲,當然還是業績取勝。一直默默做事的鑫永銓,2004年上興櫃時,每股盈餘不過為1.90元;2005年卻衝到為4.32元。今年上半年每股純益已有2.31元,甚至優於南港的每股純益2.03元。可是,鑫永銓資本額只有3.8億元,南港資本額卻達35.92億元,在法人眼中,鑫永銓顯然更具投資魅力,也有機會坐上橡膠類股獲利王寶座。成立於1969年,至今已經38歲的鑫永銓,算是國內老字號的輸送帶廠商。以今日鑫永銓的發展榮景,實在很難想像,成立38年的鑫永銓,竟然有超過30年的時間,處於經營困局,僅能於各大廠盤踞市場的夾縫中生存。鑫永銓何以能由一家「不倒就偷笑」的公司,搖身一變成為橡膠類股的新獲利股王?「擴廠,以及研發新材料、新商品吧。」今年53歲的鑫永銓董事長林季進,滿臉笑意的說。
#@1@#「橡膠輸送帶產業的營運,取決於膠料開發及製程能力。」所謂的製程能力包含產能;可是,鑫永銓從成立以來,礙於資金與業務量不足,始終只有一間工廠;直到公司成立的第31年,正好是發生921大地震的1999年,林季進才下定決心興建2廠。那時候大地震剛過,南投滿目瘡痍。南投的橡膠業者,為了降低人力與土地成本,決定外移到大陸另起爐灶。唯獨林季進選擇留在南投。「小公司在體質未健全時,去大陸還是只有死路一條;而且,當大陸成本也提高後,難道要去非洲嗎?與其去冒險,不如孤注一擲在台灣找機會。」西進的利與弊,他分析得非常透徹。不過,大陸相對低廉的成本畢竟是事實,也會在市場上,形成競爭壓力。為了不輸在起跑點,林季進不斷研發新的膠料,以及提高工廠自動化作為因應。結果,光是新材料的開發,每年便讓鑫永銓省下上千萬元;自動化程度高,也使鑫永銓人力成本僅佔整體成本的3%,遠低於同業的10%。每位員工產值由以前的300萬元,大幅提高到1000萬元。「我是傳統產業中的科技業!」他的臉上難掩驕傲。顯然,比起很多橡膠業者紛紛西進,直接省去人力與研發成本,留在台灣的鑫永銓培養出更好的實力,更禁得起市場考驗。個性爽朗的林季進,皮膚黝黑,說話中氣十足,帶點草根性。由於為人海派,曾經擔任南投縣進出口公會理事長,是地方上頗具名望的人物。然而,當時光回轉到27年前,當時才26歲的他,卻因父親突然過世,不得已在慌亂中接下家族企業重擔。那時,鑫永銓只是一家小型輸送帶製造商,面對10家大型橡膠製造商強敵環伺,每年營收始終在度小月,林季進沒有一天好日子過。「既然接了,就要把公司做好。」這是腦子裡的唯一念頭。
#@1@#為了要幫公司找出路,林季進一方面思考經營策略,另一方面則是用盡各種辦法與機會,刺探「敵情」。有一天,他偷偷溜進一家大型橡膠廠,才發現:原來,鑫永銓的廠房竟然只有這家公司的餐廳那麼大。受到這個刺激後,林季進決定不與大型廠商正面衝突,改承接小型企業訂單。經過幾年慢慢經營,鑫永銓總算開始站穩腳步。1996年,為了提高自己經營格局,挽救老公司的命運,僅商專畢業的董事長林季進,還以近45歲的年紀,負笈出國深造,前往美國多明尼肯大學攻讀企管碩士。念書的同時,他每天收到來自台灣的公司、超過20公分厚的傳真,於是,他就邊批公文邊上課。雖然授權幹部決定,可是,他依舊不放心。結果,1年多的碩士課程,他花了2、3年才唸完。而且,林季進在美國也沒閒著,經常利用地利之便拜會客戶。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眼看南韓、印尼等主要橡膠廠競爭對手不支倒地,他馬上飛到歐洲,一家一家公司拜訪,結果,把南韓訂單全都接收過來。雖然,邊唸書邊經營事業很辛苦,可是留學之後,林季進的視野突然開闊;「原來企業經營,得見風轉舵。」是他最大的心得。於是,他不再固守以往父執輩或同業的傳統經營方式,策略上開始變靈活。1999年回國不久,便決定興建2廠擴大產能。隔年,在美國亞特蘭大設立子公司。2002年規畫上市上櫃,由公開市場募集資金壯大公司。
#@1@#近年來,為了增加營收,鑫永銓開始為國際大廠代工。目前,自有品牌與代工營收比重約為9:1。為了進一步開拓代工市場,林季進今年1月簽約購買2筆土地,投下5億元資金,計畫於2年內開始進行擴廠,以因應國際大廠的代工訂單。由於營運策略成功,現在,鑫永銓的訂單已經排到2、3個月之後。當別的老闆還在忙著找訂單,林季進卻是煩惱如何讓產品準時交貨,恨不得新工廠明天馬上完工。9月26日上台北忙完上櫃法說會後,隨即匆匆趕回南投;在這個不景氣的年代,林季進卻能為了訂單忙進忙出,想必羨煞不少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