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電視新聞的跑馬燈正播放著:國內最大的發光二極體(LED)磊晶廠晶電與聯電集團旗下LED磊晶廠──元砷及連勇宣布「三合一」合併案的消息,LED上中游廠商華上光電總經理汪培值卻仍一派氣定神閒,他一邊啜著咖啡,一邊說:「大者恆大的立論,在光電業並不成立」,「華上在2年內,並不會走併購的路」。在這2年中,華上將積極提升技術及品質,「以質取勝」,在一片殺聲隆隆的LED市場,走出自己的路。
#@1@#晶電、元砷及連勇合併之後的新晶電,未來紅光LED將成為全球第一大、藍光LED為全球前五大。此一合併案的確為LED市場投下震撼彈,但汪培值卻點出市場上「大者恆大」的迷思。他認為,對於晶圓代工、IC設計產業而言,或許併購是擴充產能的唯一方法,但光電業的技術門檻高,嚴格要求品質穩定度,若一味以削價競爭,生產低階的LED產品,只會將路走絕。華上光電自2004年起,為在短期內擴充產能,連續併購勝陽光電、連威磊晶2家公司,並合併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華森磊晶,同時,在今年6月與南亞光電進行策略聯盟,華上將在今年底發行可轉換公司債(Convertible Bond,CB)20億元,未來2年,華上不會再進行併購大計,全力整合資源、提升技術,以提高產能。以下是汪培值接受專訪紀要。本刊記者問(以下簡稱「問」):新晶電形成之後,對華上的威脅有多大?應如何因應?汪培值答(以下簡稱「答」):就我的了解,幾乎所有的大客戶都有備源(second source)的概念,不會只有一家供應商,晶電大合併,可能會讓客戶積極尋找備源,坦白講,已有不少客戶跟華上接觸。事實上,光電廠包括品質、價位及客戶關係都是長久建立起來的,服務的關鍵在於「技術」而非「產能」,客戶不會因同業的產能變大而改變供應鏈。大者恆大對光電業而言,是一大迷思。不見得大就是好,新晶電未來必須面對兩大問題:第一,是合併之後,如何提升產能效率;第二,是客戶的定位問題,元砷的客戶群屬於低階、低價客戶,併了之後,產品要如何賣出去,也是一大挑戰。在此情況之下,原本就堅持技術本位、品質為上的華上,雖然產能不如新晶電,在仍可在既有的競爭態勢下「以逸待勞」。
#@1@#問:能否進一步說明,為何在光電業「大者恆大」是迷思?這2年,華上不也是積極採取併購,與晶電的三合一合併案有何不同?答:華上併購勝陽、連威是基於業務上的互補,而非擴充產能;與新晶電,名為「假設性的互補」,實為「財務操作」並不相同。併購並不是單純的合併,重要的是有能力整合。我本身是學材料工程出身的,對於化學複合物的特性最了解。晶圓的原料是矽(SI),屬性穩定,品質容易控制,在經濟規模的原則下,透過產能的擴充,確實能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功能。不過,發光二極體(LED)中的四元紅光LED(磷化鋁鎵銦)及藍綠光LED的材料,都屬三五族化學元素的複合物,尤其是磷,活化超強,絕不是光靠量大就有競爭力,必須技術、品質及良率等能力齊具,才是在市場上勝出的關鍵。問:近幾年,LED市場成為當紅炸子雞,不少大廠,如鴻海等,都想跨入這塊領域,不排除有一波併購風潮,您怎麼看?答︰比起動輒百億元的晶圓廠,資本額只有1、20億元的LED廠,跨入門檻低,確實是不少大廠覬覦的對象;不過,跨入門檻低,不代表容易經營,假設鴻海精密為了提供手機用的LED,而併購LED廠,非常划不來。目前,大家談得最多的面板背光源,使用LED的運用比重也僅有4%左右,不少人都把餅畫得太大了。因為LED的製程複雜,少者7、80層,多者上百層的化學物質,良率頂多一半,像華上平均良率達70%,在業界算是相當不錯;要經營LED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現在是專業分工的時代,不比過去。以美國經驗來看,早年電子廠商沒有好的互補資源,被逼得不得不自己成立上、中、下游公司,現在外部資源蓬勃發展,加上LED照明尚未普及化,不可能自行消耗這麼多產能,透過策略聯盟方式,反而能創造最高效益。問:華上今年的業務重點為何?希望達成何種目標?答:在併購勝陽光電、並在今年9月底取得連威磊晶公司董事會過半的董監席次之後,華上在LED上中游的技術廠商已整合得差不多,生產線十分齊全;董事會已通過在10月份發行可轉換公司債(CB)20億元,預估在今年底入帳,全數作為擴充產能之用。預計在2008年產能達到最高峰,每月產能四元紅光LED磊晶可達10億顆,占全球使用量100億顆的十分之一;藍綠光LED磊晶則可達5億顆,產能均較目前提升2倍以上。問:您對LED產業今年第4季景氣看法如何?華上獲利是否如預期?答:今年全年LED需求量,僅較去年成長50%左右,市場已有降溫(Slow down)的趨勢;隨著市場庫存量增加,今年第3季的LED需求較第2季疲弱,原本預估第四季的需求並不旺,但在聖誕節、中國的農曆年等需求支撐下,第4季則出現淡季不淡的榮景,第4季需求應會再增加。現階段華上的產品線仍以四元紅光LED所占比重最大,約6成至6成5,毛利超過30%以上;至於藍綠光,因市場削價競爭激烈,毛利降至20%以下,占營收比重也僅有3成至3成5。華上今年9月營收2.8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83%,一直採取「穩紮穩打」策略,獲利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