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死人了!明明力晶在第3季賺這麼多錢,股價為什麼漲不上去?」台灣電子業法說會旺季,10月中由記憶體(DRAM)大廠帶頭開跑,在12吋廠發揮效益下,力晶與茂德在第3季都繳出相當驚人的成績單,但一位在某家號子貴賓室看盤的大戶,在17日力晶辦完法說會隔天,看著力晶股價走勢圖,他一路從開盤罵到收盤。
#@1@#過去幾年,外資一直不看好DRAM產業景氣。但在12吋廠產能發揮效益,加上微軟推出新作業系統Vista的帶動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成了台灣DRAM業難得一見的大旺季,像「一哥」力晶就在第3季繳出42%毛利率的好成績。但儘管法人也看好,力晶第4季營運仍將維持第3季動能、明年DRAM景氣依舊風光下,DRAM族群股價就是不動如山。事實上,在邁入12吋時代後,許多外資已對台灣DRAM業的競爭力表示肯定。美商高盛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黃玉惠對力晶頗為佩服的表示,就毛利率來看,先前力晶、美光多在25%左右,但第3季時,力晶已成長到42%,而美光才27%;再以營業利率比較,力晶從第2季的18%跳增至26%,成長了約50%,而三星電子僅從22%增為26%。「力晶的確厲害。」黃玉惠說。而茂德的競爭力,比起力晶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港商德意志證券半導體分析師梁錫明指出,茂德第3季淨利為59億元,不但較第2季成長444%,也遠高於他原先預估的47億元;而33%的營業利率,更較第2季的15%成長近一倍,顯示茂德的轉機並非一時題材,而是確有實力。
#@1@#不過,在花旗環球證券、法銀巴黎證券陸續將DRAM類股投資評等調降至「中立」後,這些基本面利多消息,似乎已不太能引起投資人的興趣。港商荷銀證券半導體分析師李懿薇指出,原因有三個:一是全球DRAM產業供需變化,尤其是南韓三星電子宣布明年DRAM產能將擴增90%的消息後,外資圈都在密切關注DRAM產業供需會如何變化;二是揮之不去的籌資過度(overhang)的陰影;三是國際機構投資人頗質疑的,DRAM廠商的現金流量(FCF)何時才能由負轉正,亦即自有資金要能長期自給自足,而不是總靠籌資等外力支應。今年以來,DRAM業籌資動作不斷,而籌資方式從向銀行聯貸、可轉換公司債(CB)到DR(存託憑證)都有。瑞士信貸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王萬里就直言道:「現在國際機構投資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只要DRAM一伸手要錢,眼睛眨都不眨就給。」關鍵就在,DRAM業不斷籌資的結果,讓資本額不斷擴張,使得股東權益報酬率大量被稀釋,又造成籌碼凌亂,以致於DRAM空有大好題材,股價卻未能同步走高,外資也就不再輕易買帳。
#@1@#明年,台灣4大DRAM廠各有各的擴產計畫,資本支出預估將高達2300億元。其中,華亞科上半年12吋廠產量將增加3萬片,新增產能60%,朝年底12吋總產能12萬片目標邁進,資本支出則為580億元,所幸掛牌籌資及營運收益資金,足夠支應;而南科在上半年因有華亞科新增12吋產能挹注,年度新增產能30%,資本支出則為600億元,已發行100億元公司債,及兩筆各50億元國內可轉債也能過關。力晶全年12吋總產能由10.5萬片提高為14.5至15萬片,加計製成提升,年度顆粒產出成長約50%至60%,資本支出則約為600至700億元,明年靠折舊現金可挹注約300億元;茂德中科3廠明年第2季將投片量產,第4季全部以70奈米產出,約5萬片,資本支出約達450億元,目前初步規畫以CB或銀行聯貸合計籌措150億元。王萬里指出,投資客戶雖也都清楚DRAM廠業績會很好,但考量到DRAM廠動不動就到海外籌資,大大削減了DRAM族群的投資價值。就以力晶為例,他認為,力晶負債比(debt ratio)並不算高,國內游資又氾濫,實在沒必要到國外籌資。雖然力晶的說法是「避免在景氣下滑時,得面臨營運虧損與舉債利息的雙邊壓力(double dip)」,但對國際機構投資人而言,「印股票換鈔票」就是不好。也因而,多位外資感嘆道,要說服國際機構投資人買進DRAM股,「今年公司能賺多少錢」的理由已不管用,只有改成「目前股價有多便宜」,才會有一點點效果。目前,對DRAM族群來說,推升股價的最後一絲希望,原本在於明年的「Vista題材」。但在三星電子突然冒出「明年DRAM產能成長率將增加90%」的說法後,恐將影響明年DRAM的產業供需。李懿薇表示,原本預估明年第2季會有些微供過於求的隱憂,但在三星電子產能將增加的消息傳出後,DRAM業供過於求的現象恐將提前到第1季發生。
#@1@#不過,黃玉惠倒是指出,目前還不需對DRAM類股太過悲觀。她認為,這回DRAM產業景氣循環可能與1993至1995年的模式類似。也就是說,93年景氣一路走揚到95年,是因為DRAM製程從6吋邁入8吋,而這回則是從8吋邁入12吋,所以多頭好景仍將持續,而不會是像往年般「好一年後將壞三年」。她再以力晶為例指出,即便明年DRAM產業真的出現供過於求,只要成本比別人低就足以存活了。雖然,第4季DRAM價格再漲的難度確實有點高,但只要是能做好成本控管的業者,基本上就能維持在第3季的營運高峰,而像力晶與茂德有12吋廠當靠山,絕對可凸顯成本優勢。而這也正黃玉惠會認為,力晶、茂德等DRAM族群投資價值被低估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