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國際科技業中,有一件非常好玩的併購案,就是全球網路巨擘google要以16.5億美元的代價,吃下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創下google創立以來最大筆的併購紀錄。然而,細部去觀察這樁併購案,為何google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來取得YouTube,其實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排解一些潛在的風險。YouTube是一個影音分享網站,雖然擁有非常多的消費者,但因為版權的關係,所以跟很多的電影公司之間,出現了很多侵權官司。為了避免這些法律問題纏身,google就必須要求YouTube必須要在合併之前,去解決完這些麻煩問題。ˊ正因為google不願處理麻煩事,自然要付出比較大的代價,所付給YouTube的高額併購金額之中,其實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要付給YouTube去跟電影公司和解,所付出的和解金。企業併購除了跟同業之間的法律案件要處理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這些被併購企業跟員工之間的勞動契約,尤其是跨國的併購,因為每個國家的勞工政策不同,雖然不一定每個國家的員工都會簽訂勞動契約,但是很多國家都有保障員工權益的法律,這些都是企業在進行跨國併購看不到的成本。就像在歐洲國家都有所謂的退休基金,必須要讓企業萊負擔,而這些都是併購者,在併購之後才會發現的龐大負擔。提到員工,其實在企業併購的過程之中,組織與人事的安排也是一大挑戰。因為絕大部分的企業在合併時,鮮少有完全互補的公司,兩家公司一合併,一定有重疊職位,能夠讓雙方都能滿意,其實非常不太容易。像惠普過去在合併的對象裡頭,如果比惠普小很多,這種合併的組織問題會比較容易解決,但是如果合併對象規模一樣大,甚至是小吃大的時候,如果處理不好,就很容易造成組織嚴重的衝突與後遺症。有時候,併購企業為了讓被併購公司的高階主管,能夠留下來順利完成併購,都會提供豐厚的留任金,因為通常被併購企業的主管,通常都會擔心自己未來的前途,很多都會選擇離開,與其失去這些關鍵人物,併購企業不如用重金留住,但記得要有一個期限來獎勵他,等他們留任一兩年之後,才發給這些關鍵人物,讓他們為了合併而努力。另外,企業併購之後,還得要面對產品線的抉擇,如果產品線不合併,還是一樣有兩套的研發、行銷、製造,就根本無法達到節省成本的效益。只不過,產品合併之後勢必會造成顧客群的流失,除非砸下鉅資,用一些誘因來留住客戶,這就變成一筆非常大的開支。所以究竟是保住顧客重要?還是節省成本重要?就變成一個兩難的抉擇。以上的種種問題,通通是非常複雜的決策跟行動,像惠普就會雇用很多顧問公司,同時並進的來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因為沒有一家公司的高層,或者是董事會有這種能耐,能夠獨立判斷與解決。因此,建議企業主絕對要找到具有併購經驗的顧問公司,用金錢換取時間。畢竟任何一個併購案的成敗,拖延時間是最致命的敵人;因此靠著外部顧問的幫助,讓企業併購得比較好的決策品質,以迅速、果斷的行動,才能減低併購案所產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