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雯(Winnie)和葉姵廷(Wilma)站在擺滿圓桌的宴會廳入口處,環視會場,盤算著待會要坐哪裡。場景中,有些人已經入座,有些人正等著入座,上百位穿著正式服裝的人,獨自或結伴地走來走去,手中拿著飲料和食物,互相打招呼,舞台上的表演者汗流浹背賣力演出,與會者扯著嗓子談論著不同主題。陳麗雯和葉姵廷穿過人群,邊討論著「靠近舞台那一桌怎樣了?」「不要那一桌,那桌我一個也不認識」「你有看到認識的嗎?那一桌有你認識的嗎?」就這樣左顧右盼10分鐘,他們依舊找不到任何熟識的人,便索性挑了張離出口處最近的桌子坐下,這樣一來可以就近看到熟識的人進場,二來若是無聊要閃人的話,便可無聲無息的快閃離開。坐定後,陳麗雯便往熟食區移動,先填滿五臟廟再說,就在此時,她意外的看到葉泓志(Wesley)坐在一個被盆栽遮掩住大半的位置。陳麗雯一個箭步向前,「Wesley!你見不得人啊,躲在這裡幹什嘛!」Wesley作勢要陳麗雯小聲點「Winnie!小聲點。剛才遇不到熟識的人,又不想與陌生人客套寒暄,好不容易找到這張位在偏僻角落的桌子。想想好運的話,根本不會有人注意到,哪知屁股還沒坐熱,陸續有陌生人加入,才知道情勢誤判」。自然而然,陳麗雯、葉泓志、葉姵廷就這樣三人成行,順理成章地坐在一起,聊起公司內外的是是非非,無視同桌其他人的存在了,當然這樣的商業聚餐還是公司買單。
#@1@#陳麗雯等所同屬的公司,每年花掉近200萬的交際費,讓公司高階主管、經理成為俱樂部或商會成員,打高爾夫球、參加會議、餐會等。這筆錢對公司說多不多,但卻不算少,但到底為什麼要花這樣的錢?是福利?還是別有目的?社交費用的支出不應只是員工的一種福利或額外津貼。類似的場合,無非吸引大批的會員與企業團體參加,換言之,餐會中可是聚集了成千上億的潛在商機,就等著你去大顯神通,八面玲瓏的開發客戶,建立商業脈絡。使用這筆費用的人便是代表公司,他應該學習如何善用這筆支出,為公司帶來商機,創造獲利。
#@1@#商業聚會處處是商機,參加的人應主動出擊,名片不離身,真誠遞上名片給每位與會人員,熱絡地向他人做自我介紹,如此要遇到具決策權的客戶,並不是難事。事實上,陳麗雯等人剛才就這麼錯過了他們一直希望認識的台開工程總經理,他正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坐在同桌。做業務的人,都知道想達成交易,就一定得找對方的高階決策人員,特別是老闆最有效,業務人員想拜訪企業主,有時常不得其門,見不到決策人員,當然陳麗雯等人認識了台開老總並不一定等於和這家公司攀上關係,爭取到合約,但卻是值得一試,而我雖不敢能說這些事確實造成陳麗雯等所屬的公司多少金錢的損失,但無可否認他們錯過了賺錢的機會,不是嗎?有人在社交這一點經營的很好,但大部分人習慣自然發展,不要太勉強。但這樣的想法是不切實際,對公司是毫無幫助的,畢竟,商業宴會本來就是這樣的場合呀!企業和參與代表若能慎重看待,重新檢視公司的交際費,真實做到「廣結善緣,拓展人脈」,對企業將是有益而無害。當然若企業認為社交支出只是員工福利,辜且考慮我的論點。你可能同意:大部份的員工寧可為了實在的錢,而同意福利打折。給予員工高薪,而只保留那些員工真正關心的福利。切記,員工最關心的是真實進入其口袋的錢。善用你企業的福利制度,隨時評估再評估,它不是永遠固定的。規畫自助式福利方案,讓員工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福利,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一套標準的方案。特別是當此等準加薪的幅度低於原本的福利成本,不但企業可以省錢,員工也可以增加收入。最後,我還是要再次重申社交預算和交際費不只是員工福利,更是企業的商機投資,既是投資就應看其投資報酬率和效益才是。(本文作者為美國費城大學企管碩士、ERA毅業國際顧問組織亞洲區負責人暨中華毅業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