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輩子,要沒借過錢是不可能的,小至買車買房,大至買樓設廠,都會有資金不足,需要借錢的時候。除了親朋好友間的通財之義外,能讓人們借到錢的地方,就非銀行莫屬了。在台灣,想要向銀行借到錢並不困難,只要提得出不動產、機器設備或有價證券來當擔保,就容易和銀行借到錢。銀行握著擔保品,可以安心放款,反正那天收不回錢,也有房子或機器可以拍賣;而借款人可以取得資金來運用。但問題是,因為台灣社會結構和經濟環境等因素改變,這些擔保品的價值不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這個擔保品失靈的時代,如何讓放款業務健全運作,是銀行目前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因此,放款必須重新回到本質上來思考,遵循五大基本原則,而不是繼續擁抱著擔保品的迷思,把銀行當成當鋪,只要拿到擔保物權就好。銀行放款,專業一點的說法稱為授信。它的基本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必須考量借款人(person)的信用如何、為了什麼目的(purpose)需要貸款、是否有一個合理且有效的還款計畫(payment)、能不能提出適當的保証(perception),以及貸款計畫的成功性及未來性(perspectives),合稱為授信5P。它的重要性順位,就像是人的五隻手指一樣,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也就是以借款人的信用、借款目的和還款計畫最為重要。信用是銀行認識你的一種方式,唯有認識你才有可能借錢給你,透過像是收入情形、退票記錄、還債能力、財務報表等個人或企業以往的信用往來記錄(credit record),來了解你是不是值得信賴。以前信用是一種身份和人格權,但現在它和財產權相提並論,尤其進入資訊時代後,信用變成一種資訊,是有價格和經濟意義的。在了解借款人的信用後,還必須評估借款的目的為何,畢竟銀行不是慈善機構,它的資金來自於大眾,所以授信時就必須要秉持與大眾福利和公眾政策相關的原則。此外,還款計畫雖然居於person與purpose之後,但卻是授信運作的核心。套句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無論借錢的目的、金額大小、借款期長短為何,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還款的計畫和能力。例如週轉性的短期借款,其還款來源就是要証明借款人有錢,而這些錢在哪裡;而長期的、資本性的借款,就得要提出一個合理有效的還款計畫。在考量過信用、目的和還款計畫後,才去評估借款人能不能提出適當的保証,也就是擔保品的部份。過去台灣銀行授信時都直接把擔保品,當成借款人信用和還款能力的指標,因此當擔保品不再有足夠的還款價值時,銀行授信便易爆發出種種危機。反觀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經濟學者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所設計的微額信貸(micro-credit),在沒有擔保品的情況下,擁有高達98.89%的還款率,主因就在於微額信貸回歸了授信最重要的本質─信用。對照尤努斯以信用做為授信主軸的微額信貸,台灣銀行的授信主軸卻以擔保品凌駕一切,就不免因小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