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群來自海外、底子硬的「金」勢力,像電影《異形》(Alien)般潛進台灣企業,現在他們正靜待著大獲利的機會。他們,已在全球橫行一時,如今則「入主」在台新與玉山等金控、中嘉等台灣三大有線電視網的組織中。
#@1@#英國知名的財經雜誌《經濟學人》(Economist)給了他們一個頗有氣勢的稱號:「資本市場的新天王」(New King of Capitalism)。在台灣,隨著「持有」的企業越來越多,他們的名氣也越來耳熟能詳,例如新橋資本、麥格理、凱雷 (Carlyle)、安博凱(MBK)以及梧桐等。這一群其實本名叫「私募資本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也叫「私募」的有錢組織,投資的範圍相當廣,從創投到管理收購(management buyout)、融資收購(leverage buyout),到收購不良資產(NPL)、房地產投資、公共建設基金或公營事業民營化等都有。只是,因為這組織投資企業股權的方式很私密(private),所以從事這種私募資本的銀行家,在華爾街又被稱為「企業獵人」。當他們「獵取」企業時,都會透過自己私下管道,從大股東直接洽得;若為上市上櫃公司,則通常採取盤後交易方式取得大筆股權轉讓。
#@1@#在亞洲金融風暴前後,特別是南韓發生金融體系將破產之際,這一群私募股權基金就「趁虛而入」,「協助」銀行重生,南韓國民銀行就因此而成為日本以外的亞洲第五大銀行,另則有6家韓國銀行擠入亞洲前25大銀行。而私募股權基金在韓國銀行有難時逢低承接,進駐協助重整。近來,再轉手賣給花旗集團、渣打銀行等外國商業銀行,大撈一票。韓國成功經驗,加上中國正邁向開放之路,私募股權基金業者也挺進中國。不過,台灣在有線電視開放、金控整併下,加上企業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比中國等新興市場好、股價又便宜、政府刻意維持在低利率,「企業獵人」見有利可圖便繞進台灣布局。而根據經濟部統計,今年以來,私募股權業者在台灣投資的大宗,就是通訊和金融業,累計1到9月的僑外投資金額,已達93.3億美元。
#@1@#像美國政商關係良好的凱雷(台灣過去譯稱卡萊爾)集團(Carlyle Group),在1999年就匯入7500萬美元,投資台灣寬頻、經營桃竹苗一帶的獨立有線電視網。6年多來,凱雷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期限到,去年將台灣寬頻售予澳洲麥格理的私募股權基金,新台幣300億元獲利入袋,投資報酬率數10倍。不過,凱雷並未停止在台灣的獵食計畫。在賣了台灣寬頻後,凱雷再以新台幣470億元投資東森媒體,連當年凱雷延聘經營台灣寬頻的專業經理人,為自己賺了獨立門戶的資金,成立安博凱(MBK)私募股權基金,最近也從各家中脫穎而出標下中嘉多媒體。而近日,凱雷更以1700~1800億元出手收購日月光,其手筆之大,再次震驚業界。
#@1@#至於台灣的金融機構,則對外資的吸引力更大。美林證券台灣研究部負責人程淑芬指出,台灣金融業股價在亞太地區算是偏低,加上今年台灣有卡債風暴,在有便宜可撿、危機就是商機的雙重條件下,新橋資本、淡馬錫等外資企業獵人集團,便積極搶進台灣,而且從大金控到小型銀行都可見他們的「金影」。此外,因企業授信不當,台灣不少銀行都有的不良債權(NPL,Non-Performing Loan)地雷,也成為「獵物」,而東隆五金就是典型的案例。東隆五金能成為台灣第一個重整成功的企業,5年前匯豐集團直接投資部門挹助東隆五金新台幣19億元是關鍵,如今東隆五金重新掛牌,為匯豐直接投資取得出場的捷徑。台灣第一次金改後,要清除高峰時達2兆多的NPL,買賣NPL在2000年初時一度是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在台最大宗業務,來台競標NPL的私募股權基金業者有龍昇、澤普世(Ceberus)、柯龍尼(Colony)等,華爾街券商專做NPL者,如美商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在台都有插一腳。這些業者,不僅為私募股權業者「牽頭」、找併購投資案,更也會自掏腰包、透過旗下私募股權基金,尋找投資標的,甚至從財務顧問、交易到營運管理等一貫作業全都自己來。像摩根士丹利,今年第二季就投資6500萬美元買下中鼎工程的19.9%股權。而據了解,因看好台灣房地產,摩根士丹利房地產基金已著手研究台灣市場,打算透過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資部(MSPEA),在年底前進行兩項合計金額達1億美元的投資案。摩根士丹利研究部指出,台灣利率是全球和亞洲第二低,僅次於日本,低利率環境,最適合進行私募股權業者最愛的融資併購(LBO)。摩根士丹利台灣區總裁郭冠群指出,台灣有100家公司市值約在5億美元以上的公司,這種規模企業最符合多數私募股權業者的投資胃口。台灣是亞洲科技企業最多、華人管理人才也最多的集中地,而台股股價合理,不少公司股票殖利率都有5%到6%以上,這些條件讓台灣成為私募股權業者到亞洲一試身手的最佳市場。
#@1@#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在台四處找機會,股市併購、引進外部資金傳聞滿天飛,私募股權基金不僅看「有問題的公司」,也對手上現金多多的公司有興趣,舉凡非公開市場的股權交易,到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批次釋股、創投或各種需募集資金的機會,都是他們投資標的。而有問題的上市櫃公司引進外部資金時,能受人青睞,當然是利多。但值得注意的,這類引進外部資金的計畫,多採私募形式,公司管理階層或大股東私下洽談,敲定價格後再採盤後交易,談判時間少則半年,長則一、兩年,洽商對象也很多元化,最怕「只聽樓梯響、未見人下來」,例如中信金原本有引資計畫,最近卻因為插旗兆豐金案被揭發弊端,訴訟纏身,引資計畫被迫延後。另外,私募股權基金與一般投資台股的共同基金基經理人,很不相同。外資經理人常會跟著賣方(外資券商)發表的研究報告操盤,投資人可以參考外資報告買賣股票;私募股權基金業者就不太按牌裡出牌,不過其在投資上還是有一套策略可循,亦即類似價值型的投資,所以投資人需注意,除要從基本面著手、分析投資價值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拉長投資天期,才能跟著「企業獵人」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