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700萬科技人,搶當農民」,午餐時間,麵食館上報紙斗大的標題刺激著上班族阿旺的心,疲於與客戶搏交情,倦於辦公室內無時的鬥爭,已經不只一次萌生回歸田園念頭的阿旺,這樣的想法愈來愈強烈。「辭掉工作改種田,可行嗎?」專科畢業的阿旺,嘉義新港老家還有五分地,但是已經快40歲的他,在都市居住將近20年,真要放下公事包、親近土地,要盤算的問題還真不少。過去鄉鄰長輩「種田無出脫」的論調還根深柢固,離開職場後,會不會再也回不來了?錢,夠生活用嗎?這些都是讓阿旺猶豫著,該不該跨出這一步。
#@1@#阿旺坐在有冷氣的麵食館盤算未來,這時,人在埔里的劉讚和,正開著車往甜椒園方向,一邊手機響個不停,有彩椒運銷班農友、有牛蕃茄合夥股東、有想來學種植彩椒技術的農民,還有電視台訪問拍攝的通告。劉讚和種植甜椒前,曾是開賓士車的「劉董」,炒地皮賺上億元,也因為房地產崩跌,每月單是要繳給銀行的利息錢超過50萬元,被錢追到走頭無路,轉向農業求生存,目前年收入超過600萬元。與劉讚和一樣半途轉入農業的黃良僖,以前是防盜器廠老闆,現在是網路上有名的葡萄大王,種植的葡萄還沒摘下,就被訂得差不多。種植棗子的蘇文財本來在中石化上班,個性內向的他從幫雙親的忙,可是在專心投入棗子種植後,種植的精品牛奶蜜棗子比雞蛋大,年收入7位數,豐收時,一年收入竟是上班時的3倍。從職場轉進農場,把花蓮富里變成稻米聖地的賴兆炫,他的「鋤頭博士」故事幾乎成為經典。擁有農經碩士學位的賴兆炫,10幾年前放棄福壽企業飼料採購職務,帶著老婆返鄉走入田地,從整地開始培育有機米,多年的奮鬥,終於以「銀川有機米」打出名號,連日系百貨公司都擺有銀川米和日本進口米一較短長。期間的甘苦,賴兆炫在米包裝袋上,紀錄著他的心情。
#@1@#這一位位現代新農民,正在扭轉台灣農業的發展。農委會主委蘇嘉全說:「過去農業是弱勢,但現在農業可以精緻化、科技化,未來,將是最有發展的行業。」而根據主計處統計,2004年平均每戶農家所得為89萬3千元,農家平均每人所得為23萬元,雖是一般所得的80%,與歐美日農民所得高於平均所得,還有段差距。但農委會指出,專營出特色或企業化發展,年收入7位數並不罕見,甚至還可達中小企業的營業額。而觀察高收入的農民,「差異化、精緻化、品牌化」的三化策略,是他們從傳統農作低價競爭的紅海,走出個別利基的藍海領域。蘇嘉全指出:「台灣的農產還不足夠供應內需市場,只要產品夠優,不怕沒有市場。」台灣新農民快速增加,一方面是歐洲回歸田園生活、樂活風潮也逐漸吹向全球及台灣,促使人們反璞歸真、與自然共生的念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台灣過去10年產業外移,產生的非志願性失業族群,有一部分為鄉村所吸納。這兩股人潮,成為了台灣農村的新生力軍。
#@1@#最近,農委會才舉辦一項「園丁計畫」訓練課程,原本要招收一個班級40人,預估報名人數會達500人。沒想到,傳進農委會的報名資料超過了3300多份,讓主辦單位嚇了一大跳。儘管,最後增開了10班次,還是有將近3000人擠不進這項訓練課程。農委會承辦人員表示,在報名成員中,大專學歷者超過一半,而原本工作是台積電高階主管、大學教師、貿易公司職員、金融業退休人員,比比皆是,可見「回歸田園」已在社會中悄然成風。「農村就像是大池塘一樣,回到老家總有一口飯吃。」農糧署企劃組組長蔡秋虎說。只是,蔡秋虎發現,因失業而回到老家種田的例子並不新鮮,但年輕、具有專業與經濟基礎,為了追求不同生活而來到農村的人,則在近幾年快速增加。他觀察到,參與「園丁計畫」的就多屬這一族群,而他們會參加,就是為了要先認識有哪些應用的技術、觀念和行銷方法。
#@1@#對於農村新興人口的回流,高縣大社鄉農會推廣股股長謝明元說:「10年前幾乎沒有年輕人回來,但現在情況不一樣。」謝明元說:「農村的包容性很大,技術門檻可高、可低,像個母親一樣,隨時張臂擁抱願意投入的人。」正修科技大學土木系副教授林冠洲,就是有意投入農業的「新人類」。已經過一番思考的林冠洲表示,高科技發展是一條不歸路,一去不回頭。現在人們開始承受過度發展高科技而嚴重破壞環境的後果,開始尋找沒有污染的食物。林冠洲認為,就現實面來說,這也是農業發展的新機會。再從學術角度看,林冠洲看到台灣的國土土地沒有好好規畫利用,土地長期不受重視,因而今年48歲的他,想在自己還拿得動鋤頭的時候,親近土地,身體力行自己的所學所長。不過,林冠洲也坦承:「一旦離開教育圈後,能不能回得來是一個問題,而農業回收期長,要有覺悟初期不會有收入,因為還是尚未成年,轉職是一家人的事,以後的規劃要先想好。」林冠洲選擇先參與透過活動認識一些相關人,同時也刺激想法,藉此機會將觸角延伸出去。簡樸的農村生活、悠然自信的新農民群像,一時間很能打動現代人的轉業欲望。不過,輔導農民超過15年的謝明元,以他在第一線的輔導經驗說:「轉職成農民,前兩年是最難熬的。」
#@1@#因為這段期間投入的成本大於收入,加上生活型態的調適,比較容易感到挫折。他建議要轉職投入農業生活的人,心態一定要調整好,不要把農業活動看得很卑微,時而心心念念上班輕鬆,要種田就要下定決心。謝明元說:「只要能『屈下去』2年,大多人都會留下來,繼續做下去。」務農的投資報酬並不比上班族差,蘇嘉全就說:「種田就像自己當老闆!」雖然,劉讚和、賴兆炫不約而同地強調「務農賺到的不只是錢」,但新農民既能賺到錢,又能過著心所嚮往的田野生活,那種滿足與成就感,正是對現代上班族最大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