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御宅族這個字的日文漢字意思是?答:日文裡「御宅」最初意思是「家」、「你的房子」後來就成為你的代稱。現代日文當中也還會使用到原來的意思,多是用在敬語裡(如同令尊之類的敬稱)。如果在10年前,這個字確實不太好有歧視的意義,給人一種「怪人」的感覺。不過現在又有了正面的意義,指對某一種領域很專精,或是博學、有知識的人。目前「御宅」(OTAKU)這個字眼,在英文或是其他語言裡也成了外來語,意思跟我們後來的定義比較接近,較趨向正面的意思,給人「很酷」、「日本通」的感覺,過去那種「怪人」的印象已經沒有了。美國甚至有人覺得「OTAKU」是精通日本先進的文化趨勢的人,意義上是個好字眼。問:如果是把狂熱者與核心玩家之類都歸為御宅族,定義會不會太廣泛?答:「御宅族」的確是有許多意義,我們得從分析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來定義它。在日本,以前大多是負面評價,覺得他們是在社會上與人溝通不良,只喜歡自己的世界,一直耽溺其中,不過最近這種負面印象漸漸消失了。由於我們必須從商業立場來考量,所以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對某種領域砸下時間金錢的人,不過在日本「御宅族」原本源起於沉浸在動畫或是漫畫中的人,我們擴大範圍到像是車子或是流行服飾,只要沉迷於特定的領域就可以被稱之為御宅族。問:以書中的定義,連集郵也是御宅族的一種,所以這應該是人類的共同現象,這份調查對外國人可以適用嗎?答:當然這個字本身是日文,所以是源自於日本的社會文化當中。主要是因為日本經濟在80、90年代高度成長,某種程度上人們花費在興趣上的金錢增加了許多,而像是漫畫、動畫等等,都是日本最興盛的領域,在這些領域當中,就誕生了首批的「御宅族」。其實像過去也有很多郵票御宅族、鐵道御宅族、汽車御宅族等,在世界各地都有,但是在集結規模上不像日本動漫畫迷這樣盛大,也沒有類似的集會活動產生。對於這個調查,我們也覺得同樣適用於國外環境,但是礙於經費有限(笑),只有進行日本區的研究。其實像是郵票、錢幣、鐵道旅遊這樣的興趣,是普世皆然,只要有時間、有錢、有興趣投入,就會形成一群愛好者。我們想研究的,也就是這個方向。問:電影或電視【電車男】在台灣上映後,台灣人也開始熟知御宅族這個名詞,您認為御宅族的形象是否被這部影片定型化了?實際情況為何?御宅族這字變成了一種表示這個人很「純粹」、「純真」的感覺,這可能是這電影替御宅族帶來完全不一樣的好印象吧!問:企業要如何應用這本書提供的資訊?答:可以從兩方面來說:首先,對於生產動畫、漫畫、遊戲的公司而言,本書提供了御宅族的樣貌和心理需求的分析,他們可以活用我們所提供的資料。另外一點,正如書中所敘,這些人所進行的「創造活動」;比如說以漫畫為例,就是同人誌的活動,電玩也有所謂的同人電玩,汽車的話就是對車體進行各種的改造。我們透過仔細觀察這些同人活動怎麼發展,也多少對某領域知道一點專業知識(know how),我想企業主如果深入這些創作活動的話,對於產品本身也是會知道更多可以改進或是發展的空間。問:御宅族的消費模式是否會受到景氣的影響?答:「御宅族」的消費行為與景氣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御宅族非常執著於某些領域,也有既定的價值觀存在。不管是哪種領域,御宅族所針對的都是特定商品,價格變動跟景氣波動相比,其實變化幅度並不大。因此,比起景氣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產品本身的力量。不管景氣如何差,只要有好的產品出現就可以翻身。御宅族是對於某種產品產生了價值觀或是尊敬,因而對商品有所執著。而針對行家所推出的產品,銷售的狀態也跟一般買家購買的商品銷售狀況不一樣。即使2004年景氣復甦,但是某些商品的銷售動向卻無法反映出景氣的好壞,可見得景氣不會直接影響御宅族的消費模式。問:如果企業為了符合書中所提到的稀有性,是否會喪失更多賺錢的機會?如果稀有性的東西最後流於拍賣市場,獲利的應會是轉手拍賣的賣家,對企業來說,製造稀有性產品的利益為何?答:特殊收藏品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到處都有的產品自己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收藏保管,比如說有些商品看似很普遍,但某些特殊版本,就會是稀有品。像是日本的卡片遊戲,其實到處都有賣,但是為了比賽的緣故,還是希望有幾張稀有的卡片,為了要收藏到稀有的卡片就不斷購買,企業們也逐漸發展出特藏版商品,從十個裡面才有一個,變成一百個才有一個,不斷刺激消費者不斷購買和交換,讓消費者對於稀有的版本存有渴望,這就是企業引導消費者的手段。問:以您的了解,目前日本或是國外有哪些企業是針對御宅族做行銷且成功的案例?答:日本的玩具製造廠,像是BANDAI(萬代)這種持續生產製造的公司就很成功。不過像是遊戲公司的暢銷商品,就很難說是因為單純行銷策略好而成功。像是BANDAI這樣的玩具製造公司,當然事前的行銷必須做得好,因為他們產品眾多,不好好行銷的話也是不行的。也就是大家會努力提升產品的「暢銷命中率」,雖然不一定每次都會成功,但確實是比其他玩具製造商賣得更好一些。另外我想舉的不是單一企業體的成功案例,而是一整個區域行銷成功的案例,那就是日本最著名的電氣商店區:秋葉原。秋葉原歷經了好幾次的商品流行趨勢,從最初音響專賣店,接著流行家電類產品、90年代的電腦產品,到現在則是成了動漫御宅族的寶地,接下來一定還會有新的產品和潮流產生。只要有一家店成功了,就會形成模仿的風潮,而熱潮一過,店家就會再一次經歷汰舊換新過程。秋葉原風潮的興衰其實相當有趣,這不是一個企業所能完成的,靠的是這塊區域激烈的競爭力形成的。不過商品的製作如果太符合所謂「御宅族」品味的話,有時候反而很難為一般人所接受,在市場上拓展不開來。因此商品確實是需要區分,看是要針對御宅族或是針對一般消費大眾市場,日本的家電市場已經對於這樣的模式很習慣了,對於專家級消費者的行銷和一般大眾的行銷就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說,攝影器材如果只針對御宅族消費者生產產品,市場就會越來越小。像是數位相機剛誕生的時候,詢問了很多攝影御宅族的使用者,他們都說這樣的產品沒有市場,所以有一陣子相機公司不怎麼願意生產數位相機,但是現在則是情勢完全相反,很多的相機大廠紛紛投入生產行列。其實數位相機最初是在電腦御宅族當中先引起流行,如果當初也參考其他週邊種類御宅族的意見,也許就可以早點找到正確的切入點。(本文由商周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