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雷(Carlyle)併購日月光,過去這2個星期來,可說是台灣資本市場最重大的新聞,其他的併購之說甚囂塵上,一時間,似乎所有台灣的企業都變成是外資未來併購的標的,從公司價值的角度來看,台灣股市似乎有低估掛牌公司的可能,才會吸引外資登門併購,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將台灣企業從台灣股市終止下市,再到香港等地區掛牌,或許就能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價值,也可免除登陸投資的種種限制,本文就以日月光併購案為例,探討其對台灣股市未來發展的影響。
#@1@#自從美國發生恩隆及世界通訊等企業弊案以來,所有的政府機關及相關監理單位,無不以打擊弊端為首要目標,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一下子變成所有企業經營的顯學。在如此的趨勢下,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更是風聲鶴唳,深怕一不小心就步上被迫下台,甚至遭到起訴定罪的命運。尤其是由美國國會議員所主導定立的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要求對於美國企業經營上,更增加了許多難度,類似如此不利商業活動的環境,已引起美國部份重量級人士--像是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以及參議員休莫(Charles Schumer)的重視,認為這樣的趨勢若持續下去,美國將很難再醞育出類似微軟這樣頂尖的公司,而華爾街這個全球資本市場首都的地位,也將受到倫敦這個曾經是世界金融中心的挑戰,這可從近年來紐約及倫敦的IPO的數量及金額看出彼此的消長。而會有這樣的變化並不難理解,對於全球的資金來說,不論是買紐約上市的公司,或是倫敦上市的公司,其間的差異性並不大,只要能讓投資人賺到錢的,資金就會往那裏去,同樣的,對於要掛牌的公司而言,如果在倫敦掛牌要比在紐約掛牌來的便利,其後續的監理要求也較為簡便,由於二者同樣能吸引國際資金,倫敦交易所理所當然就會是掛牌公司會選擇的地區,這對於華爾街來說無異是一大警訊。
#@1@#相同於倫敦對紐約的威脅,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香港對台北的威脅。其主要的原因與倫敦與紐約的情況有點類似,最主要的差異就在於自由度。正如所謂的商人無祖國,那邊有錢鎌,商人自然會朝那個方向去移動。以香港的情況來看,由於在英國人管轄時,即以其自由化的優勢吸引許多外商進駐,不論是外匯或主要商業活動,都採取開放不管制的政策,這對於吸引外資的進出有相當大的助益,尤其是開放的外匯政策,對於國際資金的往來更是一項重大利多。而如此自由度高的經濟環境,一直以來都是香港的最大優勢。相反的,台灣由於外匯進出仍有央行的管制,資金進出自由度當然比不上香港,再加上審查及監督管理的人為裁量權極大,不像香港是依循明確而公開的法令規範,遊戲規則相當清楚,少有人為因素的絆繫及干擾,時效上亦較為快速,類似如此高度管制及監理的企業經營環境,其實是不利於吸引競爭力強的公司的掛牌。
#@1@#台灣金融主管機關在資本市場的管理上,很明顯的父母官的心態仍相當的重,總以為保護投資人的權益是自己的職責,殊不知,投資的風險原本就該由投資人自己評估及承擔,主管機構要做的,頂多是確保這些公開資訊的正確性,更令人不解的是,如果監理管制真的很好,為何仍發生像迅碟、博達及陞技等弊案,由此來看,如果沒能力可管,還不如不要管,讓市場機制找出台灣資本市場自己的路。在目前兩岸政治僵局仍持續的情況下,香港的特殊地位反而成其吸引台商的最大優勢。目前來看,台資企業在香港上市的總市值約在3300億港幣,約港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的4%,這些在香港上市的台資企業中,市值最大的,當然首推鴻海集團的富士康,市值高達1600億港幣,其次是早在1992年就赴港掛牌的製鞋大廠裕元工業,目前市值將近400億港幣,至於市值第3大的,則是以方便麵起家的康師傅,目前的市值約在320億港幣左右。在這些遠赴香港掛牌的公司中,最成功的例子非鴻海集團的富士康莫屬,由於香港是個國際資金匯集的地區,對於獲利情況好、營運前景佳的公司,自然有機會獲得較高本益比的評價,這也是當初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為何決定讓富士康到香港掛牌的重要考量。果不其然,富士康從2005年2月3日在香港掛牌以來,市值從原本的265億港幣,增長到現在的1700億港幣,相當於7000億台幣,遠大於鴻準2100多億的市值,相較於鴻海掛牌15年才有1兆2千億的市值,富士康的市值成長速度實在驚人,最主要的原因即在於富士康在香港享有約30倍左右的本益比,相對於台灣目前電子股平均20倍不到的本益比來看,郭台銘當初讓富士康赴香港股市掛牌,顯然是下對了這步棋,而這樣的結果,無形中更提高了其他台商赴香港掛牌的意願。赴大陸投資的種種管制,長期以來,一直是台商心中永遠的痛,受到政治的束縛,眼見很多商機因而消逝,尤其是看到其他競爭對手,為了提高本身的競爭力,或為了爭食中國大陸這塊大餅,紛紛赴大陸設廠投資,而自己本身卻因為歷史的宿命,而無法如願的登陸投資,心中的無奈,想必是一般人所無法體會的。
#@1@#從最近的日月光併購案來看,與其說是一件外資併購案,不如把它看成是從台灣資本市場撤出的案件,市場盛傳其實是日月光大股東張家,為了擺脫封測業登陸投資的政策,而設計出來的金蟬脫殼的策略。從併購日月光的美商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這家公司的背景可以得到解答。這家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公司最常進行的併購,即是與管理階層合力將整個公司買下來的融資併購(leveraged buyout),屆時可能的狀況,就是卡萊爾在百分之百收購日月光的股權後,終止在台灣股市上市,之後再重新申請赴香港上市,如此一來,一方面可複製富士康在香港上市的成功經驗,取得更高的本益比及股價,整體公司的市值也可望因而更上層樓,除此之外,對於封測業赴大陸投資以及投資金額的限制,也可以一次解決那些不必要的限制,得以純粹從商業的角度評估到大陸投資的金額及規模,這樣一來,即可達到一石二鳥之效。
#@1@#民主政治制度與資本主義在本質上有其衝突性,一個是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每一個人在選舉中的一票都是相等的,相反的,公司組織則是以每個人在資本主義下所累積擁有的財富,做為決定權力大小的依歸,也因為二者之間存在這如此的差異,因此,在做任何決策考量時,所考慮的角度當然也就不一樣。所有政治人物在民主制度下,想的都如何爭取到更多選民的支持,其所做的政策的決定都是以選票為主要考量,相對的,對於在資本主義中從事商業活動的生意人來說,他們想的不外乎是如何將本求利,創造獲利。而目前台灣與大陸之間的三通問題,就是民主制度與資本主義之間相互衝突的最佳例子。目前兩岸之間無法三通的主要原因,完全是政治上的考量,若以資本主義的角度來看,這個難題早已獲得解決。此外,投資大陸不能超過淨值40%的限制也是一樣,不過,正如所謂資本無祖國一樣,台商透過英商百慕達或維京群島等海外控股公司,同樣能達到投資大陸的目的。如此一來,政府更是無法管得到。其實,商業活動除非是從事不法行為,本來就不須多加干涉,應該由資本主義中那隻看不見的手之市場機制去決定未來的方向,以台灣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一天不開放大陸投資,只有將國內上市櫃公司往外推,尋找其他地區掛牌的機會,其中尤以香港最有可能。領導人須反問自己--為何別人要追隨你的腳步?身為一個企業的領導人物,最怕的就是被問到這個問題。因為,要如何讓別人信服,願意跟隨你的腳步去完成所交辦的事,其實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位居企業最高位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因為,在你手下做事的人,不是身經百戰的高階主管,不然就是戰績輝煌的公司資深員工,如何能這些人聽命於你,甚至為你賣力做事,完成所交辦的任務,有時並非有錢就能解決。
#@1@#當然,薪資福利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不過,仍有其他無形的特質也是必須留意,以達到成功領導人的目標,而這些領導特質,除了基本的操守、遠見、幹勁、策略性指引及權威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如何讓你的下屬感覺受到啓發,願意成為你的追隨者,跟隨你的腳步完成使命,以達到整體公司的目標。根據在2000年9/10月號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一篇名為「你憑什麼要領導別人」中提到,能創造出相當不凡的獲利表現的公司,絶大多數的企業領導人都具有能啓發下屬的本事。而根據這篇文章作者研究調查的結果顯示,這些能啓發別人的領導人都具有某些特質,這些人像是有時候會不經意的顯露其弱點,畢竟領導人也是人,同樣也會犯錯,如此一來,可拉近領導人與其屬下間的距離;其次,這些人通常靠的是直覺在決定在何時須採取何種行動及策略;此外,他們會常非常在乎下屬的工作情況如何,透過這樣的關心,才可能達到帶人從帶心做起的效果;最後,這些領導人經常會展現其與眾不同的特點,而且會善用這些特點去完成他們所想達成的目標,而這些特質,都是具有啓發性的領導人所共同擁有的特質,也是由於善於利用這些特質,讓其他願意跟隨其腳步去完成公司企業的目標。前陣子台塑董事長王永慶曾公開表示企業領導人應有的責任,這位商界的長者是以其語重心長的建言,請大家重視台灣經濟前景的未來,其精神令人感動。更可貴的是,這樣的精神完全是出自於對這一塊土地深厚的情感,否則,以他早已名利雙收的身分來看,實在沒有必要自我「撩落去」來勸說,大可以享受其安寧富裕的生活,而他這樣的舉動,也徹底的詮釋了企業主對社會應有的責任,除了必須認真經營企業、回饋股東,還得顧及眾多員工背後所代表的無以數計的家庭。
#@1@#進一步的,若將公司的範圍更擴大為國家這個層次,身為國家的領導人,對於民生經濟的繁榮,更是責無旁貸,如何帶領整個國家朝更美好的生活前進,相信是所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所期待的。只可惜,以目前台灣的政經環境來看,能夠不退步就已經很不錯了,更不要提到要達到如何進步的境界。另方面,投資人也無須過度擔心,因為台灣長期以來的競爭力本來就不是來自於政府機構,台灣真正的競爭力是來自於民間,雖然政府一再阻撓台商赴大陸投資,不過,高達數千億美元赴大陸投資其實已不是秘密,而這樣愈禁愈多的情況,對於政府的公信力早已是一大諷刺,至於日月光這個併購案,已清楚的凸顯出目前台商對投資大陸解禁的渴望,也真實反應出整個趨勢都朝中國大陸經濟體傾斜的真實情況,是主事者應該正視的時候了,否則,最後所人公民還是會透過民主的方式表達其內心的真實想法。
#@1@#股市向來是經濟的櫥窗,也是未來經濟表現的重要領先指標。通常股市波段表現不錯後,其後的經濟情況也接著會有出人意表的表現。最近台股在今年5月曾一度挑戰7500點這個整數關卡失敗後,最低曾一度下探到6200點,經過整軍之後,終於在近期突破7500點這個重要的心理關卡。雖然台股是隨著全球股市走升而上漲,不過,由於其間曾出現電子股旺季不旺的疑慮,有這樣的表現已算是差強人意。展望未來,由於台灣房地產在大陸房地產降溫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主要是因為當初到大陸投資房地產而獲利的資金,在大陸投資獲利了結後,轉戰漲幅相對落後的台灣房地產,而使得台灣房市出現出乎意料外的漲勢;相同的,今年以來,大陸股市受到經濟持續成長及IPO熱潮的影響,而使得大陸股市大幅上揚,屆時,房地產資金回流的情況,如果也發生在股市中,則台股落後補漲的行情即有可能會出現。而最近台股較為熱絡的情況,是否就是台股未來波段行情的前奏曲,投資人不妨可以觀察大陸股市未來與台股之間的連動,或許可找到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