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旦前夕的跨年晚會上,多數人難忘101大樓五彩繽紛的煙火。不過,很多人可能也注意到煙火散去後,大樓上所顯現的「1080」這個數字。其實,了解電視技術發展的人,都知道這是新一代數位電視的規格,也就是其解析度能夠達到1080個點,畫面上已可直追DVD的質感。換言之,透過這種畫質之數位電視所接收到的影像,能夠達到DVD的品質。這次砸下3200多萬元施放煙火及數字看板的新力(Sony),除了品牌、知名度的考量外,顯然也在宣示這種高畫質電視的到來。台灣的TFT-LCD(液晶電視)產業已經成為兆元產業,所以這種技術上的進展,也受業者關心。如果高畫質數位電視技術成熟、價位普及,勢將引起一波換機潮。目前世界上播送這種高畫質的電視台還不夠多,日本NHK是少數電視台之一。如果所有電視台都願意提供這種畫質的節目,當然就會刺激更多消費者把原來的電視機換掉,所以這其中難免有「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當然這股潮流的變化也要達到某個轉捩點之後,才會快速前進。這個產業能否有爆炸性成長,很大的因素在電視廣播業者更新設備的速度。然而,TFT-LCD並不是唯一能夠達到這種畫質的顯示器,現在與其競爭的至少還有電漿電視(PDP)。PDP主要在提供大型銀幕較為明亮清晰的影像,對於快速移動的電視影像也有比LCD更好的回應速度,但由於技術較昂貴,又不夠耐用,近年來有逐漸為TFT-LCD趕上的趨勢。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則是另一位更值得注意的挑戰者,OLED是採取生物組織的發光二極體,顏色比LCD更鮮艷明亮。但目前在製造與商品化上,仍有許多待克服之處,所以OLED多只運用在小銀幕如手機的顯示器上。這個技術值得密切觀察,因為它只需要很薄的機板,甚至薄膜就足夠了,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將來電視就只是貼在牆上的一層薄膜。眾所周知,LCD的弱點之一是本身並不發光,後面要有光源將顏色投出來,製造時等於是要經過兩道手續;OLED和LED的技術優勢,都在於它們自己可以發光,顏色就很鮮亮,目前的LCD產業中需要很多零組件,其中就包括後面發光體的生產,但如果自己就能發光,成本也會比較低。如果業者在OLED上有重大技術突破,就可能取代LCD,這是LCD產業不可輕忽的風險與威脅。台灣目前頗專注軟性PC板的開發,這實可與OLED、LED等結合,為台灣的產業開拓新機會。也難怪,軟性機板會被工研院電子所選為台灣下一階段的策略性產業,為PC板產業帶來第二春的希望。目前開發成功的技術是將線路透過化學處理,印在硬式玻璃纖維板或薄膜上,初期多只應用在小銀幕的摺疊式手機上。將來電腦不只能帶著走,還能放在口袋中或裝在衣服上,若軟性機板上可以直接放入IC,又將是革命性的發展。另外像裝在汽車上、讓駕駛和乘客「各看各的」雙視顯示器(DUAL VIEW LCD),也是科技與創意的結合。我預期,未來科技產品實現人類夢想的程度,將有無限的空間!